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說書|《一生一次旅遊指南:家庭的第一堂生死課》

作者來說書|《一生一次旅遊指南:家庭的第一堂生死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立刻訂閱「NCTU PRESS 說書中」🛎小鈴鐺開起來!

運用淺白的文字、活潑的敘事與溫暖的插畫,來談生命中最大的關卡。

──張玉佩(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

  打開探索死亡和對死亡應有預習認知的心門。

──郭慧娟(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發起人/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家庭的第一本生命教育圖文書──談論死亡,才能擁抱生命

臺灣已正式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病人自主等議題漸成主流,但「死亡」卻仍是鮮少人願意直接面對的話題。本書是一本實用的「生命旅行指南」,內容涵括每個人在生命最後一程應該關注的事,包括:臨終醫療處理、身後事處理、預立遺囑,以及喪親後的失落調適等問題,並收錄多個深刻的生命故事。

本書用平易近人的筆觸與清新活潑的插畫,呈現生死議題的眉眉角角。在死亡這趟一生一次的旅行中,我們沒有辦法替你做選擇,但可以用最溫暖的方式一起做好行前準備。

當我們一起正視死亡、談論生命,也許就能少一點害怕。

本書特色

  1. 將死亡的重大議題,如預立醫療決定、器捐、遺囑與喪禮等,及其相關內容以活潑的圖表呈現,有助於一般大眾理解。
  2. 適合作為學校生命教育、心理諮商輔導等重要輔助讀本。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 江浣翠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 何翰蓁 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作者
  • 孫效智 臺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主任、《病人自主權利法》起草人
  • 張玉佩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
  • 張兆恬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 郭慧娟 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發起人

作者簡介

簡文怡、楊巧柔、郭庭芸、徐仟妤

  「要是以前也有人告訴我這些就好了!」

憑著這個念頭,交大傳科系畢業的簡文怡、楊巧柔、郭庭芸、徐仟妤四人組成的探險團隊,決定以生死教育為主題撰寫本書。在臺灣,雖然人人知道「死亡」是生命必經之路,卻總是避免提及此事,讓人總以一種遙遠並充滿迷惘的距離觀望死亡。作者團隊透過各種採訪、問卷與參與講座的方式,並以感恩、珍惜的心將不同的生命故事納入本書,嘗試讓更多人開始自己的第一堂生死課。




avatar-img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的沙龍
36會員
34內容數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NYCU PRESS說書中】! ✍身為出版社編輯,愛書、惜書之餘,更希望能把出版社工作實務、與作者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最最最重要的推薦每本書的可讀之處帶給大家! 希望你/妳能在此抽出15分鐘,細細品味這形色匆匆年代下,閱讀與知識的珍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
本書為國內少見為社會大眾(特別是跨性別者的父母)所設計的性別教育圖文書,對性平概念的推動有其重要價值。作者團隊因應原訂的台北書展活動延期,特地錄製一段線上分享影片,向讀者談談他們如何與為何,鋪寫出一個跨性別者及其家庭的心情成長日誌,並以筆觸柔和溫暖的粉彩畫風,帶領讀者走進他/她們的內心世界。
成立十五年的交大布袋戲社,隆重推出耗時三年自編、自導、自製首部布袋戲電影《劍塵道魔錄》,於高雄電影館、台中凱擘影城、台北朝代大戲院等戲院放映,不僅成為該團隊作品履歷的重要里程碑,更為年輕世代的布袋戲寫下新的一頁。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
本書為國內少見為社會大眾(特別是跨性別者的父母)所設計的性別教育圖文書,對性平概念的推動有其重要價值。作者團隊因應原訂的台北書展活動延期,特地錄製一段線上分享影片,向讀者談談他們如何與為何,鋪寫出一個跨性別者及其家庭的心情成長日誌,並以筆觸柔和溫暖的粉彩畫風,帶領讀者走進他/她們的內心世界。
成立十五年的交大布袋戲社,隆重推出耗時三年自編、自導、自製首部布袋戲電影《劍塵道魔錄》,於高雄電影館、台中凱擘影城、台北朝代大戲院等戲院放映,不僅成為該團隊作品履歷的重要里程碑,更為年輕世代的布袋戲寫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