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簡論《寒食日即事》的微言托諷

2023/03/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唐代詩人韓翃的名作。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人(今屬河南.南陽)。他是唐.代宗大曆(766年--779年)至唐.德宗建中(780年--783年)時期活躍的詩人,文學史將他列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根據晚唐.孟棨《本事詩》的記載:唐.德宗缺一個「知制誥」(撰寫聖旨)人才,中書省提名請求御批。德宗批覆:與韓翃。然而,當時有兩個人名叫「韓翃」,於是中書省又以兩人同時進呈。德宗批:與曾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可見《寒食即事》一詩之名氣相當高,連皇帝都知悉,而且非常之賞識。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用意有很多討論,最常見的說法是這首詩有「諷刺之意」。然而到底在諷刺什麼?且讓我們先交待「寒食」風俗。清明節前一天謂之「寒食日」,當天必須禁火。但依據漢朝的制度,當天皇宮仍用鑽火方式燃燭,以分送貴戚重臣。「五侯」原指東漢的昏君桓帝册封五位宧官為王侯。而在本詩用以代稱唐朝的王侯貴戚。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兩句在描述唐德宗某年寒食日的情景,但見春風吹拂,柳絮四處飄散。至於「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兩句,描寫入夜之後,皇宮仍派人分送王侯貴戚一些蠟燭,於是輕柔的煙氣,在他們的宅第飄散開來。
歷代詩評家都提及這首詩有諷刺之意,可是韓翃的筆法實在太含蓄;從字面上看,袛是描繪寒食日長安皇宮的風情畫。那麼,他的寫作用意究竟何在?
原來東漢桓帝時所謂的「五侯」,都是被寵幸的宦官,而唐朝自唐肅宗、代宗、德宗執政以來,宧官勢力越來越大,已經相當程度影響到朝廷正常的施政。寒食日理應禁火,皇帝却送王侯貴戚之家躐燭,顯然違反既有風俗,而有「雙重標準」之虞。韓翃為什麼要重提漢代皇家的往事?顯然在提醒皇帝,莫對近臣過度寵幸。
清朝.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批評道:「唐之亡國 ,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 此詩在德宗建中初,衹"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者。」原來韓翃的寫作用意在此,他是以微婉的詩句,提醒唐皇帝務必明察自己的偏頗。
任何時代都有貼近「權力核心」的大臣,他們享有特殊待遇, 得到特別寵幸, 政治權柄不惜犧牲公平原則,以「雙重標準」對待這批人,正是王朝衰敗、覆亡的主因。 古代詩人講究「委婉譎諌」,韓翃這首《寒食日即事》自然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K會員
512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