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有感(一):什麼「萌」 又什麼「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的《加拿大鐵女手札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已經正式發行上市,採日誌體例寫作,屬勵志型的半自傳。特別在起頭時講述著移民後長時間的困難,所以故事感覺一點都不「萌」(當然也有一些好笑的事),「梗」卻在貫串全書的「鋼鐵精神」裡,分享如何克服難關。

經四個月伏案猛寫,我將完成的書稿送交台灣接洽發行,獲得一位編輯的回覆很有意思,他說我書寫的一些用詞台灣已經不流行了!「不過這是我們海外作者們常見的『問題』」,他在越洋電話線上講。

同一時間,我也跟「方格子」的創作友人 NOWA 50+ 的風景 針對出版的事交換意見,他的反饋是:「妳(作品)的『梗』是什麼?」我一時吱唔,因為不明白他所說的「梗」是什麼意思……

「明明都是用中文,卻跟『呷己郎』講不通!?」這個奇特的狀態反應著「語言本身是活的」,一些用詞在時間的推移中加進新的、淘汰舊的,想必就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的原因之一。又如同兩岸的中文也有區別:大陸的「土豆」、「內捲」、「硅谷」就是台灣的「馬鈴薯」、「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一轉眼自己來到加拿大就十五年了,這些年台灣續蹦出一些新詞彙,像是「萌」、「冏」、「小確幸」、「毛小孩」等等,加上最新的「梗」和「創作『小白』」,乍聽我還真不明白它們明確的意思,知道後一時也不習慣,畢竟生活中已經很少用中文,若寫作時硬著頭皮用,那麼相信作出的文章連讀者也將感到扭扭捏捏了。

正因寫書、出書,我真正發現自己從說中文的台灣人慢慢變成說英文的加拿大人了!

《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總之是用我自身的慣性把故事「講」出來了。花錢買我書的人可以獲得什麼?

簡單地說,我藉著訴說自己在加拿大鹹魚翻身的一手故事,點到加拿大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也深入探觸加拿大的真實社會,並提供我做為移民在種種限制下扭轉乾坤的做法和悟到的潛規則,最重要是傳遞人生面對困難時必須「堅持、不放棄」的信念!誠心推薦拙作給想出國的人,不移民的人讀了希望能重新評價人生所謂何事。

★觀迎點擊紅字前往博客來網購《加拿大鐵女手札──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

raw-image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7297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182162682386052002

秀威書店: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9952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8630530345

三民: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1842327

TAAZE讀冊生活: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1010057.html

城邦閱讀花園(馬來西亞地區):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32989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格澀思的沙龍
128會員
186內容數
用昔日台灣記者之眼,以華人女性的角度,透過中文分享加拿大生活的挑戰與厚度,面向涵蓋文化、風土、社會、民情、語言、經濟、職場、工作、家庭、情感、政治、旅遊等經歷、觀察與思考,真人真事分的故事享日常的酸甜苦辣,耙梳平凡人的永續生存法則,拼湊新的庶民哲學。
佩格澀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7
前陣子在方格子上讀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成功才能寫自傳。真的嗎?
Thumbnail
2023/08/17
前陣子在方格子上讀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成功才能寫自傳。真的嗎?
Thumbnail
2023/07/15
不久前,女兒也講到學校代課老師除了教分數,一個下午一口氣也「教」了小數點、面積等等的單元,她又來不及消化新概念。她這一說我跟做家長的先生也才頭次知道,原來學校有數學課本!!!但學生從來不用帶回家,更因幾乎沒有所謂的作業,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學校教學的內容!
Thumbnail
2023/07/15
不久前,女兒也講到學校代課老師除了教分數,一個下午一口氣也「教」了小數點、面積等等的單元,她又來不及消化新概念。她這一說我跟做家長的先生也才頭次知道,原來學校有數學課本!!!但學生從來不用帶回家,更因幾乎沒有所謂的作業,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學校教學的內容!
Thumbnail
2023/07/09
佩格澀思住家附近唯一歩行可達的生鮮超市重新開張,發送頭兩百名顧客25元消費禮卡。這「好康」讓放暑假的女兒提早起床,倆人一起去湊熱鬧,我們也有了一次社會觀察和民生教育。
Thumbnail
2023/07/09
佩格澀思住家附近唯一歩行可達的生鮮超市重新開張,發送頭兩百名顧客25元消費禮卡。這「好康」讓放暑假的女兒提早起床,倆人一起去湊熱鬧,我們也有了一次社會觀察和民生教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說「出版」,其實只是印刷工作完成。就像蛋糕做好之後,若只放在廚房裡不賣就會壞掉、浪費掉,印出來的書一樣也要有人買去讀,不然還不如不寫。出版社像是中央廚房,幫忙把熱熱的「蛋糕」放到前台,身為文字烘焙師的我,又把推廣自己新書的工作擔下來,開始大聲叫賣……
Thumbnail
說「出版」,其實只是印刷工作完成。就像蛋糕做好之後,若只放在廚房裡不賣就會壞掉、浪費掉,印出來的書一樣也要有人買去讀,不然還不如不寫。出版社像是中央廚房,幫忙把熱熱的「蛋糕」放到前台,身為文字烘焙師的我,又把推廣自己新書的工作擔下來,開始大聲叫賣……
Thumbnail
「語言本身是活的」,隨著時間,一些潮流字句加進了,舊的說法就少用甚至被淘汰了。這樣的狀況在一種語言自身來說不是全面性而是區域性的,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台灣的中文和大陸的用法也有不同,什麼「土豆」、「內捲」、「硅谷」,原來是「馬鈴薯」或「傻蛋」、「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Thumbnail
「語言本身是活的」,隨著時間,一些潮流字句加進了,舊的說法就少用甚至被淘汰了。這樣的狀況在一種語言自身來說不是全面性而是區域性的,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台灣的中文和大陸的用法也有不同,什麼「土豆」、「內捲」、「硅谷」,原來是「馬鈴薯」或「傻蛋」、「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Thumbnail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Thumbnail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幾年前,我寫歌仔戲劇本,寫𨑨迌耶!毋但韻啊遮的代誌要家己學,台語的每一个詞攏查字典(紙本的),攏總寫兩齣,寫完共𪜶囥佇電腦內面歇睏。 我逐工佇面冊頂懸(頂面)寫一段,同時貼佇「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的迷眾頁(fans page)(註1),希望共人有互動,若有寫毋著的字,歡迎指教。
Thumbnail
幾年前,我寫歌仔戲劇本,寫𨑨迌耶!毋但韻啊遮的代誌要家己學,台語的每一个詞攏查字典(紙本的),攏總寫兩齣,寫完共𪜶囥佇電腦內面歇睏。 我逐工佇面冊頂懸(頂面)寫一段,同時貼佇「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的迷眾頁(fans page)(註1),希望共人有互動,若有寫毋著的字,歡迎指教。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