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討厭考試,因為標準答案嗎? 社會觀念才是 !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因為不管怎麼說,考試就是考試,形式如何改變,都還是讓人討厭,甚至改了後還更讓人討厭

而我們真正討厭的是考試嗎? 其實我們更討厭的是排名

那麼為什麼會討厭排名呢?

這和競爭有關,而競爭背後,其實隱藏著社會的壓力和社會整體的價值觀

所以,不管考試怎麼改,其實也還是讓人討厭,考試只是整個系統中的一環

舉個例子,我小時候去過些圍棋營隊,也會有些檢測,會跟別人下棋,最後一天有會有冠軍季軍亞君等等,但那時主要就是去體驗那個過程,所以就不會覺得很反感,跟別人下棋還會覺得有趣

以前國中還有參加過一些校內的社會科知識考驗,裡面有分數和排名,也有標準答案,可以拿獎狀,而拿這獎狀對於課堂或升學都不會有任何加分效果,就是因為如此,那個測驗反而很好玩,有意願拿獎狀的就認真寫寫看,沒有意願不寫也沒關係



實際上,現在的考試改得越多,壓力卻越來越大,比如說,改成開放式問題,學生還是會用考試應答技巧,這也不會有太大改善,而且還增加作答拿分不確定性

單選題有標準答案如果有疑慮,可以大家一起討論,但是開放式作答那種申論題,就會還會依照個別情況

而且,考試類型和批判性思考之間,沒有完全必然的關係,開放式問題並不一定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批判性思考

有個以前到現在都有的例子——國寫作文

以作文為例,雖然它能促進批判性思考,但其實很多人還是覺得它麻煩,甚至比選擇題更討厭

因為作文的分數真的不好掌握耶,很多人都說作文就具有考題主觀因素,所以這樣來說選擇題還比較公平,如果有出現疑慮,可以讓大家來公開討論

選擇題,就不能批判性思考嗎?

明明就可以呀,以前段考大家也還是會檢討有問題的選擇題,以及自己在做作業時候,如果對於選擇題有疑問,也自然會去從課本上、網路資源、問老師問同學方式等等去尋求答案和促進理解

這些過程,不是都在思考嗎?

很多選擇題也不是死記而已,例如現在數學題目有標準答案,可是光是背數學公式當然還不夠,還是要知道如何應用到各個題目裡面

raw-image



加上,現在大學錄學測錄取,還納入一些課外活動,結果就導致,很多活動其實大部分只是為了刷經歷,結果反而限縮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例如之前就有傳聞108課綱,讓學生只選擇對於個人學習歷程檔案有用的社團

「我選這個社團,不是因為我喜歡,而是因為它能夠在未來能幫我加分數」,就不就很像心理學的過度辯證效應嗎?

鼓勵發展課外活動,結果反而導致學生參與課外事情的同質化增加,增加標準化的程度

以及因為要讓學生刷更多經歷,導致學習歷程檔案的軍備競賽,這是一種過勞

我先前有跟一些比自己小幾屆的談過,就覺得他們要搞得東西,比我屬於99課綱要搞得東西還多很多

raw-image


所以,這背後的問題是什麼?

造成所謂的標準化的因素,考試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造成標準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整個社會現況和價值觀

東亞文化裡,強調集體主義、強調聽話、強調單一成就、喜歡比較、不重視個人感受、不相信自主學習能力等等,這些種種,才是造成標準化的因素

例如不相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安排很長的教育時間,讓台灣教育時間在全世界數一數二 (但實際上上課只是一種資訊輸入,長時間教育無法保證理解力的提高)

或者是愛比較,以及認為人生一定要怎樣怎樣的想法,我當年做不到你一定要做到…都讓學生的壓力增加

https://www.dcard.tw/f/talk/p/240029052

確實某些學校老師會比較不合理,但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這類型的家長觀念,所謂的典型亞洲父母,也就是正個社會現況和價值觀的問題

所以,改變的方向,應多應該是從社會價值觀入手,例如更加強調心理健康、不要過度推崇競爭和奴性、價值觀反思、提倡慢生活等等方式,這樣才有機會改善整個問題

雖然有難度,不過還是有許多機會

例如藉由寫文、做影音、分享、討論等等方式,都可以去反思一下這些觀念

例如先前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可看看這部作品本身或者相關心得

上面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豆pika的園地
131會員
380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小豆pika的園地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2025/04/07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2025/01/09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2025/01/09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2025/01/08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2025/01/08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高中生現在最討厭的制度大概就是學習歷程吧~每個老師講的都不一樣,也不知道誰講的才是對的?聽了一大堆講座,但真正要動手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做起? 你碰到的很多問題我也經歷過,希望能透過這篇說明一些問題和寫學習歷程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藉此走的更順利一些。祝 學弟妹順利學測就上~
Thumbnail
台灣高中生現在最討厭的制度大概就是學習歷程吧~每個老師講的都不一樣,也不知道誰講的才是對的?聽了一大堆講座,但真正要動手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做起? 你碰到的很多問題我也經歷過,希望能透過這篇說明一些問題和寫學習歷程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藉此走的更順利一些。祝 學弟妹順利學測就上~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在大家都哀怨沒人看書的此時,好像出現了不少以某一位作家、甚至是某一部單獨作品為對象的文學賞析課。而且這些多半並非免費的課程,開課情況也還不差。 這些以名家領讀為號召的課程,總是令我非常好奇。因為文學閱讀如此主觀,同一段文字,在擁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經驗與不同人生觀的人讀來,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在大家都哀怨沒人看書的此時,好像出現了不少以某一位作家、甚至是某一部單獨作品為對象的文學賞析課。而且這些多半並非免費的課程,開課情況也還不差。 這些以名家領讀為號召的課程,總是令我非常好奇。因為文學閱讀如此主觀,同一段文字,在擁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經驗與不同人生觀的人讀來,
Thumbnail
有標準答案的事物、和不問原因的服從,都是扼殺思考力的殺手。
Thumbnail
有標準答案的事物、和不問原因的服從,都是扼殺思考力的殺手。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學生不考試,一定不會讀書。」 「在線上上課時,如果取消期中、期末考,學生學習一定很差,所以一定要考試。」 「不考試,你們將來怎麼辦,大考能考好嗎?」….. 以上這些言論,你是否在學生時期曾經聽老師說過,或是從曾經聽大人說過這些話呢? 答案可肯定一定有的吧!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考試的本質吧! 從開
Thumbnail
「學生不考試,一定不會讀書。」 「在線上上課時,如果取消期中、期末考,學生學習一定很差,所以一定要考試。」 「不考試,你們將來怎麼辦,大考能考好嗎?」….. 以上這些言論,你是否在學生時期曾經聽老師說過,或是從曾經聽大人說過這些話呢? 答案可肯定一定有的吧!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考試的本質吧! 從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