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家長與老師的契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 Ricky Ackerly所寫的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這本書中提到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有不同角色定位
一、老師角色
作為一個老師,我能也將會
1.照顧你的孩子,確定他是安全的。

2.當他值得被誇獎時,鼓勵他。

3.必要時支持他。

4.找到他的長處鼓勵與善用。

5.教他面對弱點並且改進。

6.教他如何學習。

7.當他需要幫助時,協助他。

8.提供他各種想法、主題與活動。

我不能

1. 像你一樣愛他。

2.保護他使他不失望。

3.確定他很快樂且不無聊。

4.確定他有朋友。

5.確定他有好成績。

6.確定他會進入好的高中或大學。

7.給他自尊、自信和高的自我意識。

二、父母的角色
1.知道你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接受你的孩子他真實的自我,而不是你所希望的他。
3.當他需要你的安慰時,安慰他。
4.聽他說話,讓他感覺到你的認真聆聽。
5.享受他在你的身邊陪伴。
6.喜歡他,因為他而感到愉悅。
7.陪他玩,讓他覺得跟他在一起很有趣。
8.給他無條件的愛,相信他,即使他覺得他不該被相信。
9.相信他,即使你的感覺告訴你不該如此。
10.幫助他自己去打他自己的仗。

你不應該
1.因為孩子表現不好,沒有成就感而感到罪惡感。
2.因為你沒有做到他臨時提出的每一個需求,而覺得自己不稱職。
3.把你的孩子跟別的學生比較。
4.替他打仗。

讓我最有感覺的是─不要替他打仗,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在教學經驗中,當父母介入越少的學生,跟我的互動建立起信任關係時,孩子的學習越不需要父母擔心。

最近有兩個迥異的經驗,一位孩子在疫情之後都是線上課,因為我的時間很少,所以一周只安排一小時給她,但是每次都會如實完成功課,原本我擔心她不會確實,但是段考成績等都讓人放心,後來我就全然信任,爸媽也只是支持不干涉我們的學習內容。

另一個是學生(高一生)當我安排線上課,但是總無法在下課後提交筆記,一周一次實體課見面時候,也常發現上次線上課程內容尚未完成,我總是提醒要調整學習的方法,盡可能今日事今日畢,這孩子總推說事情做不完,我就訥悶,因為帶過這麼多的高中生,老是做不完一定有原因,這個孩子的母親還經常會跟我私下重複確認課程時間等,但我上課已經跟學生交代過,不是應該要孩子自己負責任嗎?

跟家長溝通的過程,這兩個家長最大的差別是一個母親遲遲放不下,所以到了高中還協助孩子管理行事曆,才學習慢慢放手;而另個家長在國小高年級就慢慢地讓孩子自主負責,所以國一就可以放心孩子的學習。

我覺得〝放下〞這個很難,就像我兒子已經中班,都已經會自己穿脫鞋子,但是每天上學前都會央求我幫他穿鞋子,礙於學校有遲到關門的時間限制,所以我會幫他穿上鞋子,讓他趕緊跟爸爸出門上學,但如果平常我們出門,我就會調整我們的時間,等待他自己穿好鞋子才出門,我也很擔心我這樣因為上學時間幫他穿鞋,接受他的撒嬌,到底對不對?

2023-03-28 EV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伊法_數理指導老師的沙龍
8會員
40內容數
關於一個以家教老師為職志,已經二十年,想把工作的經歷,分享給也想從事家教的夥伴們。
2023/05/21
高一的年紀,要懂得自己未來真的想要做甚麼工作的有多少呢? 面臨許多考試,還有複雜的考試制度,當課業上沒有成就,寒暑假還要去學校暑修,時間都被暑修時間卡住,因而無法去參加校外營隊,沒有孩子想要這樣,但是,他們真的覺得自己認真,只是在此刻,分數不一定眷顧他們,高中的課業感覺比國中難上許多。之前我
Thumbnail
2023/05/21
高一的年紀,要懂得自己未來真的想要做甚麼工作的有多少呢? 面臨許多考試,還有複雜的考試制度,當課業上沒有成就,寒暑假還要去學校暑修,時間都被暑修時間卡住,因而無法去參加校外營隊,沒有孩子想要這樣,但是,他們真的覺得自己認真,只是在此刻,分數不一定眷顧他們,高中的課業感覺比國中難上許多。之前我
Thumbnail
2023/04/25
聽到郭葉珍教授的演講,給我很大的啟發,她提到「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為職涯三要件,郭葉珍的兒子大學並沒有畢業,她給兒子的要求是─自己養活自己,孩子自己去找工作,三年後自己的孩子主動爭取幫外公的喪禮編曲,原本一首隆重的交響樂,她很好奇─從來沒有讓你學過樂理,為什麼你會編出這首歌,他兒子提
Thumbnail
2023/04/25
聽到郭葉珍教授的演講,給我很大的啟發,她提到「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為職涯三要件,郭葉珍的兒子大學並沒有畢業,她給兒子的要求是─自己養活自己,孩子自己去找工作,三年後自己的孩子主動爭取幫外公的喪禮編曲,原本一首隆重的交響樂,她很好奇─從來沒有讓你學過樂理,為什麼你會編出這首歌,他兒子提
Thumbnail
2023/03/29
通常到了高二,學生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討厭數學,另一種是不喜歡也不討厭,還有一種是喜歡數學,數學學習比較沒有成就感的孩子,往往就會跟比自己懶散或程度不好的人比較,程度好已經獲得成就感的就會自己追求卓越,然後中間這群孩子,不討厭也不喜歡的孩子,通常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常到了高二,數學成
Thumbnail
2023/03/29
通常到了高二,學生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討厭數學,另一種是不喜歡也不討厭,還有一種是喜歡數學,數學學習比較沒有成就感的孩子,往往就會跟比自己懶散或程度不好的人比較,程度好已經獲得成就感的就會自己追求卓越,然後中間這群孩子,不討厭也不喜歡的孩子,通常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常到了高二,數學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從一個新接觸的Podcastor介紹的書籍,其實一開始看覺得很枯燥,因為什麼專家流量,根本是很天馬行空的言語。 但靜下心來閱讀,竟然越發有趣,我節錄了一些關於「如何成為專家」的步驟,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是從一個新接觸的Podcastor介紹的書籍,其實一開始看覺得很枯燥,因為什麼專家流量,根本是很天馬行空的言語。 但靜下心來閱讀,竟然越發有趣,我節錄了一些關於「如何成為專家」的步驟,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成為一股健康風潮,許多人相信,通過將進食時間壓縮至每日8小時內,並在其餘時間禁食,能提升專注力、改善精神狀態,甚至帶來健康益處。然而,這種飲食方式究竟是科學支持的健康法則,還是可能暗藏風險?讓我們從不同觀點與案例中一探究竟。
Thumbnail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成為一股健康風潮,許多人相信,通過將進食時間壓縮至每日8小時內,並在其餘時間禁食,能提升專注力、改善精神狀態,甚至帶來健康益處。然而,這種飲食方式究竟是科學支持的健康法則,還是可能暗藏風險?讓我們從不同觀點與案例中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家長與教師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角色與責任,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長對孩子學業的關注。文章中提到不同時代的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差異,以及教師在面對學生學業頑固時應採取的耐心與引導方式。最後,作者引用張曉風的散文,表達了對於父母心聲的深刻理解與體會,喚起我們對教育的再次思考與重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家長與教師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角色與責任,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長對孩子學業的關注。文章中提到不同時代的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差異,以及教師在面對學生學業頑固時應採取的耐心與引導方式。最後,作者引用張曉風的散文,表達了對於父母心聲的深刻理解與體會,喚起我們對教育的再次思考與重視。
Thumbnail
「最近有什麼推薦的書嗎?」 同事眨眨眼,把她桌上的書遞給。在這個效率第一的時代裡,她只說了一句:「很好看」 從此,我踏入了土耳其文學
Thumbnail
「最近有什麼推薦的書嗎?」 同事眨眨眼,把她桌上的書遞給。在這個效率第一的時代裡,她只說了一句:「很好看」 從此,我踏入了土耳其文學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