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戰士日誌D4:選擇與申論考型-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較選擇考型 申論題型自由度較大
因其沒「絕對」的答案
但卻有參考(給分)的「標準」答案
而選擇必須有絕對的正確答案 沒有含糊的空間
卻也因此考點可能更細碎
因申論的考點細碎 將有失其公平性
而選擇因考型較簡單 故需出現部分細瑣的考點以增加見別度
有些熱門考點為細瑣的單元(章節) 原因是多數人容易搞錯
也因此越容易搞錯的觀念或概念 越容易成為考點 也越容易出得細瑣
容易搞錯的觀念 往往是不直覺的 像是「似非而是」的敘述
容易搞錯的概念 除了無法忘文直接生義外 也常因為其相貌與其他名詞相似而被混淆
總之 掌握各種考型的特性 有助於預測考點 在備考上會有較佳的心理準備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RGJ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選擇考的是再認(recognition) 申論考的是再述(recall) 通常選擇會給較多的線索(cue) 申論一樣會給提示,但方向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最明顯的兩大題型是: 一、開放式申論題 二、閉鎖式申論題
概念學習(理解)先於事實記憶 組織法亦是記憶法的一種 將關聯之概念給群組起來 將一個觀念切割成不同小概念 前者是 grouping 的概念 後者是 chunking 的概念
目前首要目標 將選擇題考型練到穩定
選擇考的是再認(recognition) 申論考的是再述(recall) 通常選擇會給較多的線索(cue) 申論一樣會給提示,但方向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最明顯的兩大題型是: 一、開放式申論題 二、閉鎖式申論題
概念學習(理解)先於事實記憶 組織法亦是記憶法的一種 將關聯之概念給群組起來 將一個觀念切割成不同小概念 前者是 grouping 的概念 後者是 chunking 的概念
目前首要目標 將選擇題考型練到穩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學生時期的我們大多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在選擇題的考試時,面對一道不確定的題目,總是猶豫不決該選擇哪個答案? 應該跟著自己的直覺做選擇嗎?或是反覆的修改呢? 如果離考試結束前還有一些時間,你是會反覆檢查答案的學生並更改自己的答案?或是你經常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不檢查、不遲疑、不更改就直接交卷?
Thumbnail
這次段考的國文比較難,算是有一點失常吧,雖然成績不差,但也不到理想程度,尤其是作文,段考從來沒有考過五級分…總是偏題,原本太有自信以為國語都不用讀的…結果對自己的成績不是很滿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本選擇題組共有十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學生時期的我們大多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在選擇題的考試時,面對一道不確定的題目,總是猶豫不決該選擇哪個答案? 應該跟著自己的直覺做選擇嗎?或是反覆的修改呢? 如果離考試結束前還有一些時間,你是會反覆檢查答案的學生並更改自己的答案?或是你經常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不檢查、不遲疑、不更改就直接交卷?
Thumbnail
這次段考的國文比較難,算是有一點失常吧,雖然成績不差,但也不到理想程度,尤其是作文,段考從來沒有考過五級分…總是偏題,原本太有自信以為國語都不用讀的…結果對自己的成績不是很滿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本選擇題組共有十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