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歲的時候,我曾經很希望可以去美國唸書,後來因為一些考量因素沒有實現。我在台灣讀完了高中、大學,終於在美國讀了研究所,算是實現了我在美國唸書的夢想。
我在美國一間私立高中當老師,目前已滿四年。雖然沒能實現當初想在美國讀高中的願望,但是這四年來,我以一個老師的角度觀察學生所經歷的一切。看著我第一年教到的青澀九年級生(國三),五月底已從我們學校畢業,即將展開他們人生的下一篇章,我也像是變相經歷了一回美國四年高中生活(美國高中是九到十二年級共四年)。
我們學校學年末的時候,會頒發一些全年級的獎項。這些獎項的受獎學生是由學校董事會提名、全校教職員開會表決出來的。在投票表決以前,教過或帶過這些學生的老師、導師、教練都可以自由發言為學生advocate。我們會聽到這些學生的「豐功偉業」:成績全年級前幾%、修了多少門AP(大學先修)課程、參加哪些校隊或社團、擔任什麼領導角色等等。其中校隊的部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學校一學年不是分上、下兩個學期,而是秋、冬、春三季,每季提供不同的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所以我有學生一年隸屬三個不同的校隊(秋季美式足球、冬季籃球、春季高爾夫球),甚至還有學生一年擔任三個不同校隊的隊長(秋季排球、冬季壁球、春季網球)。
學生時代的我,也曾覺得成為這樣的學生很厲害、當超人很厲害、會讀書又會運動又會領導很厲害、有五花八門的成就可以填滿履歷很厲害。全職工作以後,我也曾覺得當一個「可以當好幾個人用的員工」很棒、當超人很棒、一天的工作項目多達N項很棒、讓上司覺得我是一個很有才很有用的員工很棒……直到健康迫使我停下來。
當我身、心病了的時候,由不得我了,我想做什麼也做不了,我的健康狀況不允許。它叫我停下來,叫我休息。當我因為身體或心理上的問題,而被迫do nothing時(健康狀況讓我想做的事不能做,或精神狀況讓我什麼事都不想做),我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焦慮、焦躁、靜不下來。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還要持續多久。我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我覺得自己好廢,「一天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讓我有罪惡感。因為從學生時代起,我們一直像賽馬衝個不停,一直被灌輸「時間永遠不夠用」的觀念。另外,我們的社會似乎很捧「早慧」這件事,還有強調年紀輕輕就已解鎖許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新書宣傳會細數作者的豐功偉業,也會強調他們是在幾歲以前達成的。那麼,如果沒有小小年紀囊括一些值得說嘴的成就入袋,我就是不如人嗎?我就老了不中用了嗎?我的人生就完蛋了嗎?
一直到最近,我才終於不這麼覺得了。
我現在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被迫慢下來的自己,或許是因為我也算是完成了幾件事(考上大學、拿到學位、找到工作經濟獨立)。或許我終於發現,人生其實還很長,想做而還沒做的事都可以等,重要的是得先具備健康的身心。或許我終於不再拿自己的人生和別人的比較了,因為每個人的人生各有各的時間軸。或許我終於可以接受「不需要每分每秒都在做有意義的事」,因為我發現do nothing的空白時光有它的好處。當我什麼都不想,望著屋裡的擺設或窗外的景象發呆,任由思緒飄蕩,也許忽然憶起封塵已久的往事而跟過去某個人生階段的自己和解,也許忽然得到什麼對我當下生活有助益的靈感。
生命裡的插曲(或打擊)叫我停下來,我終於不再覺得徬徨,也不再覺得自己被耽誤了。慢並沒有不好,需要花很多時間發呆和放空也不是浪費時間。只要擁有健康,人生其實還很長。想做的事不能做時先耐心等待,還沒做的事也不會太遲(就算有些事情真的只能在特定的年齡成就,我們仍然可以像怪獸大學裡的大眼仔,認清現實的限制而修正夢想,一樣很燦爛)。閱讀Excellent Sheep和Late Bloomers這兩本書也幫助我放下那個一刻都閒不下來、覺得浪費時間是一種crime的自己。Excellent Sheep是在談早慧者,Late Bloomers是在談大器晚成者。我覺得兩本書擺在一起讀很有意思,也讓我可以充滿信心地繼續過好我的人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比起燃料耗盡後繼無力,我更希望自己能笑著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