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被一群白癡圍繞? Surrounded By Idiots - Thomas Erikson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被一群白癡圍繞 - 原本看到這個標題的想法

一開始看到這個標題,亞馬遜馬上就一鍵刷下去了(這功能有毒)
“Surrounded By Idiots” 被一群白癡圍繞,會對這個標題這麼有共鳴,可能也是覺得這是自己生活的寫照吧。
沒想到第一章就被打臉,白癡竟是我自己?
作者 Thomas Erikson 是一個來自瑞典的行為學專家,除了寫作外,也常提及在各大公司擔任員工們行為學、業務互動相關顧問的經驗。他因為一個工作上的機會去訪問了某公司的大老闆,沒想到整個會面中,就聽大老闆一一數落自己公司的每個部門:A部門是一群白癡、B部門的人都聽不懂人話、C部門一點能力都沒有⋯⋯
作者最後忍不住問了老闆一個問題:「所以是誰僱用了這些白癡呢?」,老闆打滾江湖了這麼久,當然聽得懂作者背後影射的意思⋯⋯
於是作者就被轟出公司了。
好喜歡這種直接不做作的溝通。
(讓我想起了另一本同樣是在探討公司文化、員工溝通的書,描寫Netflix內部文化的「零規則」後面提到的「文化地圖」,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改天有空再說… )

溝通取決於聽者?

這個想法一開始確實不太直觀。
一般人總會覺得溝通最重要的,是說話的人怎麼去表達他想要的內容,他的措辭、他的用句、他的非語言身體表情⋯⋯對,也不對。
在這之前,說話的人必須要先感受出這個聽者究竟是哪種人,習慣哪種溝通方式,第二步才是調整自己的用字措辭非語言。
“Everything you say to a person is filtered through his frames of reference, biases, and preconceived ideas”
那些你跟對方說的話,都會先藉由他個人的過去經驗、偏見與成見過濾一層之後,才能進到對方的腦袋(或是完全被擋下)。

溝通技巧與操弄的一線之隔

這類型的「溝通技巧」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在打電動一樣,端看對方是哪種型態的怪物,來決定自己要使出什麼樣的招式才能相剋。
看這本書的同時,我想起了過去聽過的某堂課程,講師曾說:「溝通,就是一種操弄。」而這種分析、閱讀他人,進而加以利用的行為,不正是某種類型的心理變態非常在行的特殊能力嗎?
(可能也可以參照同作者的另一本書:無良這種病 Surrounded by Psychopaths。很久以前聽過,想看,但隨著時間逐漸遺忘的書,直到開始看這一本才發現原來是同個作者呀)
在書中作者也提到他在教授這類課程時,這是非常常見的疑慮。
常見的疑慮與質疑是,1) 這種能力可能會用來佔別人便宜、2) 當大家都因為對方的類型而調整自己的時候,就沒有人要做真正的自己了
他的回答是: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早就學會了這類適應他人的能力了,而感知對方而調整自己言行以討對方好感,這本來是人類社交互動中本來就會有的一部分,而大家早就在做這件事情了,或多或少而已。
操弄、佔便宜可能就是這類能力全開到100%的結果,但人們總是可以自己去調整自己想把這個開關開到多少,才是自己最舒服的模式。這種能力就是雙面刃,單看使用者個人選擇,他只是把大家說不出來的架構,更加具象化地描述出來,提出了一個更相對穩固的系統,來幫助人們日常或是工作上的交流。
而,這個系統並不是完美的,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沒有人可以被完美定義,即便學習者看似掌握了社交密碼,也還是要把每個人視為獨立的個體,才能達成發自內心的誠懇交流。

DISA 人格系統

這其實是在台灣滿普及的大眾心理學了吧,Google 搜尋「DISA + 人格」連一些「經理人」、「Yahoo新聞」等大媒體都會登載一些相關文章。(原來這就是我聽過作者另一本書名的原因)
  • Dominance 支配,本書給他的顏色是紅色
    在工作上嚴厲、直接、講求效率不喜歡浪費時間,常給人難以相處、自大的印象。
  • Inspiration 鼓舞,黃色
    那種最樂觀、最有Idea,很有鼓舞力的同事,但有時候好像活在自己的未來想像世界裡,不切實際。
  • Stability 穩定,綠色
    總是樂於幫助團隊,團隊至上,能夠穩定完成任務的同事,不喜成為矚目中心,但相對的也過度講求穩定,可能為了避免衝突而不發表自己真實的意見,拖垮團隊效率。
  • Analytical 分析,藍色
    非常重視品質、細節的完美主義者,缺點是常常只相信自己、對事物總是預先保持懷疑態度,讓他人覺得是個難搞的人。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世界上這麼多人,真的能夠被分類成這四種嗎?
書中提出了一個同心圓的模式圖,由內到外:
  • Core value 核心價值:一個人從小就形成的、不易改變的價值觀。可能來自父母、可能來自幼年的經驗
  • Attitudes 處世態度:再大一點之後,根據某些個人經驗形成的意見
  • Core behavior 核心行為:自己一個人狀況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 Moderated behavior 調節行為:當同一個空間內有其他人時,經過調整所出現的行為
  • Environment 環境
要把人們放進四個箱子裡,絕對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會因為先天、後天原因,形成自己特殊的樣子,很少有人會是純紅色、純綠色,在每個內心層面顏色佔比的不同,最終總會形塑出多采多姿的人類社會。了解這個系統,對於了解他人、甚至是自己,只是第一步。

整體而言,非常推薦好好閱讀的一本書。
你是什麼顏色——更好的問法:你個人顏色的比例是怎麼樣的呢?而在你家人朋友同事的眼中看到的顏色,跟你自認為的是一樣的嗎?
改天再來繼續寫,我自己對於這本書更細部的看法。Series incoming.
6會員
13內容數
透過我自己有色的視角看出去的世界,最主觀的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筆記|《百年孤寂》的隱喻對應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
Thumbnail
avatar
許旎
2024-06-13
閱讀筆記 | 彼得原理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avatar
哭追肉泥
2024-06-11
《閱讀》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用被動投資打造人生選擇權如果你問我2024年最受關注的投資關鍵字是什麼?我必須跟你說ETF絕對是榜上有名,今天帶給大家的「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就像黑夜裡的燈塔,指引你投資路上的明燈。 我在本次的閱讀主軸會放在如何讓大家選ETF、如何系統化的存ETF,最後我也會透過一些存股小語,讓你知道存股怎麼存才能存的久,我們一起
Thumbnail
avatar
Hank,資產累積之路
2024-02-15
閱讀筆記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找到自己的職志最重要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想法,並引發了作者開始書寫的慾望。書中的概念不僅專注於45歲退休,更關注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的那一天的重要。書中提到了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及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
Thumbnail
avatar
貝兒的書寫小天地
2023-12-23
閱讀心得 |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當瞬間意識到自己就站在這條從過去到今天,並且繼續延續到未來的『人生各階段』線上,自然就能以更寬廣的視野考慮事情。」
Thumbnail
avatar
Lu
2023-08-10
閱讀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3-01-28
閱讀筆記《這輩子,只能平庸過日子?:學會把心智圖轉化「清單」和「行事曆」,找到「遠離舒適圈」的勇氣》★比起開創美好生活,庸俗人生更叫人適應! 這是你想要的人生結局嗎— 「活得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到了臨終只能嘆息自己沒活過」。 ●就拿「Because」(因為)這個字來說吧,想到「 Because」一字,我就會把它想成是「Be at Cause」(成為「因」)。 不要抱持這種心態:「這個我做不到,是因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9-24
閱讀筆記《空心人:擁抱渴望被愛的靈魂》★苦澀逐漸腐蝕內在,直至愛與被愛的感覺不再。那麼,人該仰賴什麼而活下去呢?我們還能守住心的溫度嗎? ●我們可能陷入一種「空心」的狀態,卻不自知?「空心」,一種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的狀態,我們使用更多心智去應對生活,卻忽略了心靈與本能,失落了接觸真實情感、理解自我的能力。 ●「空心」的三種層次: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7-02
閱讀筆記《回嗆的修養:被人說了難聽話時,你要如何反擊?對方不但語塞、還無法惱怒》★關係再親近,說話也要有分寸。 ●由於言語攻擊通常都是很突然的,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可能發生。為了緩衝內心的衝擊,你必須在事前就做好準備。因為只要做好心理準備,遇到狀況時,才能從容不迫的回擊。 ●主管的怒罵,用「重複」來化解。上司的暴力質問,用反問來制止。 ●帶有貶低的疑問,用回問來反擊。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5-17
閱讀筆記《跟貝佐斯學創業:我在Amazon 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應該說我忘了初衷嗎?總覺得亞馬遜越是成長,我就越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或者應該說,亞馬遜越是龐大,我越覺得自己像是亞馬遜裡的一個小零件。 ●「亞馬遜只是我的人生過程,不是我的終極目標。」我這才領悟到,人生是如此精彩而珍貴,進到一間公司工作,不會是一個人的人生終極目標。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