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本書|《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辨別有毒人格,讓高敏的自己喘口氣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是否常因為別人一句話,耿耿於懷、傷心難過一整天呢?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非常適合給深受高敏特質困擾的讀者。書中貼近生活的情境、淺顯易懂的文字,都能助你在聽到不舒服的話時站穩腳步,不再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raw-image


▌辨別有毒人格

作者在書中提到,交際應對上共有九種「有毒人格」,這有些類似 Christiane Northrup 提到的「能量吸血鬼」概念,也就是會在不知不覺間,壓榨他人精神能量的人

對天生特別敏銳的高敏感族群而言,這些人釋放的能量,往往會讓自己不太舒服。因此作者便想藉由幾個常見句型,引領大家分辨出這些人格:

① 責任外包達人:
「跟你說過了吧?」
「我道歉總可以了吧?」
② 情緒勒索能力者:
「我可是為你好!」
「這樣就生氣了?」
③ 洗腦高手:
「這不算什麼啦!」
「你也有錯吧?」
④ 多說一個字會死的人:
「不然呢。」
「真麻煩。」
⑤ 好為人師者:
「你懂我在說什麼嗎?」
⑥ 總是先幫你判斷的人:
「化個妝不是很可愛嗎?」
「你連這種事都不知道?」
⑦ 言語暴力慣犯:
「叫你做你就做。」
⑧ 一開口就得罪人的人:
「有人會這樣做事嗎?」
⑨ 說話超酸的人:
「你還真好命。」

不曉得螢幕前的你看到這些話,有沒有想起不太快樂的回憶呢?如果有,甚至還會順著這些話責怪起自己的話,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你。

作者會循序漸進地告訴我們:為何這些話聽起來沒什麼惡意,卻總會讓人不舒服?也會提供建議幫助你應對這些人。


① 責任外包達人

「早跟你說過○○○比較好吧?」

無論工作或生活,我們多少有做錯事而感到懊悔的時候。此時若有人前來關心,大家應該都會坦白自己的低落。

但假如這些人聽完後,卻反過來指責我們做錯了事,那真的很難受對吧?明明已經在難過了,又莫名其妙被罵了一頓的感覺。

其實會說出這些話的人不見得都心懷惡意,可能只是關心則亂。若你能察覺他是真心關切自己,通常只要和他說:「你這樣說話,讓我不太舒服」,就能獲得改善了。

但若說這些話的人跟你完全不熟,言談中也看不出關切之情,那他可能只是想撇清自己的責任,要你別把帳算在他頭上;或是炫耀自己料事如神,證明自己很優越而已。

既然他們的本意並非是關心,我們再據理力爭,他也不見得會放在心上。那又何必多費唇舌呢?趕快結束話題吧!


② 情緒勒索能力者

「唉,我說這話都是為你好啊。」

相信在東方社會長大的孩子,很常碰到長輩的情緒勒索,總會被他們用「我是為你好」當理由,要求我們去做什麼、不做什麼。

要是你的性格比較容易心軟,可能會因為「他也是出於善意嘛」而放任對方勒索自己。這時請務必記得,這些人從不是為你好才說這些話

他們的目的,其實只是想把想法加諸在別人身上,要求別人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樣而已。這種「強加期望」的行為,本身就已經不是在為人著想了。

當然,如果他說的話有幾分道理,不排斥的話,試試倒也無妨;可若只因為聽到「為你好」三個字就陷入天人交戰,請閉上耳朵、聽聽自己的心聲,世上只有才知道什麼選擇對自己最好。


③ 洗腦高手

「我們以前更辛苦呢!現在這樣不算什麼啦。」

很多長輩碰到年輕人訴苦時,都會說出「抗壓性那麼差,是草莓族喔?」或「現在的小孩怎麼動不動就想不開,我們那時還不是這樣長大的?」這種刻薄話。

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順著他們的話質疑自己,因為現在的環境本就和過去不同

從前社會普遍貧窮,粗茶淡飯是常態;而現在經濟水準提升,吃穿用度自然更豐足。但過去可能只須具備一技之長,便能保住飯碗;如今若沒有與時俱進的思維,便難以在急速變化的時代存活下來。

時代不同,面臨的考驗、順風的方向也不同,再加上每個人對壓力和刺激的反應也有所差異,所以從來沒有誰比誰輕鬆、誰比誰堅強

通常對方會在這情況下說出這種話,只是想炫耀自己過去的輝煌,並不是真心在關切你,所以不必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


④ 多說一個字會死的人

「這不是理所當然嗎?」

假如你得知了一件有趣的事,正滿懷期待與朋友分享,卻只聽到對方回了「這不是很正常嗎?」是否會有點小受傷呢?

其實他會有這種反應,不代表他很冷漠,可能只是剛好沒心情能接著你的話聊而已。這時我們可以試著反問他:「那你今天還好嗎?」看看是什麼原因讓他心緒不佳,試著理解對方的處境。

人與人的交流,往往有來才有往。既然自己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別人也會有,在自身情緒能夠負荷的前提下,偶爾當個聆聽者倒也無妨。

不過如果這個人顯然就是不想和你交談,那也不必勉強彼此,將你的喜悅留給頻率相對的人,會更值得。


好為人師者

「你懂我在說什麼嗎?」

職場上,我們總少不了和主管、同事、客戶溝通,不過當對方滔滔不絕地說話,中間冷不防冒出一句「我剛說的話你聽懂了嗎?」為何總會讓人覺得彆扭呢?

這是由於「你聽懂了嗎?」是將聽不懂的責任歸咎給聽者的話,對感受較為敏感的人來說,這句話會帶來壓力,讓人覺得只要聽不懂,就全是自己的錯。

然而事實上,人與人的溝通是雙向的。你聽不懂,不見得是你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是說話者自己沒有準確表達。

「不懂」並不可恥。每個人一開始都會經歷什麼都不懂的階段,所以當你聽到這句話,也不需要為此道歉,只要明白說出「我不懂」就好了。記得千萬不要不懂裝懂,那反而會造成更多問題!


⑥ 總是先幫你判斷的人

「既然是女生,出門至少化個妝吧?」

相信多數人聽到這種話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翻白眼,覺得「這到底關你什麼事?」

沒錯!我們喜歡怎麼打扮、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子……終歸都是自己的選擇。就算是父母、長輩,也無權干涉我們的自由。

要在這個時代活下去已經很辛苦了,與其耗費心力在應付他人的期盼,不如將時間省下來,好好利用在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


⑦ 言語暴力慣犯

「這種事你不用知道,做就對了。」

當接到主管交代的任務後,你試著提出建議,卻被句點了,這真的滿令人沮喪的。不過沮喪歸沮喪,千萬不要因此否定自己的價值,勇於提出建議本身並沒有錯,那顯示了你對這份工作的重視。

這時可以試著換個視角,分析主管此時究竟身處何種情況?是剛好工作排山倒海而來,才沒有心力向你解釋?抑或只是想使喚員工幫他做事呢?

要是他只是工作眾多而無暇分身,也許可以等他工作告一段落、有餘裕時,再去詢問一次;而如果他只是想彰顯自己的主管身分,那就順著旨意做事吧!反正真的出錯,責任也不在你身上。


⑧ 一開口就得罪人的人

「騙人,真的有人會這樣嗎?」

有沒有遇過自己只是在分享一件小事,比如週末睡了十二小時、直到晚上六點才起床,結果對方卻一副看到珍奇異獸的模樣質疑你呢?

這現象其實很常見,心理學中有種認知偏誤叫「錯誤共識效應」,也就是人們會傾向認為大家的想法都和自己一樣,一旦遇上截然不同的想法,就會認為對方很奇怪。

倘若遇上這種情境,可以先觀察對方的語氣,看看他究竟是想和自己開開玩笑,還是真心感到意外。

要是他沒有惡意,笑著鬧著也就過去了;但要是話裡的攻擊性太強,已經會讓自己不太舒服的話,那也不必隱瞞自己的不悅,直接表明感受給對方聽就行了,相信在乎你的朋友絕對有辦法理解。


⑨ 說話超酸的人

「真羨慕你能到處出門玩呢。」

為什麼總有一些吹捧的言詞,聽起來不太舒服?明明說的是好話,卻像在諷刺自己一樣。

這是由於說這些話的人,表面看起來在捧你,實際上卻想透過「你和我不一樣」來孤立你。人類生來就會尋求社群認同,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排擠,所以我們才會反射性地感到難受。

至於對方會說出這些話,可能是因為羨慕你、卻拉不下面子,只能說出這種語帶彆扭的稱讚;也可能是想用這種方式凸顯自己的優秀,彰顯他的出類拔萃。

這時,我們可以先試著和他「保持距離」相處看看,要是一段時間後,發現頻率真的不合,那也不須勉強,去找更適合自己的朋友吧!



▌總結

上面針對書中提到的九種人格,各抓了一個句型分享,大家若是看了覺得心有戚戚焉,也歡迎自行買書來讀,書中還有很多生活化的案例。

不過我也必須提醒一下,這本書比較適合給「常因過度敏感而自卑」的讀者。要是你並非高敏感族群,或是和我一樣,雖身為高敏感族群,但不容易自卑自損的人,這本書的幫助就滿有限的。

我覺得這本書有個小問題,那就是它的立場相當黑白分明,幾乎都是以「自己對,別人錯」的觀點在解釋衝突。會反覆提醒讀者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別人都是心懷不善

這對過度在意他人想法而沒有自信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明燈,但將不適一味推給別人,並不是健康的處理方式,很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而不自知。

舉個例子,在〈洗腦高手〉中有個案例是這樣的:

工作上需要抉擇 A、B 兩個方案,若自己表示偏好 A 方案後,主管卻問:「你選這個方案有依據嗎?」該怎麼做?

書中只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認為提出質疑的人,其實自己也不理性,所以要我們反過來詢問對方的偏好,以主觀對決主觀。

但這種心態在看重數據的職場上,非常危險。

倘若選擇方案的人,連為何這麼選都說不清楚,只能回答「我覺得比較好」,那表示他並沒有評估過效益和成本。公司不是良心企業,若每個決策只憑主觀感受進行,別說衝突無法避免,連要經營下去都有困難。

我認同高敏人工作時,需要對直覺保持自信。可是要令別人信服自己,不是爭辯誰的直覺對就好了,而是該釐清自己為何會這麼想,以實際的證據去說服其他人認同你的想法。

職場並不是全憑感受做事的場域,在照料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得考量大部分人並無法理解高敏人的感受。

如同我們生來敏感,不是我們的錯;他們不懂我們的感受,也不是他們的錯。一味用「感受」和人溝通,一不高興就將過錯全歸咎給別人,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有毒人格呢?

因此閱讀這本書時,除了順著作者的觀點釐清很多事並非自己的錯以外,也要額外思考:「那真的是對方的錯嗎?」、「會不會兩個人都沒有錯呢?」才不至於落入非黑即白的窠臼走不出去。



更多【聊本書】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作者信箱開放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冰陽雜談紀錄館 ✦
60會員
126內容數
聊聊我的生活點滴,也歡迎分享你的天馬行空。
2025/04/26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Thumbnail
2025/04/26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Thumbnail
2024/12/19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Thumbnail
2024/12/19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Thumbnail
2024/11/06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寫於 2008 年,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終極增訂版」,不只重新潤飾了初版內容,也針對這十年來的幾項策略,進行了全面探討。 作為剛出社會不久的 UI/UX 設計師,我覺得這本書還滿適合給新手設計師閱讀!書中以淺顯易懂的口吻,羅列了慣性與偏見…
Thumbnail
2024/11/06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寫於 2008 年,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終極增訂版」,不只重新潤飾了初版內容,也針對這十年來的幾項策略,進行了全面探討。 作為剛出社會不久的 UI/UX 設計師,我覺得這本書還滿適合給新手設計師閱讀!書中以淺顯易懂的口吻,羅列了慣性與偏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高敏感的人常常吸收他人的負能量,應該學會關照自己,挖掘情緒根源,設立情緒界限,成為健康的海綿,重拾內心平靜。
Thumbnail
高敏感的人常常吸收他人的負能量,應該學會關照自己,挖掘情緒根源,設立情緒界限,成為健康的海綿,重拾內心平靜。
Thumbnail
這本書向「容易感受到壓力的高敏人」分享如何保有這些美好的細膩特質,輕鬆一點地過生活。高敏人對刺激產生反應,性格上細膩、敏感,且有超強感受力和直覺力。高敏人的特質很常帶來職場上的不便與困擾,但是也有好處,非常容易因感受到小小的美好而覺得幸福。這本書內容包含高敏感自我檢測表以及建議如何過更輕鬆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向「容易感受到壓力的高敏人」分享如何保有這些美好的細膩特質,輕鬆一點地過生活。高敏人對刺激產生反應,性格上細膩、敏感,且有超強感受力和直覺力。高敏人的特質很常帶來職場上的不便與困擾,但是也有好處,非常容易因感受到小小的美好而覺得幸福。這本書內容包含高敏感自我檢測表以及建議如何過更輕鬆的生活。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包括傾向深度思考、容易受到刺激、情感細膩易產生共感和感受敏感細膩。瞭解這些特徵能夠更好地與高敏感相處,建立和平又穩健的關係。
Thumbnail
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包括傾向深度思考、容易受到刺激、情感細膩易產生共感和感受敏感細膩。瞭解這些特徵能夠更好地與高敏感相處,建立和平又穩健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那1/5的人嗎?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了嗎?這是我閱讀的第7本與高敏人相關的書籍.因為每每多看到一個自己有相同體會時,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記憶會跟著鬆開一點,身心也會鬆一點,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也會多一點,也能多同理自己的所有反應,多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力量也會加一分.
Thumbnail
你是那1/5的人嗎?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了嗎?這是我閱讀的第7本與高敏人相關的書籍.因為每每多看到一個自己有相同體會時,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記憶會跟著鬆開一點,身心也會鬆一點,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也會多一點,也能多同理自己的所有反應,多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力量也會加一分.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