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班加速畢業!如果能再讀一次博士班,我會這麼做......

2023/11/1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最近指導教授終於鬆口願意讓我考「本審査(ほんしんさ)」,也就是說,終於邁入了即將畢業的最後階段了。

念博士班的這幾年,充滿了很多不同的困難,我認為我的博士旅程不算是非常成功的,但也正因為有很多不圓滿之處,希望一些失敗經驗可以幫助想唸博士班或者想去日本留學的勇者們。

來唸個PhD當勇者吧

博士班的畢業條件

要開始玩遊戲之前,先搞懂遊戲怎麼玩。關於畢業的規定,如果有模稜兩可的空間,有不清楚的地方,那就是學校刻意不寫在校規、學生手冊等地方的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就是拖延一個學生能不能畢業的重點地帶

基本上,一定都會有的畢業條件:

  • 完成所需的學分 (単位) (最灰色!!!)
  • 完成研究發表,包含研討會以及期刊發表 (最困難!!)
  • 完成予備審査
  • 完成本審査

一、完成所需的學分,包含沒有明寫的學分!!

需要的學分數,有明寫的部分,大概就是20學分之類的,會有一個數字。但是,實際上要得到這20個學分,有大大的灰色地帶在裡面!!!絕對不是像大學部那樣,有去上課就有算數。

  1. 有些學分不用選,是自動帶入。
  2. 有些學分是指導教授決定要不要帶入。
  3. 有些學分是需要完成系上的論文發表、實習或等等其他條件才算數。

關於這些灰色地帶學分,要問清楚自動帶入的部分有沒有前提,例如是不是要先修完某某課程之後,才會啟動那個學分的自動帶入等等。另外,由指導教授決定的學分也很關鍵,所以必須了解指導教授怎麼判斷要不要給你這個學分,就直接去問他規則,可能是實驗室的規定等等。而系上必須要完成的論文發表會或實習等等,也許一年只有1~2次機會,錯過就不再有,所以一定要事先打聽好,大概在什麼時期需要準備。

二、完成研究發表,包含研討會以及期刊發表 (最難的在這裡!)

做研究不是關起門來做的,不用想說自己在lab裡面當個乖寶寶就可以順利畢業。在研究室裡面當個乖寶寶只是影響上述提到的指導教授決定的學分。另外,既然已經是念博士的,碩士生會處理的研究室雜事,就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做

關於發表,有幾個加速的要點:

  1. 先搞清楚,指導教授的畢業標準要有幾篇研討會發表、幾篇期刊論文發表
  2. 如果可以,碩博在同一所學校讀,不同校的話,若能把碩士班階段的成果延續到博士班階段,能加速研究發表。
  3. 寫期刊論文的發表週期很長,博一博二就有東西能投出去是最好,因為收割期已經是博三博四了。
  4. 關於寫論文如何加速,可以去請教很會寫論文的教授(自己的指導教授不一定很會寫),基本上,先做圖表 -> 寫摘要 -> 寫方法 -> 寫結果 -> 寫討論結論 -> 寫前言,這個順序來寫論文會稍微快一點,並且整體而言,先寫段落的第一句,再把各段補起來,會比較容易有重點。
  5. 研討會發表剛好達到指導教授的標準就好,因為要寫研討會發表也會花時間,參加研討會也會花時間,而實際到研討會現場,也就是那些有教職的人們會聚在一起,他們才是主角。雖然去研討會同樣也可以認識一些PhD的同儕,但是我覺得人脈推展有限,只是個博士生小咖,不需要一去再去。
  6. 買個文法校正軟體來幫忙自己看論文文法,如果文法有對,基本上指導教授對自己的英文也會比較放心,可以減少很多不安與質疑帶來的時間浪費。

我感覺,博士階段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學習,因為做實驗、跑分析、寫論文、發表、參加研討會等,就會佔去非常多的時間,尤其是寫論文的部分,千萬不能低估寫論文和發表的時間,為了寫好論文,博士階段的學習,絕對不是廣度的學習,而是深度的學習,也就是對於自己的題目越是瞭若指掌越好,這樣也更能把自己研究的論文寫得更嚴謹、更紮實、更容易取得發表。就算一開始念博士也許有部分初衷是因為擁有對於科學的好奇心,但是,真的念博士之後,收起好奇心,只做自己的題目,才能加速畢業,其他覺得好奇的東西,就寫在某個自己的筆記本裡面,以後博士畢業之後就還有研究題材就是了。

三、完成予備審査、本審査

基本上已經走到這一步的話,就代表指導教授已經差不多可以放人了。但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幾點:

  1. 除了「予備審査」之外,還有沒有「中間審査」,反正實驗室可以自己自立名目來叫學生必須要報告等等,雖然我們學校沒有,但是我也有聽過還有再加一個中間審查的。所以,就是要問指導教授,要能啟動「予備審査」的條件是什麼,從一進去博班就問,才能好好的花1~3年的時間把那些條件通通滿足起來。
  2. 日本的大學有一個特殊之處,可以先以「単位取得退学」的方式先退學之後,在1年內進行再進行「本審査」。我們系是規定1年,但我也有看過3年內或5年內的例子等等。而這種退學方法跟一般的退學不一樣,這個好處是可以先退學到企業上班,之後再回來補考論文口試取得真正的博士學位。
  3. 但總之,論文的口試比起完成神秘的畢業學分以及困難的論文發表,實在小菜一碟。

我們研究所大部分的教室和工作空間、還是屬於比較單調古板的空間,雖然這已經是一棟很新的建築了,但是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有各種形狀的桌椅,開放又彈性的照明擺設、更容易交流的簡報與觀者相對位置等等,這些在日本都是很少見的概念。而日本的制式化,也是日本念博士一個壓抑又苦悶的點。(圖為網路圖庫的示意圖)

博士班的生活(生存)態度

一、經濟面:這就是學術界的學徒,不用奢望有什麼大富大貴

以前也寫過文章提到這點。還想補充的是,來念博士,就不用想說要來學習,要當作是來上班,所以要想辦法要有研究產出、論文產出。關於錢的方面,我每個月能拿到的收入,差不多是一個當地高中畢業生可以拿到的月薪,我自己是沒有打工,所以在日本就是省吃儉用 (因為我同時也還想存點錢)。

但也正因為省吃儉用,也好衝刺論文。每天固定時間起床、煮飯,而且因為都煮一樣的飯菜,穿差不多的衣服,減少生活的決策,可以減少腦部思考的耗損,不然做研究和論文太消耗腦力了

留學、出國念博士,和想像中一樣不一樣?

二、不用當好學生,這已經是最終學歷了,不然是要如何

有些人念博士的初衷可能也包含熱愛學習,而且會願意一直讀書的人,想必也是蠻喜歡當學生。

但是,當博士生不要當好學生!!!沒有時間像大學一樣可以查很多想查的資料,寫自己覺得很酷的報告。沒有時間像碩士一樣想要做更多對未來有幫助的專題,學更多技術等等。大學、碩士要拼成績,那會影響到申請出國交換、實習、升學、就業等等各種各樣的機會,但念到博士了,就不要花時間當好學生拼成績了,當個科學家拼論文發表比較實在

三、不要做超出指導教授理解範圍的事情

博士學位能不能拿到,實驗能不能做的順利,論文能不能如期發表,很大的一部分都取決於指導教授,所以自己的研究說白一點,就是一定要讓指導教授買單、覺得有趣。雖然博士研究做的東西可能很高深,但如果要加速自己的畢業,就不要做超出指導教授知識範圍的研究,不要查一堆指導教授也沒興趣理解的論文。如果指導教授看不懂自己在做什麼,遑論指導教授可以指導了,論文就算寫出去了,真的就有其他同樣也是教授的論文審查員知道自己在幹麻嗎?不是大咖就不用這樣玩,認清自己是小咖,在指導教授能理解的範圍內展現自己的創意就夠了。

四、博士本身就是一個專業,一定要相信這點。

念博士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真的以一個準科學家的身分在做實驗、寫論文,一定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甚至可能因為研究題目本身的狹小,使得自己的視野越來越狹小。畢竟大部分的論文中,一篇文章真的能告訴世人的研究進展,其實是非常少的。而因為處在這樣狹小的研究思考的漩渦當中,也會讓博士生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脆弱。尤其博士生可不像教授們,已經擁有學位、社會地位、社會信用、學術圈人脈、穩定月薪等等,而且博士生可能也不比同年齡的人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社會信用、人脈、穩定月薪等,所以這可是一場充滿風險的人生決策。

但,博士本身,絕對是個專業。

  1. 擁有可以無中生有的能力。 例如,指導教授可能丟了一個很難的題目,自己要想辦法生出來。學校可能沒有器材或環境完成實驗,自己要想辦法湊出來。lab裡面可能沒有人有完成想做的研究會用到的技術,自己要想辦法找到資源。
  2. 擁有在苦悶中生存的能力。 反反覆覆地做實驗、非常注重細節的引用格式、差之毫釐就會失之千里的實驗流程、每天一直不停打電腦的單調生活、大量閱讀論文和寫作論文的紙上談兵等。博士生要完成很多無聊又燒腦的工作,但是這樣的工作充斥在博士班的每一天。
  3. 擁有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的能力。有在跟教授接觸的人就知道,教授的個性真的超級多,而且因為學術工作的特殊性,每個教授都相當於是主管,每個教授都具有相當的權力、知識、金錢,所以一整個就是超級複雜。另外,博士底下還有碩士生、大學專題生,水平面還有博士同儕。總之,要在這麼一大群腦袋聰明的人之中生存,真的是會具備很不錯的溝通能力。
  4. 擁有可以看懂任何文本的能力。說「任何」是有一點誇張了,但是跟自己領域有沾上邊的文本,基本上就是可以看得懂了。念到博士,相當於在研究所裡面已經待了好多年了!常常閱讀各種論文、聽別人的報告,久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好像可以說不怕沒有看不懂的東西,只怕講的人講話不清楚或寫東西寫不清楚。

另外,在國外念博士,在國外的環境也能生存下來的話。甚至還包括。

  1. 擁有在寒冷的冬天活下來的能力
  2. 擁有在異文化以及非母語的語言環境中活下來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不管博士有沒有畢業,或者博士畢業有沒有繼續走學術,基本上在博士班的惡劣環境中也能生存下來,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餓死了。而我感覺,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走過博士班的路,就還是擁有這些別人搶不走的能力,也能幫助自己用更正向的生活態度走過博士班之旅,避免自己陷入憂鬱。

如果是對知識或是國外生活有興趣,不一定要選擇念一個博士。要念博士,要帶著相當的覺悟。

如果再重來一次,我會......

如果時間倒流,回到碩士畢業的那時候,我必須承認,我對於念博士班的心態並沒有完全的準備好,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我還會進行以下調整。

  1. 不要想太多,到國外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不用收那麼多行李,去了當地之後,以當地的生活方式過生活才更有效率。
  2. 不要當好學生,要先搞懂怎麼畢業。
  3. 博士班開始的那刻,就要當作自己已經出社會了,這個走出學校進入的社會叫做學術圈。所以有關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收入支出等等要先想好。
  4. 不用想要了解所有的事,做自己的研究就好了。
  5. 關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去協商,去爭取

另外,在國外不用當好人,而是要當一個勇敢的人,有的時候出於自己內心的親切熱情還是會想說是不是應該要多笑一點、多關注同學、跟同學去吃好吃的東西等等,但是其實都不是那麼必要。反倒是若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盡力去爭取,而不關自己的事情就裝作沒聽到、也不需去了解,遇到覺得卡卡的問題,就想辦法去協商找到替代方案、解決方案。因為這裡不是台灣,我們不知道一般的常識邏輯怎麼運作,但是勇敢的去找日本人、日本教授討論、協調、溝通,更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我想要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