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別被學校成績限制了自己的潛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讓天賦自由〉——2009肯.羅賓森

肯.羅賓森在十年前的TED演說中就曾提過與氣候環境議題同等重要與嚴重的正是人力資源問題,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多數人只是日複一日工作賺錢,卻從來不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有很多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情情有獨鍾。

天命是一項能讓你投入其中、能發揮所長,並且能得心應手的事,作者的觀點在於,這個社會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若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並且能在求學的階段就能心有所屬的追求志向,那麼當離開了學校,自然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型態,並且能更容易當個快樂的人。

而原因是什麼?如果人與生俱來就有天命,那麼是哪個環節錯了?讓人們找不到自己的天命而讓生活只活在為了糊口的迴圈當中?

答案正是教育。

再次拜讀完這本書,感觸良多,十年前提出的人力危機,至今在教育現場仍在發生。制式的教育方式下,讀書考試造成太多低學習成就的人,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因升學壓力而引發憂鬱相關疾病;學科導向之下,偏科嚴重,許多非主科在學校是不被重視的,因此也會導致學生沒辦法在校內多元的學習與認識不同領域;現行的教育不斷喊著改革的口號希望能適性教育、素養導向、多元學習等等,但最終仍舊以考大學為目標,導致教改往往治標不治本。

家長會恐慌。家長會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不在體制內,從幼稚園開始上學,小學開始補習,國高中開始拼考試,目標為了上一所好大學...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其實仍舊深深影響著我們,包括我自己,身為老師身為人母,我一樣矛盾,希望孩子快樂學習,但又害怕他在學校會因為跟不上而失去自信...

老師無所適從。雖然新課綱一再強調適性教育、素養教學,但考試門檻仍舊高高掛在那邊,孩子不升學嗎?父母能接受嗎?為了升學,考試的問題一樣存在,仍舊有許多學深陷在考試的深淵中,不斷倒數的考試日子、想像著考完大學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解放,但真的能解放嗎?為了考試,其實我們葬送了多少多元學習的機會?而這些代價往往都是上了大學後、出了社會後才會明瞭、才會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東西真的大多只是為了考試,說到技能、說到興趣專長...完全無知。

我們需要的應不是教育改革,而是整體社會的思維轉型,並且可以從職業的刻板印象著手,社會上需要不同的人才,職業應不分貴賤的受到尊重,了解每個人的差異與特質,期許自己能給孩子多元的視野去認識這個世界,讓孩子能更早發現自己的天命。

面對我一屆又一屆的高中孩子,老師很抱歉,我們仍舊必須考試,仍舊必須用成績和別人一較高下。但我希望我能努力在孩子們身上一起幫他們找到各自的亮點,並且鼓勵孩子們勇敢投身追求自己所愛,因為成績終究只是一時,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才能得到滿足,而快樂和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raw-image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追蹤一起分享成長。

FB粉絲專頁:莫墨老師的療心說畫

Podcast頻道——聽聽老師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天賦,應跳脫標準框架,尊重個別差異,讓孩子依興趣探索、自在成長。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天賦,應跳脫標準框架,尊重個別差異,讓孩子依興趣探索、自在成長。
Thumbnail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這麼表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     我同意他這句話,並且也有點擔心,這些年所有人都鼓勵孩子尋找天賦,並且從小學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透過「生涯輔導」的課程,期望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會不會產生另一種後遺症,認為自己是不
Thumbnail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這麼表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     我同意他這句話,並且也有點擔心,這些年所有人都鼓勵孩子尋找天賦,並且從小學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透過「生涯輔導」的課程,期望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會不會產生另一種後遺症,認為自己是不
Thumbnail
肯.羅賓森在十年前的TED演說中就曾提過與氣候環境議題同等重要與嚴重的正是人力資源問題,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多數人只是日複一日工作賺錢,卻從來不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有很多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情情有獨鍾。
Thumbnail
肯.羅賓森在十年前的TED演說中就曾提過與氣候環境議題同等重要與嚴重的正是人力資源問題,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多數人只是日複一日工作賺錢,卻從來不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有很多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情情有獨鍾。
Thumbnail
天生我材必有用 看到一句話分享:成功的人是把「天生我材必有用」發揮到淋灕盡致的到人。
Thumbnail
天生我材必有用 看到一句話分享:成功的人是把「天生我材必有用」發揮到淋灕盡致的到人。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2016年時曾參與「大人學」姚詩豪 (Bryan Yao)老師一場內容豐富,深具啟發性的「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性做法」演講,經過了5年之後的2021年,有了一些職場歷練,再一次的聆聽講座,有了不同的體會。 你熱愛你自己的工作嗎?每天早出晚歸終日繁忙為何呢?工作對於你來說只是一份工作 (job) 還是
Thumbnail
2016年時曾參與「大人學」姚詩豪 (Bryan Yao)老師一場內容豐富,深具啟發性的「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性做法」演講,經過了5年之後的2021年,有了一些職場歷練,再一次的聆聽講座,有了不同的體會。 你熱愛你自己的工作嗎?每天早出晚歸終日繁忙為何呢?工作對於你來說只是一份工作 (job) 還是
Thumbnail
常常遇到很多業界的業務,每每在業績檢討會上,一定會聽到自我否決的一句話,就是,我可能不適合,這需要業務天賦,所以,事實證明我沒有那種天賦,可能還是行政工作比較適合.我好奇的問,那你認為的業務天賦是什麼呢?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業務天賦,那你一定擁有其它天賦,那又是什麼呢? 職場工作中即使是行政工作也是需
Thumbnail
常常遇到很多業界的業務,每每在業績檢討會上,一定會聽到自我否決的一句話,就是,我可能不適合,這需要業務天賦,所以,事實證明我沒有那種天賦,可能還是行政工作比較適合.我好奇的問,那你認為的業務天賦是什麼呢?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業務天賦,那你一定擁有其它天賦,那又是什麼呢? 職場工作中即使是行政工作也是需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沒工作的第四個月,離職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總依著當下內心的想法而答,卻又覺得答案並不只有一個。 是啊,答案為什麼一定只能有一個,為什麼「有很多的想法」就會被認定為「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呢?
Thumbnail
沒工作的第四個月,離職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總依著當下內心的想法而答,卻又覺得答案並不只有一個。 是啊,答案為什麼一定只能有一個,為什麼「有很多的想法」就會被認定為「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呢?
Thumbnail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顛覆亞洲價值的人生啟示錄:為何有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 以前困在升學體制的我,只懂得在自己的位子裡好好乖乖的做事,一直以為用功讀書就可以得到大人以為的結果,社會承諾的定位。直到我在
Thumbnail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顛覆亞洲價值的人生啟示錄:為何有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 以前困在升學體制的我,只懂得在自己的位子裡好好乖乖的做事,一直以為用功讀書就可以得到大人以為的結果,社會承諾的定位。直到我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