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儀式感!從小陪養!健康身心習慣!學齡兒童睡前10-15分鍾 睡前呼吸引導放鬆靜心冥想🌙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小孩活力四射 動如天馬 旺盛的精力 愛蹦噠 身上用不完體力

像電力總在100%沒消耗到 那是自然天性,

每個人身體精力不相同。這時休息前靜心放鬆前準備就很重要

10-15 平常陪養 放鬆 養成獨立睡眠 安心睡覺

睡前儀式感幫助明日學習 創作 熱愛生活。


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Eugene Aserinsky 在記錄嬰兒睡眠時,發現某些時段,嬰兒的眼球會快速地移動,而且同時伴隨著活躍的腦波活動。根據這個特徵,研究者把人類的睡眠階段分為快速動眼期(REM)和非快速動眼期(NREM)。

過了幾年,研究又把NREM更仔細的分成四個階段,每一期分別代表不同的睡眠深度,也就是俗稱的「淺睡期(第一&二階段)」和「熟睡期(第三&四階段)」。我們的夜晚,就是這樣循環好幾個睡眠週期,經歷過多次的清醒、淺睡、熟睡交替。這是人類的正常睡眠狀態,只是大人很快的做睡眠轉換,(在當爸媽之前)誤以為自己能夠一覺到天亮。

國外已有研究顯示,睡眠有助於孩子的社會發展。研究指出,小睡時有經過「快速動眼期」的人,醒來後在解讀他人的表情時會較正向,而這對於孩子的社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在與他人互動時,他們一定要了解對方表情的涵義,否則很容易發生誤會或爭執。另外,睡覺時肌肉張力的放鬆,也能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這就是為何睡飽的孩子,比較不會有起床氣的問題。

睡眠能讓我們

疲倦的身體得到休息,恢復體力

身體自我修復

消除大腦內新陳代謝物

增強免疫力

有助於調節情緒、緩解壓力,減輕沮喪和焦慮感,促進行為健康

改善整體的健康

​除了以上的功用,睡眠為幼兒童還帶來很多益處:

  • 生長激素的份量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在睡眠期間,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以助兒童成長
    尤其在深層睡眠的時候,身體會製造及分泌較多生長激素
  • 確保腦部健康發育
  • 幫助大腦有效地工作,協調學習及鞏固學到的新知識,當中以語言學習為關鍵。


影片內容

在睡前10-15分跟影片對白把頭腦思緒慢慢放掉

引導呼吸 在放鬆身體四肢

把身體感受放掉靜靜慢慢跟著音樂進入夢鄉

可以參考影片 也可以用自己方式陪伴小寶貝👩‍👧

影片自創 版權歸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re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Mi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10
雜誌雜誌內頁雜誌藝術家、設計家、鑑賞家 都是美的創造者,凡是美、藝術創造並不能只有一種表現。 2021年,加州野火災情四起,再一次敲響人類面對氣候變遷的警鐘。「這個系列的最初靈感是火」Thomas Jackson如此解釋。「作為居住在瀕危地區的加州居民,野火的威脅和由此產生的污染成為人們一直關注的問
Thumbnail
2023/03/10
雜誌雜誌內頁雜誌藝術家、設計家、鑑賞家 都是美的創造者,凡是美、藝術創造並不能只有一種表現。 2021年,加州野火災情四起,再一次敲響人類面對氣候變遷的警鐘。「這個系列的最初靈感是火」Thomas Jackson如此解釋。「作為居住在瀕危地區的加州居民,野火的威脅和由此產生的污染成為人們一直關注的問
Thumbnail
2023/03/08
享受 生機蓬勃 綠益盎然 萬物正冒著嫩芽枝頭而生 躺在草地上 讓風吹著我的髮梢 讓風帶走煩惱思緒 是多麼的美妙 享受 獨自ㄧ人自由 輕鬆 看著草木發出綠芽 聽著微風沙沙吹拂而過 草地是涼爽舒適床席 困了 在夢中隨風自由自在 與自然為伴 在底下留言說出想要的圖,Mire會贈圖一張,只限一位!以第1
Thumbnail
2023/03/08
享受 生機蓬勃 綠益盎然 萬物正冒著嫩芽枝頭而生 躺在草地上 讓風吹著我的髮梢 讓風帶走煩惱思緒 是多麼的美妙 享受 獨自ㄧ人自由 輕鬆 看著草木發出綠芽 聽著微風沙沙吹拂而過 草地是涼爽舒適床席 困了 在夢中隨風自由自在 與自然為伴 在底下留言說出想要的圖,Mire會贈圖一張,只限一位!以第1
Thumbnail
2023/03/07
現在傳遞訊息快速,除了透過影片、電視雜誌管道,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對我們有許多益處。數位資訊來源太多、太龐雜、品質參差不齊,更凸顯出書、好文章的價值。 著名畫家李苦禪曾說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你有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呢? 閱讀能夠增進我們的知識,使我們增廣見聞。不同類別的書、文
Thumbnail
2023/03/07
現在傳遞訊息快速,除了透過影片、電視雜誌管道,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對我們有許多益處。數位資訊來源太多、太龐雜、品質參差不齊,更凸顯出書、好文章的價值。 著名畫家李苦禪曾說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你有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呢? 閱讀能夠增進我們的知識,使我們增廣見聞。不同類別的書、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睡眠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有助於身體恢復和修復。 其實,人類的睡眠是由多個週期組成的,在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中,身體和大腦都會經歷多種階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決定著我們的睡眠品質和健康狀態。 睡眠週期約為70~120分鐘,一個晚上大約需要經過4至6個完整的睡眠週期,才能滿足身體對於深度
Thumbnail
睡眠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有助於身體恢復和修復。 其實,人類的睡眠是由多個週期組成的,在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中,身體和大腦都會經歷多種階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決定著我們的睡眠品質和健康狀態。 睡眠週期約為70~120分鐘,一個晚上大約需要經過4至6個完整的睡眠週期,才能滿足身體對於深度
Thumbnail
最近在學校招生說明會時候,被滿多家長問到小朋友的每日作息以及午覺時間~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美國之前所做過的研究,看看睡午覺對小朋友的好處,以及該睡多久。
Thumbnail
最近在學校招生說明會時候,被滿多家長問到小朋友的每日作息以及午覺時間~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美國之前所做過的研究,看看睡午覺對小朋友的好處,以及該睡多久。
Thumbnail
小孩活力四射 動如天馬 旺盛的精力 愛蹦噠 身上用不完體力 像電力總在100%沒消耗到 那是自然天性, 每個人身體精力不相同。這時休息前靜心放鬆前準備就很重要 花10-15分 平常陪養 放鬆 養成獨立睡眠 安心睡覺 睡前儀式感幫助明日學習 創作 熱愛生活。 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Eugene
Thumbnail
小孩活力四射 動如天馬 旺盛的精力 愛蹦噠 身上用不完體力 像電力總在100%沒消耗到 那是自然天性, 每個人身體精力不相同。這時休息前靜心放鬆前準備就很重要 花10-15分 平常陪養 放鬆 養成獨立睡眠 安心睡覺 睡前儀式感幫助明日學習 創作 熱愛生活。 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Eugene
Thumbnail
其實之所以會翻閱這本書籍,也是我從曾經的學習相關知識和實踐當中,遇到了一些不了解的問題與瓶頸。 也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替我們整理了這麼詳細的知識, 從中,我也得到了解答 我心裡充滿感謝
Thumbnail
其實之所以會翻閱這本書籍,也是我從曾經的學習相關知識和實踐當中,遇到了一些不了解的問題與瓶頸。 也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替我們整理了這麼詳細的知識, 從中,我也得到了解答 我心裡充滿感謝
Thumbnail
2022/01/30 引文 想要快樂的度過每一天,良好的睡眠是必備的。但是如今許多人有著睡眠方面的困擾,既是害怕沒睡飽、沒有精神,又害怕睡太多耽誤了時間,亦或是睡不著。 兩大睡眠 高中生的睡眠時長 為何不能晚睡? 不能補眠!? 半夜莫名清醒?
Thumbnail
2022/01/30 引文 想要快樂的度過每一天,良好的睡眠是必備的。但是如今許多人有著睡眠方面的困擾,既是害怕沒睡飽、沒有精神,又害怕睡太多耽誤了時間,亦或是睡不著。 兩大睡眠 高中生的睡眠時長 為何不能晚睡? 不能補眠!? 半夜莫名清醒?
Thumbnail
最近一次睡滿八小時是什麼時候的事?因為各種原因必須要晚睡而早起,又或是捨不得睡而壓縮了睡眠的時間,只寄望自己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好好的補眠。不過,睡眠債所導致的傷害無法透過假日多睡來完全地彌補,可以說長期下來對身體仍有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最近一次睡滿八小時是什麼時候的事?因為各種原因必須要晚睡而早起,又或是捨不得睡而壓縮了睡眠的時間,只寄望自己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好好的補眠。不過,睡眠債所導致的傷害無法透過假日多睡來完全地彌補,可以說長期下來對身體仍有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睡眠的功能,超乎想像:學習之前的睡眠,幫助腦準備形成新記憶;學習之後的睡眠,可以鞏固記憶、避免遺忘。夢提供虛擬實境,讓過去與現在的知識融合,激發創意。夢還能撫慰痛苦的記憶,幫助我們走出創傷。此外,睡眠有助於修復DNA的損傷;好的睡眠能恢復精神,重獲體力,調節生理,促進生長發育,並有助於降低死亡率;而
Thumbnail
睡眠的功能,超乎想像:學習之前的睡眠,幫助腦準備形成新記憶;學習之後的睡眠,可以鞏固記憶、避免遺忘。夢提供虛擬實境,讓過去與現在的知識融合,激發創意。夢還能撫慰痛苦的記憶,幫助我們走出創傷。此外,睡眠有助於修復DNA的損傷;好的睡眠能恢復精神,重獲體力,調節生理,促進生長發育,並有助於降低死亡率;而
Thumbnail
# 52《為什麼要睡覺?》(下):每個年紀睡眠的時間不一樣?改善失眠的方法?
Thumbnail
# 52《為什麼要睡覺?》(下):每個年紀睡眠的時間不一樣?改善失眠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