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給予的評價而感到傷心,或是覺得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好所以被拒絕。

其實換個角度想,其他人也是人,所以他們給予的評價都是極為主觀的。

文人相輕,古自今皆是如此。對於自己的領域認為自己很了解,所以更不可能去面對其他新人或是其他或許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感到欽佩,更多的反而會是用自己的主觀去拒絕。

也會有些人是因為自己的自卑感,所以更加的會去壓抑他人的才華。

這種狀況在大的組織中尤其,當主管是一個比較沒有能力的人的時候,他就會選擇錄取比自己比較不優秀的人當下屬,尤其是選擇那些他認為他可以「輕易控制」的那些。

但也不用因為這樣就覺得世界不公,因為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被看見。

不能說是大組織的問題,有時候更像是考驗人性,我們到底內心有多強大?

到底是做為主管的人內心足夠強大嗎?具備有「忍受」下屬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心胸?能夠去提拔比自己來的更優秀的年輕人嗎?

遇到許多不了解的事情,會願意不恥下問嗎?還是會選擇告訴其他人只要做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這樣自己好作為主導,即便一點進步性也沒有?

做為可能新加入的人,是不是內心足夠強大呢?能夠去理解到這個世界有許多人目光還是比較短淺,只會想著自己要過上比較悠閒的生活,如果來的一個新人讓他的地位受到影響,他會感到害怕自己被取代,所以覺得自己無法接受,因而拒絕看似比他年輕有活力的新加入的人?

我們都要有足夠的勇敢去面對這個世界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可能表現出他的剛強,為了隱藏他的軟弱。有些人選擇自大來包裝他的自卑,也會有人用各種奇怪的方式去讓他自己的世界越縮越小。

因為害怕所以不擁抱新的事物。

因為不想要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加競爭,所以拒絕一切外來看似較優秀的人們。

所以組織可能不會進步,所以世界可能不會更好,是嗎?

有時候我們的勇敢就是一種對於世界的負責,對於美好世界的建構,或許我們想要更悠閒,那就要有勇氣把位置讓給合適的人,或許我們想要自己更強大,那就要有勇氣迎接好的挑戰者,讓自己在良性競爭中去了解自己的程度。

同時我們也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所有人都不能迎合所有人,如果能,那就是鄉愿。鄉愿即便永久不會被周遭人討厭,也會活得很辛苦,因為多面討好,最終沒有討好到自己,不累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遇到的其他人都無法接受自己,那這時第一個念頭不應該認為「自己怎麼了」,而是:「周遭的人可能不是對的人」。

如果我們永遠都檢討自己怎麼了,有時候我們就為自己設造了天花板,以為自己就只有這樣的能耐,殊不知其實有多少人羨慕著這樣的自己。

沒有人該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果有,那都是幻覺。我們要有認清自己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Mizu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害怕被嫉妒,是對自己價值的不確定?」作為主管,你是否曾壓抑自己的表現,害怕太突出會引來嫉妒,影響團隊和諧?事實上,這種恐懼源自內心對自我價值的懷疑,而非他人的反應。與其壓抑自己,不如學會肯定貢獻、營造共贏文化,讓你的成功成為團隊的力量。記住,光芒只會吸引真正的夥伴,而非威脅。
Thumbnail
「害怕被嫉妒,是對自己價值的不確定?」作為主管,你是否曾壓抑自己的表現,害怕太突出會引來嫉妒,影響團隊和諧?事實上,這種恐懼源自內心對自我價值的懷疑,而非他人的反應。與其壓抑自己,不如學會肯定貢獻、營造共贏文化,讓你的成功成為團隊的力量。記住,光芒只會吸引真正的夥伴,而非威脅。
Thumbnail
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輕盈。不再貪求太多,不再苛求自己,得以度過一個,貼近我們真實重量的自在人生。且讓我們共勉之!
Thumbnail
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輕盈。不再貪求太多,不再苛求自己,得以度過一個,貼近我們真實重量的自在人生。且讓我們共勉之!
Thumbnail
對於買股票這件事情,要先確定自己的方向以及目的為何? 若是想透過這個市場機制達到理財的目的,長期的領股息,就不會有太早買或是太早賣的遺憾。
Thumbnail
對於買股票這件事情,要先確定自己的方向以及目的為何? 若是想透過這個市場機制達到理財的目的,長期的領股息,就不會有太早買或是太早賣的遺憾。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我們都不需要覺得輸人一截,自然會有欣賞我們的人出現,和能力價值的展現。】   這世界太多強者存在,要比也比不完,資訊的發達和網路的活躍讓人了解原來這世上還有許多高手和厲害的事情。   要成就某些事我們總會去參考許多他人的東西和事情的道理,然而開眼界的目的也不是一昧的為了模仿而已,也述說
Thumbnail
【我們都不需要覺得輸人一截,自然會有欣賞我們的人出現,和能力價值的展現。】   這世界太多強者存在,要比也比不完,資訊的發達和網路的活躍讓人了解原來這世上還有許多高手和厲害的事情。   要成就某些事我們總會去參考許多他人的東西和事情的道理,然而開眼界的目的也不是一昧的為了模仿而已,也述說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最近從書店挖到了一本關於如何溝通的書,是曾寶儀的《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在溝通中肯定自己,觸動他人》 關於溝通的書最早接觸的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因為總覺得自己只要一講話就會冷場,還常常脫口說出一些會讓對方心裡不痛快的話語,因此小時候媽媽才買了這本書給我要我好好學學怎麼說話。 時隔許久,
Thumbnail
最近從書店挖到了一本關於如何溝通的書,是曾寶儀的《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在溝通中肯定自己,觸動他人》 關於溝通的書最早接觸的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因為總覺得自己只要一講話就會冷場,還常常脫口說出一些會讓對方心裡不痛快的話語,因此小時候媽媽才買了這本書給我要我好好學學怎麼說話。 時隔許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