心理防衛 別用錯誤的方式防衛自我

2023/03/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裡又被世俗上的刻板價值觀中判定為主張不生小孩是她婚姻破滅的主要原因。她自己又是一位心理師,本該是一位善於面對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的社會角色,面對自己的困局,她沒有逃避,沒有贈恨前夫,沒有怪罪於這過時的世俗標準,反而昇華了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作家,上過許多節目與演講,教育大眾擁有成熟的人生觀,取代了原本可以當一個悲情的心理防衛者,正是有她如此戲劇般的經歷造就了一位高人。

何謂心理防衛?

心裡防衛機制來自於奧地利的心理學家,西格蒙,佛洛伊德所提出,引用作者白話文的解釋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是屬於一種不成熟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如下:壓抑,否認,扭曲,投射,轉移,反向,控制,合理化,理想化,理智化以及退化。而結合這些理論後的現象常常會伴隨著成癮的不良行為,接下來我們將列舉數個書中簡單的例子幫助讀者構思。

轉移

案例一:父親在公司受了氣,回到家,看見孩子就怒罵:「你怎麼功課還沒寫?都放學超過一個小時了。」長期累積的不愉快情緒,「轉移」成關係裡的弱肉強食的與替罪羔羊。
通常會被轉移的對象,都是相對較為弱勢的,他可能是沒辦法頂嘴的小孩,家裡經濟能力較差的伴侶,或是職場上的下屬,這些常常都是家暴與職場暴力的起源,而轉移者最合適的自救方式應該是在當下受到的委屈應該是要被指認出來,而不是壓抑下來,比如說這次升遷沒輪到自己,應正向的去歸屬原因,如果真的想不明白可以請問身邊信的過又可靠的同僚,給你客觀的評論,甚至主動約主管討論,檢討自己的不足與還能讓主管覺得你積極地的態度而加分。

合理化

案例二:當父母說:「我是為你好。」.......而「合理化」自己過度關心與干涉子女。
人生絕大多數的角色都是兒女的家長或是父母的小孩,在孩童發展身心靈尚未完成時,父母保護小孩這是天性,但是當孩童逐漸長大於成熟的個體時,很多控制慾望強的父母此時卻承受不了自己漸漸沒有掌控感,聽到與看到這些天下父母心的文章,馬上合理化自己的過度操控與干涉,但冷靜思考世界瞬息萬變,父母掌握當代的知識與技能真的足夠保護小孩到他的兒女一輩子的世代變遷嗎?反之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有一種好叫做對自己好,並不是要你自私自利,而是探索自己的內心,把關注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為了某人而活,再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比方說為自己健康好可以多去閱讀些簡單好懂的飲食醫學雜誌,或去戶外適度運動等等。

抵銷

案例三:丈夫外遇了,卻對妻子大獻殷勤,更費心準備禮物。
因為害怕秘密被拆穿,或做錯事被發現,所以做些舉動「抵銷」愧疚與罪惡感。當然以案例三的例子,外遇的後果是相當大的,如果被發現後果幾乎都是用離婚來做收場,隨之而來當然是有可能是一個家庭的不完整,這樣的錯即便你再怎麼努力的從其他的地方補償,八成結果都是換不回的,所以這種天條般的錯事,是我們一開始就絕不該犯的,但普世當中還有許多小錯,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的,比如說求學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作弊被抓,功課沒交,怕父母處罰,回家就先當乖小孩做家事想抵銷被處罰程度,但是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有時候有些錯事我們需要的不是害怕被發現,對人生慢長久的旅途中,我們有時候面對錯誤的態度應該是開心自己又發現有改善進步的地方,而總想著讓自己看起來是正確的與無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思維,其實反而會讓你活得很痛苦,且常常為了這個形象啟動心理防衛機制,所以也呼籲每個人明白,某些錯誤是在人生成長中必經的路,如果某些錯誤造成的結果傷害不大的情況下,要懂的包容自我與寬容他人。

心理防衛+成癮行為

案例四:平常上班這麼辛苦,晚上小酌配炸雞,買名牌包犒賞自己很合理吧。
當然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也是人生階段一定會存在的,適當的壓力加休息還是<PEAK>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狀態該書作者的主張,但這裡說的「成癮行為」是指已經到達自我無法控制並所攝取或擁有的數量已經超過個人所需太多的特殊情況,酒精成癮是台灣社會較普遍的問題,而那些受家暴的無辜者以及酒醉斷片後造成令人的困擾與不可抹滅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名牌包不是不能擁有而是多數購物成癮者,大概有不下五個名牌包但也有每個月繳不完的帳單分期,如果本身紓壓的方式,但成癮行為反而會照成自己後續更大的災難,如案例四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紓壓,而不是「合理化」自己的「成癮行為」。

總結心得

其實讀完心理防衛,並不是要讀者看完後只能當一個出家人,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意識到自己是否有心理防衛機制與成癮行為,意識到的目的是因為,人的改變並像搭電梯,馬上就到,而是類似爬樓梯,需要一步一腳印地爬階梯,但是人必須要先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心理防衛,才會可能有去改變自己犯錯誤的防衛行為,這本書列了十幾項錯誤的心理防衛機制,而且舉的例皆白話又好懂並且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案例,還有三個好的心理防衛機制,這就留給讀者親自去一探究竟,最後我曾經問作者,有沒有人內心大到不用防衛,她回:「她自己沒什麼好防衛的,但她會怕別人的內心受傷,而有所防衛。」我心有戚戚焉。
94會員
143內容數
這專欄主要是學習成長的專題,內容有我諸多的學習與思考。主要啟發我的素材有科技業的工作經驗,台灣與美國兩個商學院的學習心得分享,以前看過的好書與得到App,最後是我財經講師的一點投資淺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