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參加研討會?不能多給我一點時間做研究嗎?

2023/02/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參加研討會、學術會議對於學者來說,是一個蠻重要的日常。而作為研究生,也常常有機會可以參加各種不同的會議。有的時候是教授指派,有的時候則是因為有文章發表,又或者有的時候是單純當個聽眾。
一個大的研討會常常分成很多不同的section,有大型演講(keynote speech)、有小型的口頭發表(oral presentation)、也有像是逛街一樣的海報發表(poster presentation)、甚至也有可以一起上課學新東西的工作坊(workshop),有的還外加競賽(competition)等等

參加發表文章、以學術交流為目的的Conference(研討會/学会)

目前才疏學淺,還沒有參加過頂尖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但一般稍微有點名氣的conference,能夠被選上Oral presentation,還是會感到非常榮幸。這類型以學術交流為主要目的的Conference,在會議的前一年就會有簡單的網站,舉辦會議的地點和日期也已經都決定好了,再來就是在會議的前2~3個月進行摘要投稿,最後則是決定口頭發表以及海報發表的人選。
有機會可以發表自己的研究,練習把自己的研究用短短10~15分鐘的時間清楚的說明,參加Conference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且底下的聽眾除了跟自己研究領域相近的學生之外,也有各校對於自己的研究感興趣的老師,能接受各個不同的意見和指導,把這些意見都帶回去之後,又能夠持續精進自己的研究內容。
記得大四的時候第一次參加研討會發表是參加了台灣的心理學年會,當時很幸運可以口頭發表,那時還不是心理學本科生,但底下聽眾幾乎都擁有心理學的背景,要發表一篇具有心理學理論的研究,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但也是因為如此,得到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匯集各路好手的Symposium(論壇/シンポジウム)

參加Symposium,可以了解目前某個領域的最新研究趨勢,而如果登壇者有自己很感興趣的學者,就能夠聽到對方親口說明目前的研究,也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而自己實驗室的指導教授如果也是Symposium的講者,教授的演講內容也可能會包含自己的研究,這時可以聽聽教授在演講時的措辭,也能思考如何把presentation做得更好。另外,平常meeting時可能大多數時間都在討論研究的細節,但如果聽教授的演講,可以了解到教授是在一個什麼樣比較大的脈絡之下,指導研究生做不同的小的研究項目,也更能夠理解自己目前的研究的價值。
而symposium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能集合一群相似領域的學者在同一個時空之中,因此,舉辦完symposium之後,教授們可以自己另外組織meeting,約在論壇結束之後,大家再互相討論之後的研究計畫,甚至是一些關於之後可以一起合作進行研究的細節。
有的時候論壇除了學界人士之外,也會有企業界的演講,這時候可以聽到一些企業的觀點,可以更了解目前技術的實際應用面以及商業的發展性。

其他比較不那麼正式的各式各樣會議──研究会、発表会

除了研討會和論壇之外,在日本還有以「研究会」,「研究発表会」等等之類的名目舉辦的會議,研究會比較類似Conference,也是以發表研究為目的,但是通常研究會是由一群互相熟識的學者們共同組成,而發表的部分比較是學者們自己或者帶研究生來發表研究的模式,通常沒有太過於嚴格的審查,主要是由教授來欽點,並且決定發表的人選。
不過參加研究會,雖然沒有國際化的「實績」,但是以研究發表為目的來說,還是能在會議上得到不同的意見,而且因為稍微比研討會不那麼正式,因此參加的時候也比較能放鬆心情,但是又能夠有機會可以練習如何把自己的研究說明清楚,所以也是蠻不錯的機會。
而各種不同的發表會,也類同於上述的symposium,不過因為是發表會,所以除了有演講之外,也會有poster presentation,同樣也是一個讓人瞭解跟自己領域相近的人們都在做什麼樣的研究的機會。

參與各種會議的反思

參加會議有時候蠻花時間,可能要離開自己念書的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開會,甚至可能出國去參加會議。但也正因為舟車勞頓,所以規模大的頂尖conference常常為期3天左右,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演講、發表場次、工作坊、競賽等等,既然各路好手難得匯聚一地,就盡量發揮最大的價值。
不過,當今這個時代,學術活動越來越多,成了一個學術帶來的價值也有點貶值的時代,有著非常多的小規模以學術為名的會議。有的時候參加的會議,也會稍微覺得有點空虛,例如有的會議可能名為「國際會議」,但其實只是會議場上大家以英語溝通,但並沒有真的邀請到各國不同的人來參與。
其實會議不必場場皆須參加,即使參加了,也不見得要每場演講通通聽完。小規模的會議上,更容易發現參與者帶著不同的目的前來,有的人希望為自己的畢業門檻充數,有的人想找個地方練習發表,有的人為了結交新的朋友。而參與會議也會花掉自己的時間,畢竟可能需要舟車勞頓,也會減少自己的研究時間。因此,參與會議其實也要經過一些取捨,並且在會議場上也要明察秋毫。
觥籌交錯之中,也許會有新的火花,但我實在不擅長,只是自己吃吃喝喝或者和自己lab的人聊聊
另外,會議上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甚至也能遇到不同國籍的人,有的會議還會有晚上的雞尾酒會之類的食物招待。這時候更可以在社交的過程當中,了解各種不同的人說話習慣和套路。有的話其實只是社交語言,有的話則是真心的交流。不過我總感覺在這樣的場面上,彼此互相的談話中,社交語言其實占了大多數,因此美食時間我更傾向於好好的享受食物。
但也可能是自己手腕不夠高明,又或者自己的實力可能也不夠強,因此常常只是被人以社交語言呼攏過去。
參加各種會議,其實是去開開眼界,也是去認識自己的不足吧。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我想要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