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摯友後,死亡教會我的那件事——關於為什麼環島演講的回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Bao Menglong on Unsplash
我人生第一個最深刻的「死亡」,是19歲那年。
還記得我才剛忙完一個大學營隊,正坐在公車上最後面、最左邊的位置,搭車前往富邦銀行申辦就學貸款。突然間,我竟接到朋友們的接二連三打來的電話。
我的人生知己過世了。
上個禮拜,他才告訴我,他要搭飛機去國外找他遠距離戀愛的女友。然後兩人一起相約去跳水,然後只有一個人上岸,然後他被發現時已經在水中沒了呼吸。
「胡廷岳你知道嗎!!!」
「XXX他的新聞OOOO,這是真的嗎!!!」​
事情很快就傳開了,而電話也馬上就打到了我這邊。我首先冷靜的回答所有人:「放心,這只是一篇外國的新聞,而且名字都還是羅馬拼音。大家不用緊張,我們先等過幾天的消息再說,不要自己嚇自己。」語畢,結果我自己就紅了眼眶,然後用力捏了捏大腿,不讓自己在公車上哭出來。
對於摯友死亡這件事情,我很意外的,後來自己一直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情緒波動。可能是因為太年輕、也可能是沒有熟悉朋友過世的經驗。直到走進了殯儀館,看到了名字,靈堂,花籃,看見眼前一切全都是為他準備的,他是真的死了。我才大哭。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後來趁國內疫情惡化之前,我走進了靈骨塔探望他,畢竟上一次的上香,我並沒有勇氣好好盯著看。「原來你放的是證件的照片阿。」我挖苦他,我們也相視地笑了笑。
我告訴他我很謝謝他,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的學業、現在的工作、現在的婚姻。他讓我提早認識到生命無常。在他過世之後我馬上執行自己的夢想、申請獎學金去自己夢寐以求的國家,甚至更加做自己,不再浪費這個「可能隨時就會結束的明天」。
他讓我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努力打造自己喜歡的人生。
他讓我想幫助很多很多人。
念了醫學大學並不會讓人真正認識死亡,只有死亡才會。現在的我,對於身邊病人放棄控制自己的慢性病、忘記照顧自己的身體,都會感到十分可惜。因為慢性病不像溺水,你還有「活下來的機會」、你還有「時間」。
這些年來,我因此跑去環島公益演講,用健康促進研究所教給我的知識,有系統地教導一般民眾如何照顧好自己。我也發現自己很有能力,能讓大家自願克服行動障礙、得到自信,最後不需要我,也能自願成為一位健康的人。
「然後減少吃藥,對吧?」你也知道我想講什麼了。
當藥師、當專欄作家、寫書、訓練醫療人員成為一個關心生命的人,這就是我19歲那年以後的故事。我會永遠記得他的一切,記得生命的脆弱,也記得生命的堅強,延續他的故事。
這是摯友教會我的那件事。
減藥最好,
我是廷岳。
*

環島演講中!歡迎邀約演講:名片

胡廷岳藥師專注在創造「不費力又自願行動的健康生活」,想在2030 年底以前,讓台灣每一個人都能控制好慢性疾病,與我的爸媽一樣。關於為什麼我要環島演講
我是廷岳,人人都知道平常要運動要養生、要預防臥床,但其實連醫師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我立志幫全台灣的長輩,找到【做得到的健康生活】!必須降低健康的門檻,人人才能健康起來、減少吃藥、預防臥床。
我環島演講發明的【低門檻,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手機觀看版PDF),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很歡迎你點此領取:【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其他低門檻治病建議:《低門檻養生的100種方法
◆其他簡單醫學故事:《阿嬤的醫學字典計畫
當我公益演講時,民眾來問我問題,我只有一次說服他的機會、還必須盡量保有這個人原來的習慣。所以我給的「低門檻養生建議」必須超實用、超簡單、又超有道理。漸漸的,已經蒐集100種方法、蒐集成一本故事集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些老家人真的非常頑固,絕不願意看醫生或接受健康檢查。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昨晚我問了 ChatGPT:我該做什麼努力,寫作才不會輸給你。AI時代,作為醫療人員、講師與作家該如何活下去。
藥師圈子那麼廣,不說一般人不會知道,除了常見的醫院、藥局、診所之外,前往藥廠與研發之路,或者像我一樣跳槽當個講師和部落客的藥師也是很多。還有些跨領域能力很強的朋友,現在一路待在新創公司裡面當顧問當主管,到目前還是過得很好。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一樣的經驗,當你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關閉電視,準備要起身進房間寫作業的時候,結果爸媽一說:「還在看電視阿,阿你作業是不用寫了是不是?」你就變的很不想寫作業,大笑,甚至進房間之後還會賭氣,拿手機出來滑。
為什麼能獲得健康的人,總是只有少數那幾個人?「老媽別總是坐著看電視,起來走走啦。」「好了好了,我已經很累了你不知道嗎?」像這樣類似的對話,也不停的在你家發生嗎?還是不想再繼續吵架的你,早已在心中放下了「提醒爸媽健康一點」的念頭?
吃藥、吃保健食品之後,這些日子我們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嗎?還是我們人類只是半遮半掩地假裝健康。如果能好起來,說真的,那麼我們吃藥、吃保健食品幹嘛。
有些老家人真的非常頑固,絕不願意看醫生或接受健康檢查。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昨晚我問了 ChatGPT:我該做什麼努力,寫作才不會輸給你。AI時代,作為醫療人員、講師與作家該如何活下去。
藥師圈子那麼廣,不說一般人不會知道,除了常見的醫院、藥局、診所之外,前往藥廠與研發之路,或者像我一樣跳槽當個講師和部落客的藥師也是很多。還有些跨領域能力很強的朋友,現在一路待在新創公司裡面當顧問當主管,到目前還是過得很好。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一樣的經驗,當你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關閉電視,準備要起身進房間寫作業的時候,結果爸媽一說:「還在看電視阿,阿你作業是不用寫了是不是?」你就變的很不想寫作業,大笑,甚至進房間之後還會賭氣,拿手機出來滑。
為什麼能獲得健康的人,總是只有少數那幾個人?「老媽別總是坐著看電視,起來走走啦。」「好了好了,我已經很累了你不知道嗎?」像這樣類似的對話,也不停的在你家發生嗎?還是不想再繼續吵架的你,早已在心中放下了「提醒爸媽健康一點」的念頭?
吃藥、吃保健食品之後,這些日子我們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嗎?還是我們人類只是半遮半掩地假裝健康。如果能好起來,說真的,那麼我們吃藥、吃保健食品幹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BL預警:)這是我打最長的一次:)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BL預警:)這是我打最長的一次:)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