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的勇氣

認清自己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給予的評價而感到傷心,或是覺得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好所以被拒絕。

其實換個角度想,其他人也是人,所以他們給予的評價都是極為主觀的。

文人相輕,古自今皆是如此。對於自己的領域認為自己很了解,所以更不可能去面對其他新人或是其他或許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感到欽佩,更多的反而會是用自己的主觀去拒絕。

也會有些人是因為自己的自卑感,所以更加的會去壓抑他人的才華。

這種狀況在大的組織中尤其,當主管是一個比較沒有能力的人的時候,他就會選擇錄取比自己比較不優秀的人當下屬,尤其是選擇那些他認為他可以「輕易控制」的那些。

但也不用因為這樣就覺得世界不公,因為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被看見。

不能說是大組織的問題,有時候更像是考驗人性,我們到底內心有多強大?

到底是做為主管的人內心足夠強大嗎?具備有「忍受」下屬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心胸?能夠去提拔比自己來的更優秀的年輕人嗎?

遇到許多不了解的事情,會願意不恥下問嗎?還是會選擇告訴其他人只要做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這樣自己好作為主導,即便一點進步性也沒有?

做為可能新加入的人,是不是內心足夠強大呢?能夠去理解到這個世界有許多人目光還是比較短淺,只會想著自己要過上比較悠閒的生活,如果來的一個新人讓他的地位受到影響,他會感到害怕自己被取代,所以覺得自己無法接受,因而拒絕看似比他年輕有活力的新加入的人?

我們都要有足夠的勇敢去面對這個世界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可能表現出他的剛強,為了隱藏他的軟弱。有些人選擇自大來包裝他的自卑,也會有人用各種奇怪的方式去讓他自己的世界越縮越小。

因為害怕所以不擁抱新的事物。

因為不想要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加競爭,所以拒絕一切外來看似較優秀的人們。

所以組織可能不會進步,所以世界可能不會更好,是嗎?

有時候我們的勇敢就是一種對於世界的負責,對於美好世界的建構,或許我們想要更悠閒,那就要有勇氣把位置讓給合適的人,或許我們想要自己更強大,那就要有勇氣迎接好的挑戰者,讓自己在良性競爭中去了解自己的程度。

同時我們也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所有人都不能迎合所有人,如果能,那就是鄉愿。鄉愿即便永久不會被周遭人討厭,也會活得很辛苦,因為多面討好,最終沒有討好到自己,不累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遇到的其他人都無法接受自己,那這時第一個念頭不應該認為「自己怎麼了」,而是:「周遭的人可能不是對的人」。

如果我們永遠都檢討自己怎麼了,有時候我們就為自己設造了天花板,以為自己就只有這樣的能耐,殊不知其實有多少人羨慕著這樣的自己。

沒有人該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果有,那都是幻覺。我們要有認清自己的勇氣。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問結果,只問初心。 許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是為了什麼理由,而是為了那個結果,縱使結果是好的,但因為自己的初心不正確,所以最終還是可惜了。 或許那就像是一種能量一樣吧,如果啟動這台機器用的是汽油,那麼儘管會啟動,最終也達成了運轉的目標,但終究會有副作用,排放出溫室氣體。 如果一開始的能量就是好的,雖
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渺小的,但許多人會認為我們可以用資金、資本的力量去將每個人的力量放大。 「有什麼是錢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是錢不夠多。」 難道這句話是真的嗎?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心理諮商師她說道:「我發現病患的問題最終都不是心理問題,是金錢問題。」 某方面來說因為我們活在的是物質世界上,所以理所當
肉體的痛苦,心裡的痛苦哪個比較痛苦? 有人說肉體的死亡就是解脫,但其實我們的肉體是會老死會消失,但我們的精神不會,所以其實死亡不會解脫,只會讓我們失去肉體而已。 所以肉體的痛苦是暫時的,但心靈的痛苦是不被解決就不會消失的。 什麼東西組成我們的肉體,我們能形成生命就是一件奇蹟,因為我們的念力、記憶、各
嘗試過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許多事情都是這樣,越是沒有做過的,越覺得自己可能有興趣,自己不曾擁有過的,好像特別想要。 但真的獲得了,嘗試了以後就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喜歡,好像也沒那麼特別,不如當初一直放在心上的白月光、朱砂痣那麼美好。 是否我們都在這種循環當中呢?無論是興趣、工作、學習,哪一種都好像
曾經小時候我問過我母親:「我們在失去親近的人的時候會感到傷心,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要跟其他人產生更深的情感,自然就不會受傷了不是嗎?」 我記得那時候我母親回答道:「但我們也從當中獲得愛不是嗎?所以之後才會很痛。」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最近有點找到了。 會讓我們痛的原因不是在於愛別人,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
不問結果,只問初心。 許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是為了什麼理由,而是為了那個結果,縱使結果是好的,但因為自己的初心不正確,所以最終還是可惜了。 或許那就像是一種能量一樣吧,如果啟動這台機器用的是汽油,那麼儘管會啟動,最終也達成了運轉的目標,但終究會有副作用,排放出溫室氣體。 如果一開始的能量就是好的,雖
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渺小的,但許多人會認為我們可以用資金、資本的力量去將每個人的力量放大。 「有什麼是錢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是錢不夠多。」 難道這句話是真的嗎?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心理諮商師她說道:「我發現病患的問題最終都不是心理問題,是金錢問題。」 某方面來說因為我們活在的是物質世界上,所以理所當
肉體的痛苦,心裡的痛苦哪個比較痛苦? 有人說肉體的死亡就是解脫,但其實我們的肉體是會老死會消失,但我們的精神不會,所以其實死亡不會解脫,只會讓我們失去肉體而已。 所以肉體的痛苦是暫時的,但心靈的痛苦是不被解決就不會消失的。 什麼東西組成我們的肉體,我們能形成生命就是一件奇蹟,因為我們的念力、記憶、各
嘗試過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許多事情都是這樣,越是沒有做過的,越覺得自己可能有興趣,自己不曾擁有過的,好像特別想要。 但真的獲得了,嘗試了以後就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喜歡,好像也沒那麼特別,不如當初一直放在心上的白月光、朱砂痣那麼美好。 是否我們都在這種循環當中呢?無論是興趣、工作、學習,哪一種都好像
曾經小時候我問過我母親:「我們在失去親近的人的時候會感到傷心,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要跟其他人產生更深的情感,自然就不會受傷了不是嗎?」 我記得那時候我母親回答道:「但我們也從當中獲得愛不是嗎?所以之後才會很痛。」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最近有點找到了。 會讓我們痛的原因不是在於愛別人,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