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正聞軌理&斷器三過,依六種想(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我們在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事就是以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溝通這件事,然而真正達成溝通的少之又少,這就是人性,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我的想法和理念去思維,對於他人的想法有幾個人能真正的去關心了解。
我們有的時候也會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念念不忘,又因為他人的行為讓自己耿耿於懷,這些都是妄念之想,這些妄念之想沒有消失之前,我們所做的修行都是枉費的。要怎樣消除自己的妄念之想,這也是一種法。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慣,聽不慣的事選擇不看不聽不相干的事干擾自己的修行,可是這樣還不行,因為當我們選擇不看不聽的時候,常常這些干擾會自動上身,讓我們更加煩惱,更加痛苦,這時候怎麼辦呢?我想在職場上很多人跟我一樣的煩惱,明明自己已經很忍讓了,卻還是無法滿足他人的意念,這時候你學會怎麼辦了嗎?佛法上有一種叫面對他。也就是說與其我們無止盡的認讓退讓還無法達成他人的欲望,不如直接面對它,面對事情的問題,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不讓自己受到傷害,讓自己更加煩惱,這就是坦然,唯有坦然處理自己的困擾才能擺脫煩惱,雖然在面對的過程當中,一定會出現更多衝突,激辯,以及不合理的行為出現,但這些若是能夠將負面的情緒轉換為正向的情緒讓自己能夠成長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修行不就是這樣不斷地考驗自己,不斷地歷練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在沒有煩惱的生活下離苦得樂,進入佛陀世界,不再輪迴在世間煎熬。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你久久放心闖天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探討易經的起源、應用和現代詮釋,並說明易經八卦在風水、命理等方面的應用,以及其在不同人手中的不同面向。文章提及易經非單純卜筮之書,而是融合科學、哲學和宗教信仰的綜合體,並預告作者將以周易十傳、楚辭、說卦傳等,以及周易六十四經六十四卦來闡述易經的真實樣貌。
佛家說,應該戒掉貪嗔癡,貪與癡我可以捨離,但嗔這一念,我覺得好難! 對於自己的坎坷、挫折,我可以笑笑的讓它過去,但是我怎麼都看不下強凌弱,衆欺寡。 天理與人倫,需要衆生來維護,如果都退讓與忍耐,那悪只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終究形成誰也奈何𣎴了的怪獸。 今天去商店買東西時,看到前面有人買了兩瓶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探討易經的起源、應用和現代詮釋,並說明易經八卦在風水、命理等方面的應用,以及其在不同人手中的不同面向。文章提及易經非單純卜筮之書,而是融合科學、哲學和宗教信仰的綜合體,並預告作者將以周易十傳、楚辭、說卦傳等,以及周易六十四經六十四卦來闡述易經的真實樣貌。
佛家說,應該戒掉貪嗔癡,貪與癡我可以捨離,但嗔這一念,我覺得好難! 對於自己的坎坷、挫折,我可以笑笑的讓它過去,但是我怎麼都看不下強凌弱,衆欺寡。 天理與人倫,需要衆生來維護,如果都退讓與忍耐,那悪只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終究形成誰也奈何𣎴了的怪獸。 今天去商店買東西時,看到前面有人買了兩瓶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