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及「膨脹自己的慾望」的區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何區別「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及「膨脹自己的慾望」兩者之間的差別?
期許自己爬到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與生活、賺取更多的金錢與財富,是期望自己變得更好,還是不斷膨脹自己的慾望?
我想那之間的區別,或許可以著眼在兩個觀點上來思考,一個是關於外在事物與內在事物的區別,一個是關於死亡的思考。
前者讓我們清楚了解慾望的本質:空虛、自我無法掌控、不自然以及無節制。後者則讓人人真正取得平等,在這一個最後也是唯一的平等基準線上,我們可以平靜下來誠實面對自己。
當然我們必須先區分自然的慾望以及人為的慾望,自然的慾望諸如飢餓,按照蒙田的說法,在自然的慾望前沒有人是窮人,我們有合理的需求,並且能夠適度地獲得滿足。相反地,人為的慾望是由社交生活所產生的,例如社會地位、財富,在它的面前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窮人,我們每往前走一步,看到了更多以後,就會渴望更多東西。當我們累積了更多,反而只會渴望更多。
因此這裡所談論的「膨脹自己的『慾望』」,將會限縮在「人為的慾望」(當然我們無法否認,人為的慾望可能包含膨脹自然慾望,或是對於自然慾望無節制地要求,不過這一部分就概括地涵蓋在非自然本性的人為慾望即可)。
建立好這一個前提後,讓我們回到第一個思考觀點:關於外在事物內在事物的區別。
因為我們對於外在事物的認知通常來自我們內在的想法,因此這兩者之間確實不好區辨。不過從不同來源的慾望所導致的特性來觀察,確實可看出一些端倪。來自外在的慾望通常從起始到結束總使人感到空虛,滿足之時若無人見證,那便顯得豪無意義。相對地,滿足內在的慾望卻始終無需外界的參與,它的源起本身來自於最隱秘性的內在,成就之時也無人知曉。
同時,外在慾望具有自己無法掌控的特性。用見異思遷描述或許最為貼切。當我們看到、接觸到或是獲得更多時,渴望也會不斷增加,因為我們沒辦法加以調節。我們甚至永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因為它本質上就是來自於你之外的一切不可控因素——你接觸到了一個無拘無束的嬉皮生活,你便渴望他的生活;然後當你接觸到了以前沒看過的精緻衣裳、華麗飾品,你又發現自己想要這些東西;接著你看到位高權重的人擁有的地位,你又好像突然明白自己需要這一切。簡言之,你完全無法控制慾望的起始與終結,從外而生的慾望便是如此。
於此同時,假使我們有內在所驅使的慾望,那幾乎來自於最原始的你,甚至是童年時的自己,在意識尚未成熟以前就依循本性而生的慾望。而在現代我們或許能更好地去區別,也就是在資訊尚未爆炸,社群媒體尚未興盛以前,那個活在較為封閉世界的你(擁有較小社交圈、較少資訊交換機會之時)所擁有的慾望。我們既不會因為接觸到不同事物而撼動,也不會因為他人的不以為意的感受到屈辱,或是因為沒有人擁有而喪失興趣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內在慾望幾乎是在它滿足之時就顯得圓滿充實,你不在乎別人知曉與否,甚至不會與他人比較,你很自然知道——我的慾望已經滿足,而這一切已經足夠。你不用從與他人比較中得知自己是否已經臻於完好,你甚至也很自然明白下一階段的目標為何,自己又已經走過了哪一些道路。
從這一個差異點上來觀察我們的命題:區別「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及「膨脹自己的慾望」兩者之間的差別,答案幾乎顯而易見。
我們無法斷論前者(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必定是滿足內在慾望,後者(膨脹自己的慾望)必定是滿足外在慾望,不過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與膨脹自己的慾望兩者之間互不相同且相互悖斥,那麼前者絕對不是透過外在慾望來達成。因為外在慾望與你自己本身幾乎無關,它只是由外在的刺激與比較所構成的產物。相對地,內在慾望本身並非總是好的,我們並非可以無節制地膨脹內在慾望,內在慾望也必須逐一經過檢核與考驗的試煉。不過我們可以了解到,至少在「使自己變得更好」的這一個選擇上,只有內在慾望可以成為驅動力。因為外在慾望幾乎與我們的本質無關,也無益於增進自我。當外在慾望滿足時,我們的快樂甚至不能持之以恆。既然如此,在這樣的區分下,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追求究竟屬於何者(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或是膨脹自己的慾望),只要稍微加以觀察,答案就會呼之欲出。
不過我們幾乎可以預見,也可以合理預期,一定存在不少人是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他面對現在的追求仔細地審視後,卻會因為羞於承認或不甘放棄,而昧著自己的良知的說那樣的追求是來自內在慾望,畢竟沒有人想承認自己是一個蒙蔽雙眼的愚者。
因此同時,我們需要第二個思考觀點的協助來釐清真相:也就是死亡
死亡使人只能誠實面對自己,因為在死亡面前偽裝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有人在即將死亡之前,仍然頑強地掩飾真實,那麼他的一生早已注定遺憾。
當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無常如何使我們與死亡如此靠近,所有奢侈的慾望都顯得毫無光彩。想像自己已經或即將死亡,所有事情都能夠輕鬆地灰飛煙滅,你還會如此重視外在的世界所賦予你的一切嗎?只有在死亡面前,我們才能真正心平氣和地看待事物的本質,甚至是放下嫉妒、貪婪與狂妄,捫心自問:「我究竟在追求什麼?」
因此我們應該更適應於死亡,習慣死亡的窒息感,用此檢視「期望讓自己變得更好」與「膨脹自己的慾望」之間的區別。當我們感受到迷惘,或正在因為失去了些什麼而沮喪,不妨將死亡放在眼前與之相比,看看究竟死亡會使得這個追求變得更加堅定,還是使之黯淡無光。
現代社會催促我們加速前進的力道越發急促,有時候甚至不留給我們思考的空間。於是在你還沒思考清楚以前,就因為害怕失去機會或是恐懼失敗而必須先採取某些行動。即使這些行動可能看似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們卻在這樣一次一次選擇的過程中,放棄了理性的必要性與心靈的平靜。在社交平台的洪流之中隨波逐流,在毫無節制的資訊面前只能啞口無聲,然後自身就消失在一片任他任宰割的汪洋大海裡頭。
「任何輕視你生命的人,都能主宰你的生命。」
追求更好的自我本身是一件美善的事,然而錯誤地混淆膨脹毫無節度的慾望,將變得十分危險。這卻是父母、長輩甚至整體社會所不斷傳達的訊息:越高的社會地位與學歷、越多的財富、越良好的表象,代表著更好的生活與自己。然而能夠正視並且珍重對待自己生命的只有自己,我們無須對誰的生命交代,也無需聽從他人的指令、看他人的臉色來評斷自己的生命。
當你發現你因為想像得不到財富與社會地位而感到焦慮時,不妨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為什麼追求這些東西?這樣的焦慮來自於貪婪,還是因為已經發生的損失?在渴望著往前邁進的同時,我想我們為什麼向前邁進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用哲學一一反思與檢視現代人生的許多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1123 歲月靜好 ~ 勇敢走出舒適區,成為更好的自己   時代、科技進步的根本溯源都是來自於發明者們不安於現狀的欲望在奔馳著。   『欲望』這兩個字,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心中有所不足的感覺、想法與想要滿足此種感覺、想法的願望。」 擁有欲望,渴求實現欲望是天體運行之道,就如同肚子餓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貪若是理所當然的、合理的,或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兼顧自己與他人整體利益的貪,這樣貪的價值或許能獲得更多。 「貪」有正面意義的存在: 1. 貪求知識: 對於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渴望,可以幫助個人不斷成長和進步。對於學習和知識的貪是有理的,因為知識是自我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不斷學習可以幫助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想要改變的原因,以及改變本身的中性。並提出了擺脫比較心態帶來的匱乏心態,以及接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你想過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努力度過每一天呢? 是擁有如同生命共同體的家人,抑或是有著充滿熱忱的興趣呢? 當一個人表示自己對人世間已沒有留戀時,想必是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希望,其中也包含了試圖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欲望,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支持自己得以活下去的理由很難以向他人啟齒,
Thumbnail
慾望使你的心混亂、焦躁、看不清自己。你活在表象,活在別人的眼中。你喪失了追求有價值的目標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垂手可得的俗物。
Thumbnail
探索內在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可以享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提升,如提升自我認知、提升人際關係、提升工作滿意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1123 歲月靜好 ~ 勇敢走出舒適區,成為更好的自己   時代、科技進步的根本溯源都是來自於發明者們不安於現狀的欲望在奔馳著。   『欲望』這兩個字,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心中有所不足的感覺、想法與想要滿足此種感覺、想法的願望。」 擁有欲望,渴求實現欲望是天體運行之道,就如同肚子餓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貪若是理所當然的、合理的,或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兼顧自己與他人整體利益的貪,這樣貪的價值或許能獲得更多。 「貪」有正面意義的存在: 1. 貪求知識: 對於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渴望,可以幫助個人不斷成長和進步。對於學習和知識的貪是有理的,因為知識是自我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不斷學習可以幫助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想要改變的原因,以及改變本身的中性。並提出了擺脫比較心態帶來的匱乏心態,以及接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你想過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努力度過每一天呢? 是擁有如同生命共同體的家人,抑或是有著充滿熱忱的興趣呢? 當一個人表示自己對人世間已沒有留戀時,想必是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希望,其中也包含了試圖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欲望,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支持自己得以活下去的理由很難以向他人啟齒,
Thumbnail
慾望使你的心混亂、焦躁、看不清自己。你活在表象,活在別人的眼中。你喪失了追求有價值的目標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垂手可得的俗物。
Thumbnail
探索內在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可以享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提升,如提升自我認知、提升人際關係、提升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