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再思考 | 不斷溯源的論證,要如何停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七章「如何停止論證?」,從前面的章節我們知道,論證的基礎語法是由「因為…,所以…」構成,面對這種有原因的結構,我們可以透過「為什麼?」、「為何?」去一直不斷往前詢問理由,直到論證者被問倒或是其理由真的足夠支撐結論。但是這樣下去,在論證的過程中,難免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本章主要說明的就是「什麼樣的論證形式是不會被一直追問下去的」,以避免這種被打破砂鍋問到底、極耗費時間的窘境。

筆記內容

論證的前提(理由)是可以不斷被追溯尋回的,例如以下的範例:
「為何要努力?」
「因為努力可以掌握更多技能,所以要努力。」
「為什麼努力可以讓人掌握更多技能?」
「因為透過努力練習可以讓你學會你以前不會的技能。」
「為什麼努力練習可以讓你學會你以前不會的技能?」
「因為練習做以前不會的事情,熟悉了之後就學會了。」
「為什麼一直做不會的事情就可以學會?」
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在找麻煩?有些問題的確可以一直追溯到起因並獲得解答,但是就上面的例子看起來就有點像是故意要去詢問你一些常識類的知識,而通常常識類的知識是較難以解釋清楚的,「因為那樣做不好,所以我選擇這樣做。」這是由經驗來取得的較適合的行動模式,難以解釋。而一般人也不會去細想為何會如此,因此論證會變得難以解釋清楚。
遇到這種可以一直追溯下去、難以停止的情形,作者對此提出了一些方式,讓人較不易對你的論證一直追溯下去,這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原因「模糊化」。有以下四種小技巧:
  1. 防衛—弱化前提(理由),利用「可能」、「某些」、「我認為」…等說法,來防衛你的論證,讓論證不會一直被溯源。套用到上述的第一個回答,若將其改為「因為努力可能可以讓人掌握某些技能,所以要努力。」在回答中加了「可能」,較讓人不易反駁,對方若是繼續追問,你可以回答,只是「有可能」來終止對方繼續追問。
  2. 擔保—若是詢問者相當信任你,可以使用「我保證」、「我確信」之類的用語加強你對論證的肯定性來中止詢問。套用到上述的第一個回答,語句會是「我保證努力可能可以讓人掌握某些技能,所以要努力。」當然,要強調的一點是,若是要使用擔保來中止論證,詢問者必須要非常信任你,否則詢問者反而會因為你過於肯定而加強追問力度。
  3. 評估—使用評價性或規範性的言語,例如「好」、「壞」、「對」、「錯」…等,此種描述方式並沒有具體詳述,即便提出論證者與傾聽者兩者的標準並不同,但只要有相同的評價就能達成共識。套用到上述的第一個回答,答句會是「因為努力很好(是對的),所以要努力。」,對提出論證者來說,努力是學會新技能,而傾聽者則認為,有花費時間就是有努力(對比起來,標準較低),但他們都認為努力是好的,因此可以達成共識,中止論證。
  4. 貶值—先提出反對意見再處理它。主是要是利用「…(語句1)卻…(語句2)」的結構。在此種語句結構下,語句1會被弱化,語句2則會被加強。舉例來說「我很窮卻很努力」,此句話弱化了「窮」卻強化了「努力」;「我很努力卻很窮」,此句話弱化了「努力」卻強化了「窮」。類似的兩句話,有沒有覺得第二句話給人「努力無用」的感覺,第一句話卻給人「他以後可能會有錢」的感覺呢?所以套用到上述的第一個回答,若答句為「努力可能不能讓你馬上成功卻能逐步提升自己。」相較之下似乎也比較不容易反駁了。

章節心得

過於武斷的論證是比較容易反駁的,文中提出的讓你的論證較不易被反駁(易於停止)的小技巧,是不是也說明了其實世間的事情大多不是絕對而是比較含糊的呢?反過來想,是不是表示過於絕對的用詞,例如「一定」、「只能這樣」這類詞語的論證是較為容易被駁倒的呢?
承上述所言,我認為這個章節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當我看到過於肯定的論證會較不易去輕信它,因為少了「含糊」的緩衝,其可信度其實是會降低的。(較易被反駁)

參考資料

再思考
作 者:華特・西諾—阿姆斯壯
原文作者:Walter Sinnott-Armstrong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3/14
第七章:如何停止論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67內容數
這個專欄主要是紀錄佩姬個人的學習歷程及觀點分享,學習及分享的素材主要來自於與兒子共讀的童書、經由彭蒙惠英語學習時得到的新知、過去閱讀過的書籍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新閱讀的書籍筆記。內容可能會有些過於雜亂,但可以確保的是隨著每次發布文章我都會有所成長,也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閱讀此專題的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很多人都記錄並檢討過自己為什麼會賠錢,但是檢到底有沒有用呢? 檢討一開始我覺得沒有用,因為我有一段時間一直賠錢,一直打檢討單,但是打完還是做一樣的事,又一直賠錢,循環 後來發現 不是沒有用,而是檢討的思維不對,如果你一直檢討為什麼我在這邊進單,那你以後一定會在這個地方在進單 因為你只記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很多人都記錄並檢討過自己為什麼會賠錢,但是檢到底有沒有用呢? 檢討一開始我覺得沒有用,因為我有一段時間一直賠錢,一直打檢討單,但是打完還是做一樣的事,又一直賠錢,循環 後來發現 不是沒有用,而是檢討的思維不對,如果你一直檢討為什麼我在這邊進單,那你以後一定會在這個地方在進單 因為你只記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