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咖啡的心歷路程 (下) 咖啡的烘焙、沖泡及品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一篇談到從咖啡櫻桃到生豆的奮鬥史,接下來當然要將生豆經過烘焙、磨粉,才能沖泡出一杯可口的咖啡。一般而言,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生豆占60%,烘焙占30%,沖泡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最大極致,而掩蓋了其缺陷味道的出現。這部分的心歷路程,請閱讀下面的報導。

要將生豆烘焙有各式的方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一台烘焙機即可解決;不過為了不讓腦袋及手腳退化,決定要DIY一台烘焙機。在設計之前,首先要觀察烘焙過程中生豆發生了甚麼樣的變化,再依據這些參數作為設計的依據。為了取得這些參數,要實際從頭烘焙一次,好好記錄下來;這時又只好借用老婆大人的炒菜鍋與鍋鏟來用。

首先將約200g的生豆平舖在炒菜平底鍋上,將瓦斯爐轉開小火,讓爐芯兩圈瓦斯口均勻點燃, 然後拿起鍋鏟開始翻炒生豆,須不斷用鍋鏟翻動,有點累人。

用平底鍋烘焙咖啡豆

用平底鍋烘焙咖啡豆

第0—3分鐘,生豆上面開始有蒸汽冒出,隨著水分逐漸喪失,顏色開始漸漸變黃,飄出一股青草味。第3—5分鐘,顏色已經轉變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烘焙穀物的香味。第5—8分鐘,隨著烘焙的進行豆子變為淺褐色,生豆上面的銀皮開始剝落、烤焦了,這時你可以不理它最後篩掉就好,不然可以用扇子吹走,不過到各處灑落在瓦斯爐上不好清理。第8—10分鐘,咖啡生豆轉成褐色,冒出大量白煙,豆子表面佈滿縐褶,看起來很醜。第10—12分鐘,在第10分鐘左右,傳出第一響爆裂聲後,整個鍋內類似爆米花的毗哩啪啦爆裂聲音絡繹不絕,持續約2分鐘,生豆體膨脹到原來的1.5倍,這就是俗稱的「第一爆」。此時必須稍微把火力調小,稍微加快一點翻動的速度,使豆子均勻地翻攪。第12—14分鐘,隨著加熱的進行,豆子表面出油,第14分鐘左右進入「第二爆」,第二爆聲音較小,而且顏色變化不易察覺,約1分鐘「第二爆」結束,這時生豆基本上已經變成黑色。第15分鐘,基本上,在第二爆結束後1分鐘左右時,就必須結束烘焙,這時會是較深的法蘭西或義大利式烘焙。再持續加熱的話可能會變成活性碳。

咖啡的溫度隨著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由此溫度變化可得知咖啡烘焙的程度。烘焙程度嚴格可分成8大種類:1、淺度烘焙(Light)2、較深的淺度烘焙(Cinnamon)3、較淺的中度烘焙(Media)4、中度烘焙(High)5、較深的中度烘焙(City)6、正常的烘焙(Full City)7、法式烘焙(French)8、深烘焙(Italian)。

咖啡隨溫度變化

咖啡隨溫度變化

但是由上面烘焙實驗圖來看,在最後五分鐘內,咖啡烘焙程度變化非常的大。素人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要仔細的烘焙出某種烘焙程度的咖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只能找一項最顯的參數作為指標,那就是「第一爆」。「第一爆」後的咖啡屬於淺中焙(Cinnamon or Media),它具有淡淡的花果香,而且酸苦味適中,為一般人所接受,之後的咖啡烘焙也都以此為標準。

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它的香氣和風味藉由兩種化學反應來決定:第一、 梅納反應:當咖啡豆的含水率少於 5%,糖和胺基酸會降解蛋白質的化學變化。第二、 焦糖化反應:水、糖和蔗糖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這就是為什麼隨著烘焙時間愈長,酸味會逐漸降低,苦味提升。烘焙到最後,會發展出近八百種的香味物質,許多芬芳分子開始揮發出來,咖啡豆的風味、酸性、甘甜和醇度也臻於成熟。

在烘焙的過程中,雖然全程將抽油煙機開至最大換氣量,但是全屋內還是充滿了咖啡味及焦炭味,足足被罵了一個星期直到味道消散;其實最慘的還是我,烘焙的過程中吸入了過多的咖啡因,整整失眠了三天。用炒菜鍋與鍋鏟的烘焙法,不但體力消耗很大,而且炒出來的豆子顏色不均勻,恐怕會影響咖啡的風味,所以想嘗試用其它方式來烘焙。

不同的鍋子也炒不出均勻的豆子

不同的鍋子也炒不出均勻的豆子

首先,嘗試將咖啡生豆裝入開洞的鐵罐中在火上烘焙,然而鐵罐很薄傳熱量不均勻,「第一爆」的時間很難拿捏,所以炒出來的豆子與期望值落差很大,所以不再採用。

DIY牛奶罐烘焙器

DIY牛奶罐烘焙器

後來憶起了在日本留學時,冬天烤銀杏的情景,當時是用圓網籠在暖爐上烤,可以得到美味的烤銀杏,幫我們度過嚴寒的冬季。上網查了一下竟然可以買的到,立即訂了一個。既然有了這個利器,將它與攪拌機的馬達組裝起來,一個自動攪拌烘焙機終告完成。

圓網式烘焙機

圓網式烘焙機

加上自動化

加上自動化

在瓦斯爐上試運轉

在瓦斯爐上試運轉

迫不及待的,將其架在瓦斯爐上烘烤起來。因為是網狀的、又不需要手工攪拌,可以清楚的看到咖啡豆在裡面顏色的變化,隨心所欲的控制烘焙程度。第一批出爐後,搶先嚐嚐口味如何,結果有一點失望;有一股臭瓦斯味蓋過了咖啡香味。追查原因,是因為瓦斯公司為了防止瓦斯漏氣引起災害,故意加進去的臭瓦斯氣提醒用戶,想不到烘焙過程中竟然被咖啡都吸收了,才多了這股不愉快的味道。先前用炒菜鍋與鍋鏟的烘焙法,爐火隔著平底鍋沒接觸到咖啡豆,所以臭瓦斯味道不明顯。

成品顏色較均勻   但有瓦斯臭味

成品顏色較均勻 但有瓦斯臭味

既然了解了火源的影響,就將烘焙機架在烤肉爐上,改用木炭為火源來烘焙。市面上所賣的種類蠻多的,大致上分成兩大類:原木炭與再生炭;前者是將原木,主要是相思樹,切一段一段悶烤而成,過程中VOC(揮發性有機物質)揮發殆盡所以含碳量高,燃燒時火焰較低;後者是將碎木屑加上一些像稻草、竹屑等其他物質,加熱擠壓而成,這種炭含VOC較高,燃燒時火焰較高。為了怕木炭中的VOC影響到咖啡的風味,所以選擇含VOC較少的「備長炭」為火源。附帶一提的,台灣買到的「備長炭」大都非正品,所以使用時總是等到火焰不在升起時才開始烘焙。炭火也算是一種比較有趣的熱源,炭火可以產生紅外線,它有著較強的滲透力,可以讓溫度直達咖啡豆的內部,烘焙均勻,另外,炭烤的時候有非常少量的炭灰沾上了咖啡豆,賦予咖啡一股所謂碳味。日本人很買炭燒咖啡的帳,尤其是愛好以燒櫻花木做熱源的炭燒咖啡。我也嘗試將龍眼樹作為熱源,發現龍眼木煙熏味的炭燒咖啡,別有一番風味。

使用各種木炭

使用各種木炭

在院子裡操作  比較安全

在院子裡操作 比較安全

機械式的磨豆機雖然速度快,但是怕快速摩擦生熱會影響咖啡的風味,所以採用手搖式磨豆機,一次磨當次使用的量。

手動磨豆機

手動磨豆機

終於到了最後沖泡的步驟了。網路上還是有介紹各式各樣的沖泡方式與注意事項,但是如前所敘述 影響咖啡的風味要素沖泡只占了10%,以學化學的觀點,只要訂定標準的SOP,盡量將咖啡豆的成分萃取出來,應該就可以評比咖啡的個性。於是將實驗用的抽氣漏斗及定量燒瓶請了出來,訂定的標準如下:1的咖啡粉,用85℃ 100CC的開水沖泡,等自然過濾完後,在品嘗其風味。這次主要是比較生豆不同處理方式對咖啡風味的影響,烘焙採用中焙。

沖泡組合

沖泡組合

定量燒瓶

定量燒瓶

沖泡實況

沖泡實況

如圖所示:A 是直接將採下來的咖啡豆直接日曬,即所謂的日曬法。B是將脫去果肉的咖啡仁日曬,即所謂的蜜處理法(半日曬法)。C是將脫去果肉的咖啡仁經過發酵、去除殘餘果肉然後日曬,即所謂的水洗法。這三種方式處理出來的咖啡,風味各有不同。

不同處理法的生豆

不同處理法的生豆

日曬法是讓咖啡果實自然乾燥,咖啡豆得以在果實內部自然熟成,會將本身的風味放大,甜味與醇度風味濃烈。蜜處理法(半日曬法),是將帶有果膠的咖啡豆直接進行日曬,咖啡豆風味較佳,酸味與甜味均衡,咖啡豆本身的香氣也會被放大。水洗法由於經過發酵,因此咖啡豆帶有明亮的酸味與果香。

我本身喜歡日曬法處理的咖啡,但是曬乾後咖啡豆上緊緊黏著果肉,不易用上篇所用的方式去除,所以退而求其次採用蜜處理法來處理咖啡豆。

在處理咖啡豆時發現一件事情,在前一篇曾經說過,在咖啡櫻桃裡以兩顆果仁者居多,偶而有單顆與三顆者,尤其是單顆者長的圓滾滾的與眾不同,因為好奇,把它們收集起來另外烘焙、研磨與沖泡,發現到它的味道特別的的香醇濃郁,猜想:單顆果仁的咖啡櫻桃其果肉較厚,果仁接受到果肉的影響比較多吧!

珍貴的單仁咖啡豆

珍貴的單仁咖啡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從鄉村到都市生活,覺得生活變得舒適了,但是還是懷念能擁抱大自然的生活。退休了,總算能回歸田園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有人說:有了年紀還能的動鋤頭嗎? 不瞞你說,幾年下來不但自覺身體變壯了,健檢的結果也可佐證,應該是每天都有目標與期待吧。這一陣子下來,發現觀察力變的敏銳,於是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以饗同好。
2025/01/26
大安區龜殼生態公園建於民國九十三年,經過臺中市政府多年來的重建整治,增添浪漫氣息成了美輪美奐的公園綠地。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生態惡化的隱憂,也因造林未使用森林應有的植物,導致生物多樣性低落,亦造成濱海地區生態惡化。銀膠菊的入侵,使情況更加惡化, 必須有應應之道。
Thumbnail
2025/01/26
大安區龜殼生態公園建於民國九十三年,經過臺中市政府多年來的重建整治,增添浪漫氣息成了美輪美奐的公園綠地。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生態惡化的隱憂,也因造林未使用森林應有的植物,導致生物多樣性低落,亦造成濱海地區生態惡化。銀膠菊的入侵,使情況更加惡化, 必須有應應之道。
Thumbnail
2025/01/13
菟絲子,完全依賴寄主植物而活,會使植物生長不良而枯死。瓊瑤的小說「菟絲花」中描述了:主人翁因為愛而產生的依賴感太強烈,在不斷需索愛以及過度依賴的結果,就是像菟絲花緊緊地纏滿大樹,最後勒死了樹,親手扼殺了愛情!不管是現實或者是隱喻,菟絲子是外來入侵種植物,會危害林業與農業,必須去除。
Thumbnail
2025/01/13
菟絲子,完全依賴寄主植物而活,會使植物生長不良而枯死。瓊瑤的小說「菟絲花」中描述了:主人翁因為愛而產生的依賴感太強烈,在不斷需索愛以及過度依賴的結果,就是像菟絲花緊緊地纏滿大樹,最後勒死了樹,親手扼殺了愛情!不管是現實或者是隱喻,菟絲子是外來入侵種植物,會危害林業與農業,必須去除。
Thumbnail
2024/12/23
 「小花蔓澤蘭」由於它生長速度奇快,會覆蓋在它植物上面,導致其他植物難以行光合作用而枯萎。為了對環保盡一分心力,約了幾位同好,參與了去除「小花蔓澤蘭」活動,了解到,環境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入侵種的生態災害的預防,讓更多人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來預防台灣山野植物未來得以免於消失的危機。
Thumbnail
2024/12/23
 「小花蔓澤蘭」由於它生長速度奇快,會覆蓋在它植物上面,導致其他植物難以行光合作用而枯萎。為了對環保盡一分心力,約了幾位同好,參與了去除「小花蔓澤蘭」活動,了解到,環境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入侵種的生態災害的預防,讓更多人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來預防台灣山野植物未來得以免於消失的危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因為喜歡每天都喝個幾杯美味的咖啡,又常在咖啡館的吧台,看到咖啡師優雅的將水倒入濾杯中,很多人大概會興起一個念頭。「哇!這也太帥了吧,我也要學沖煮咖啡。」,然後就入手了一套手沖器材,就這樣開始了每天自行沖煮咖啡的樂趣。有一部分人在熟悉了咖啡沖煮之後,又可能會開始想要自己來烘點咖啡好了。
Thumbnail
因為喜歡每天都喝個幾杯美味的咖啡,又常在咖啡館的吧台,看到咖啡師優雅的將水倒入濾杯中,很多人大概會興起一個念頭。「哇!這也太帥了吧,我也要學沖煮咖啡。」,然後就入手了一套手沖器材,就這樣開始了每天自行沖煮咖啡的樂趣。有一部分人在熟悉了咖啡沖煮之後,又可能會開始想要自己來烘點咖啡好了。
Thumbnail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Thumbnail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從咖啡櫻桃到生豆的奮鬥史,接下來當然要將生豆經過烘焙、磨粉,才能沖泡出一杯可口的咖啡。一般而言,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生豆占60%,烘焙占30%,沖泡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最大極致,而掩蓋了其缺陷味道的出現。這部分的心歷路程,請閱讀下面的報導。 要將生豆烘焙有各式的方法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從咖啡櫻桃到生豆的奮鬥史,接下來當然要將生豆經過烘焙、磨粉,才能沖泡出一杯可口的咖啡。一般而言,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生豆占60%,烘焙占30%,沖泡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最大極致,而掩蓋了其缺陷味道的出現。這部分的心歷路程,請閱讀下面的報導。 要將生豆烘焙有各式的方法
Thumbnail
烘焙,大家或許會像我一樣,聯想到的是蛋糕麵包吧! 第一次聽到咖啡原來需要有烘焙的過程,才能成為可以喝的飲料,如果咖啡生豆沒有烘焙成熟豆來飲用,是會引起腹瀉的。
Thumbnail
烘焙,大家或許會像我一樣,聯想到的是蛋糕麵包吧! 第一次聽到咖啡原來需要有烘焙的過程,才能成為可以喝的飲料,如果咖啡生豆沒有烘焙成熟豆來飲用,是會引起腹瀉的。
Thumbnail
在七、八年前剛開始烘豆時,那時候的烘豆知識不是那麼的普及,網路上沒有什麼資訊,咖啡書籍提到烘豆的部分也是草草帶過,在那樣的環境下有些人認為將烘豆認為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必須要累積長久的咖啡相關經驗才可以開始烘咖啡豆,否則就是暴殄天物,但我覺得烘咖啡豆不用這麼拘束(當然還是要取決於是自己喝還是要賣人)
Thumbnail
在七、八年前剛開始烘豆時,那時候的烘豆知識不是那麼的普及,網路上沒有什麼資訊,咖啡書籍提到烘豆的部分也是草草帶過,在那樣的環境下有些人認為將烘豆認為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必須要累積長久的咖啡相關經驗才可以開始烘咖啡豆,否則就是暴殄天物,但我覺得烘咖啡豆不用這麼拘束(當然還是要取決於是自己喝還是要賣人)
Thumbnail
前幾天整理了這四年來的咖啡烘烤記錄,雖然登記有案的紀錄只有將近300擊(鍋),這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成就,但烘焙現場從過去的手忙腳亂+烏煙瘴氣,一直到現在比較能安穩的預測烘焙走向,也算是一種小小的自我成長階段了吧?這篇僅是統整300鍋之後的一些記錄參考,非專業,僅供同好們交流。
Thumbnail
前幾天整理了這四年來的咖啡烘烤記錄,雖然登記有案的紀錄只有將近300擊(鍋),這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成就,但烘焙現場從過去的手忙腳亂+烏煙瘴氣,一直到現在比較能安穩的預測烘焙走向,也算是一種小小的自我成長階段了吧?這篇僅是統整300鍋之後的一些記錄參考,非專業,僅供同好們交流。
Thumbnail
很久沒有手網烘焙,想說可以做些心得分享,所以先複習一下,再看看要怎麼歸納重點。 手網作為烘焙入門來說也是近幾年的事,不過台灣製造的烘豆機越來越多,似乎使用的人口變得較少了? 手網的烘焙方式大多數人都是從田口護寫的咖啡大全中得到的,而咖啡大全中所表示的烘焙方式相當的容易入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是的,
Thumbnail
很久沒有手網烘焙,想說可以做些心得分享,所以先複習一下,再看看要怎麼歸納重點。 手網作為烘焙入門來說也是近幾年的事,不過台灣製造的烘豆機越來越多,似乎使用的人口變得較少了? 手網的烘焙方式大多數人都是從田口護寫的咖啡大全中得到的,而咖啡大全中所表示的烘焙方式相當的容易入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是的,
Thumbnail
前幾年因為對咖啡豆烘焙產生濃厚興趣,在經過多方的觀察、研究、比較以及思考之後,依據財力購買了一台一次(鍋)可以烘100克的咖啡機。
Thumbnail
前幾年因為對咖啡豆烘焙產生濃厚興趣,在經過多方的觀察、研究、比較以及思考之後,依據財力購買了一台一次(鍋)可以烘100克的咖啡機。
Thumbnail
太陽晴,好心情,拋豆揚起銀皮 大家都知道咖啡需要經過烘焙才能喝,但是家裡沒有烘焙機要怎麼自烘豆子呢?咖啡其實就很像堅果類的花生和糖炒栗子一樣,是可以用炒的加熱變成熟豆哦! 我們使用的炒焙工具是陶鍋和木鏟,可利用好控制火勢的卡斯爐替代炭火。這次我們使用的實驗炒豆是來自哥倫比亞
Thumbnail
太陽晴,好心情,拋豆揚起銀皮 大家都知道咖啡需要經過烘焙才能喝,但是家裡沒有烘焙機要怎麼自烘豆子呢?咖啡其實就很像堅果類的花生和糖炒栗子一樣,是可以用炒的加熱變成熟豆哦! 我們使用的炒焙工具是陶鍋和木鏟,可利用好控制火勢的卡斯爐替代炭火。這次我們使用的實驗炒豆是來自哥倫比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