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經年,三月十八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就事後觀之,三一八學運/太陽花學運/三一八佔領立法院.......等不同稱呼但指涉同一事件的這場社會運動,確實在台灣乃至於受到中國共產黨政治力影響的地區都產生了後續的強烈震盪。

  筆者作為親身經歷者,同時也身為一名歷史事件的評論者,將盡可能以客觀、理性、公允地去陳述我的所見、所聞。

一、台灣公民社會運動

 甲、訴求紊亂與動能耗盡

  平心而論,這一場在台灣民主轉型且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後卻仍舊出現的大規模公民運動,絕非空穴來風,而是過往數次公民運動皆爭取無果,又逢執政黨在府院完全執政下以人數優勢快速通過親中商貿法案的背景下,兩相加成積累的危機意識與不滿才讓這場運動有如星火,先是從二零一四年的三月十八日凌晨快速搶佔立法院開始,快速匯集了大量的不滿群眾,最後經歷了幾個重大的轉折(例如:三二三進攻行政院反被驅逐),才在同年四月十日退場。

  承上段所述,這場運動之所以能擴大得這麼快,實在是前幾次社會運動(如:大埔拆遷案、反旺中案、洪仲丘事件等)的社會動能延續。因此,即便在太陽花學運中出現的領袖型人物如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有參與及領導社會運動的經驗,對於自身熟悉的社會議題也學有專精,但到了運動人數突破十萬甚至更多人時,他們其實也很難再去限縮本次運動的訴求究竟「只是」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更何況,蜂擁而來的人們更有各的訴求或不滿,與其說是有志一同,不如說是討馬政府的聯軍會盟,學生領袖成為盟主只是為了將政治動機與背景盡可能漂白而已,實質上該出手的政治影響力仍舊有發揮其功用。

  也因此,在我看來,就林飛帆等人事後所評論的:「這場運動完全獨立於國民黨或民進黨。」實乃掩耳盜鈴之談:如果沒有與馬英九面和心不齊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要求警力不得驅逐學生,又有眾多民進黨立委和議員協助守護議場入口與青島東路之通暢,以實際行動保護學生與聲援群眾,立法院內的佔領者第一時間就可以如三二三進攻行政院時一樣被警力驅散。時任院長江宜樺能下的命令,立法院長一樣能下,只是不想而已。

  然而,這次的動能耗盡了多數人的衝勁之後,換來了什麼?一群政治素人的興起、一個第三勢力政黨的即時興起(即時代力量),以及許多社會運動者認為後續在陳抗時也將佔領重要機構納入策略。

乙、後續影響  

  很遺憾,事後諸葛是歷史學徒唯一的本事,就我所看到的是,這三點全都因為忽略了太陽花學運的成功而失敗或變質了。政治部分下章節再談,我們先談後續運動。

  後來比較有名的社會運動還有像是反歷史課綱微調、凱道部落等,皆遇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動能不足問題。其中反課綱微調的部分陳抗者就在運動中先使用了衝擊教育部的手段,意圖喚起大眾對於此議題的關心。然而,他們換來的是傳票。而更令人難過的是,該運動過程中,林冠華同學知道在學者呼籲無效、媒體報導無用、與同伴衝擊教育部的努力也無濟於事時,他選擇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大眾的注意。這次他成功了,至少讓微調的課綱因為輿論而無法全面實施,最後才由二零一六年執政的蔡政府所廢止。一條大好人命,爭取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凱道部落相對溫和很多,但也相對起來受到的關注就更少。原住民議題在台灣社會的受眾本來就少於其他議題,即使採取和平非暴力的陳情抗議策略超過千日,蔡政府仍在法源、法理上與運動領袖巴奈等人有著極大的認知落差,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抗爭仍舊進行中,但能堅持抗爭或關注的人又剩下多少?

丙、小結  

  儘管當事者可能不願意承認,但事後看到的是,政治影響力確實才是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八日的短暫佔領成功,被成功延續成為蔓延成全台灣乃至於世界的星火之關鍵。這個日子本身可以不重要,這個運動也可以沒有想像中得那麼重要。

  但重要的是,它為什麼出現在台灣、出現在二零一四?

  而這九年又改變了什麼?

二、台灣政壇後續影響

甲、政治素人的興起與衰微

  說到政治素人的興起,不能不提柯文哲。其實說他是素人也是不精準的,只能說:過去的他是公眾人物或特定領域裡的名人,但不會被大眾聯想為政治人物。

  柯文哲老早在太陽花之前,他就是成名已久的醫生了。光是醫治連勝文的槍傷一事就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太陽花之後他乘勢而起,又得民進黨禮讓,與連勝文正面對決,一舉拿下台北市長,主打要打造新的政治風氣與格局。不過,作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綜觀其政治生涯至今,其致命傷從頭到尾都未曾根治,也就是根基不深、金源匱乏,即便後來建黨自立也還是只能處處借兵。

  早期他的幕僚與小內閣多以綠營或親綠人士為主,醫院時期的親信與協助他打選戰的團隊幹部為輔;時間不過三、四年,他要爭取連任台北市長之時,身邊的親信已經躍升高層,幕僚則是換了一批,其中不乏出身藍營、綠營或其他政黨的不得意者。這也造就了兩個現象:一個是部分早期柯粉變成柯黑,不滿其政策與態度大幅轉向,另一個是他起初憑藉「素人」、「新政治」得來的政治紅利與信任全部都得因為手下乃至於金主的轉變,一一吐出來,甚至自己親口推翻。

  兩者互為因果,彼此加強之下,對於鐵票沒有影響,對於本來就是泛藍票倉的台北市民和許多中間選民來說,柯文哲的路線轉換可以博得一時的紅利,尤其是二零一八年台北市長選舉是三腳督,而國民黨提名的丁守中並不符合藍營支持者眼中的必投者形象時,柯文哲搭上韓國瑜的韓流,南北唱和,巧取台北市,衛冕成功。但這個舉動本身就讓藍、綠這傳統兩大黨對於其誠信,乃至於其他素人的誠信都打上了一個問號。

乙、第三勢力與傳統大黨反應 

  時代力量、基進側翼、社會民主黨、臺左維新、台灣民眾黨......

  許多政黨先後在太陽花運動後成立,或是推出自己的素人代表參政。然而其中立場堅定、思路清晰的人並不多見,能成功當選者更少。部分人士在體認到大環境改變之後做出了比較明智的選擇,轉換政黨,有些進入了傳統兩大黨,也不乏輾轉投入台灣民眾黨者。

  畢竟,政治人物與其團隊的培養需要大量資源,而論到資源的獲取與消耗,是沒有人在嫌多的。如果可以出現根植於台灣、起源於社會運動的政黨,從民主制度、民主政治發展經驗的角度來看固然是好事一樁;可如果誕生的新政黨很難擺脫過往政治的格局,只是用新瓶裝舊酒的話,姑且不論學理上如何,光利益上決策者也不會同意這種寄生者不斷出現。至於那些既成的勢力可以姑且聯合,爭取成為在野時的盟友。但要投注心神培育人才,還不如培育知曉根底、根正苗紅的嫡系人馬。

  哪天要是第三勢力泡沫化了,那也是喜聞樂見的事情。當初反覆無常、爭搶資源的是你,現在不想出手救你也是天經地義的吧?這樣的事情,國民黨不是第一次遇到,以前有新黨、親民黨;民進黨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國民黨、民眾黨內也有曾在民進黨內任職的人。

  至於那些能夠在信任為眾多「素人」所敗壞、大黨也傾向於直接收編有實力者或任用嫡系時,能以無黨籍或第三勢力參選者之姿撐到今日的真正素人,就相當少見而在某種意義上彌足珍貴了。

  他們算是太陽花運動中,真正的政治遺產。

  近日聽聞新聞報導,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因家人有疾,已公開宣布不再爭取分區立委之連任。我一方面替他與他的家人感到遺憾與難過,病痛折磨病人之餘,陪病者在身心上也是非常辛苦,難以兼顧事業與生活的;另一方面,我也感覺在檯面上正式回歸到傳統藍綠政治對決的格局可能不遠了。

三、結論:太陽花還是曇花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當初走出立法院時,陳抗者們希望的是要帶著各式各樣的訴求與議題「出關播種」。

  一別經年,國際之間的政經局勢早已物換星移。現在別說當初的反服貿、反黑箱主訴,就連位居美中戰略要衝的我們在政治上要親美還是親中?軍事上要強化武裝以遏止敵人犯台,還是停止軍購以免挑釁敵人?經濟上要如何面對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之經濟制裁、通膨與原物料瘋漲?國內都爭論不休。

  樂觀地看,近年來,公民社會確實有所進步,台灣人民並不只是在選舉時關注政治,也會藉由網路科技、公開資訊去串連出更多議題的討論,並且聲援國內、國外的各種議題;然而,公允地說,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議題與議題之間是不平等的。

  烏俄戰爭、土耳其震災受關注度、核四興建與否就是比國內原住民族自治權來得受到國人關注,當同性婚姻透過釋憲與施行法通過時,多元成家這個更遠程的目標就暫且從媒體眼中消失了。

  在出關播種的同時,我不免想起耶穌說過的一個比喻: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當初有些人出關時,他們可能很愛惜自己的種子,乃至於種子死在了手心裡也沒有發芽;有些人則是讓它死在各式各樣的田地裡,結實纍纍。

  如果台灣要追求成為一個成熟、民主的公民社會,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其中會有很多的時間,有很多人只能心懷對於民主與自由的希望默默耕耘,然後看看哪天會有受到關注的時刻。而有些議題則比較幸運,他們比較快會被關注到,被更多人同情共感,從而得到公民乃至於政治人物、政黨與政府的關注,獲得幫助與改善。

  真要說起,現行於台灣的民主自由有什麼缺點,這必然是其中之一。

  任何議題是太陽花還是曇花,不是倡議者決定的,不是它本身的重要性決定的,而是政治決定的。越多關注、越多票源與資源可以從議題中被榨取,它越可能在博弈中成為下一朵太陽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寧學院
13會員
70內容數
學院者,傳道、受教、切磋琢磨之地。 多數現代人從來不缺資訊,更不缺取得資訊的管道,但缺辨別真偽、鑑別優劣、演繹因果等知識方法而已。 於此平台開設專欄、成立沙龍而以「學院」名之,不求於此直接獲利,但求廣傳見聞以助人而已。
亞寧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3/09/25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Thumbnail
2023/09/25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Thumbnail
2023/06/04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2023/06/04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2023/05/22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2023/05/22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柯文哲在此次榮星花園場的演講中,隔空向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喊話「到底是我還是賴清德,誰才背棄了2014太陽花學運的精神?」柯除了與民眾談論台灣的財政紀律以及民進黨的爭議事件外,更是督促賴清德勢必要給台灣民眾一個答案。
Thumbnail
柯文哲在此次榮星花園場的演講中,隔空向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喊話「到底是我還是賴清德,誰才背棄了2014太陽花學運的精神?」柯除了與民眾談論台灣的財政紀律以及民進黨的爭議事件外,更是督促賴清德勢必要給台灣民眾一個答案。
Thumbnail
    這次的遊行不論結果如何,肯定的是這應該是蔡政府時期版面最大的抗議遊行,自從蔡英文2016入主總統府之後,再也沒有如太陽花一樣規模宏大的抗議活動了,以下歸納為這幾點
Thumbnail
    這次的遊行不論結果如何,肯定的是這應該是蔡政府時期版面最大的抗議遊行,自從蔡英文2016入主總統府之後,再也沒有如太陽花一樣規模宏大的抗議活動了,以下歸納為這幾點
Thumbnail
「為臺灣 讓我們 義無反顧拚一次!」口號真動人。 柯文哲也曾經是有很拚的時候,或是說,曾經演出過很拼的時候。
Thumbnail
「為臺灣 讓我們 義無反顧拚一次!」口號真動人。 柯文哲也曾經是有很拚的時候,或是說,曾經演出過很拼的時候。
Thumbnail
筆者作為親身經歷者,同時也身為一名歷史事件的評論者,將盡可能以客觀、理性、公允地去陳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想。 其實3/18這個日子可以不重要、太陽花運動也可以不重要,但讓它改變這些年政治生態的脈絡很重要。 而這些改變真的成真了嗎?還是有如曇花一現,又回到過去了呢?還請看內文一敘。
Thumbnail
筆者作為親身經歷者,同時也身為一名歷史事件的評論者,將盡可能以客觀、理性、公允地去陳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想。 其實3/18這個日子可以不重要、太陽花運動也可以不重要,但讓它改變這些年政治生態的脈絡很重要。 而這些改變真的成真了嗎?還是有如曇花一現,又回到過去了呢?還請看內文一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