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天賦
你必須及早發現被你視為玩樂的工作,絕對不要低估「及早領悟的重要性」,平庸之人,將因此轉變為快樂鬥士—《讓天賦自由》p.38 肯.羅賓森爵士

封面
多則真人真事小故事,你也可以不一樣: )
小蝦於深有感觸的部分,做些摘要心得,不代表全部內容。當我們正好對人生有些不滿或困惑、找不到意義、失去方向,強烈推薦閱讀《讓天賦自由》,保證會有180度的體悟;另外,已有大致航向卻有些困惑的話,建議從《發現天賦之旅》入手,搭配章節後方的練習題思考,揭開迷霧能有嶄新的視角喔。時間充足的話,建議書蟲朋友們,依照肯羅賓森爵士的出版序閱讀,因為小蝦拜讀了《發現天賦之旅》後,驚為天人!立馬借閱《讓天賦自由》,卻發現閱讀序不對,至於原因~有機會在另一本摘要和大家分享。

封面_肯.羅賓森爵士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國際聞名的教育家、作家、演說家,對文化藝術有卓越貢獻,2003年獲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甚至有「世界的教育部長」美稱,著有《讓創意自由》、《讓天賦自由》、《發現天賦之旅》、《讓天賦發光》、《讓孩子飛》等書,每一本都激勵人心,促進人們追尋自我,進行轉型教育。2020年8月21日罹癌病逝,享壽70歲,留下他源遠流長的影響及作品。
摘要
找到天賦
像頓悟,一見鍾情的感覺,發現自己的天命
- 天資+熱情=天命
- 態度+機會=條件
我有、我愛、我要、在哪?分別對應天資、熱情、態度、機會
→態度: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人嗎?如何解讀、如何創造、把握機會
→機會:南極VS沙漠,有些天命一輩子無法發現,除非...轉換環境
- 三個限制
不懂廣度、全人本質、潛能隨時在=限制
- 學校教育
學科VS天賦
→有時會忽略每個人獨特的天賦
- 智力能力忽略了全人教育
什麼是智力?狹窄定義是數學、語言、邏輯、推理
→由此決定有多聰明是謬誤
- 視覺思考&動能思考&聽覺思考......
五感以外,仍有許多潛在能力
- 標準答案&創意
企業尋找獨立思考有創意員工,員工卻面臨職業定型,在同樣的職業上轉換及思考
- 單一天賦VS多種天賦
重點是歸屬於天命的喜悅與滿足
發揮潛能
小蝦:有些智力測驗常在國高中使用,但這真的公平嗎?
- 特曼-史比智力量表:歷史上曾造成優生學甚至種族歧視...SAT. ACT測驗也是,同一標準究竟代表什麼?
- 你有多聰明?(數字1-10)VS 你是怎麼聰明法?
EX: 法國數學天才勒麥(Alexis Lemaire)僅花72.4秒心算解出一個200位數字的13次方根→天命結合
小蝦:慶幸仍有興趣性向測驗,提供探索自我不是只有智力取向,適合國高中、大學、出社會找不到方向或意義的人們找書來看看!
- 智力三面向:多元性、動能、獨特性
- 創造力也打分數的話?1-10→合理嗎?
創造力與智力息息相關,但不等於
想像力不等同創造力
每個人都有創造力,需找到適當的媒介
→紙筆、肢體、影像、語言等……
- 創造力也來自汲取廣大世界的人事物
忘我
- 忘我的境界=神馳=心流=全然專注
找到讓你忘我的事,歸屬於天命;歸屬天命並不會耗費心力,反而注入更多精力,消耗體力卻充滿活力,來自精神和心靈的能量
- 高峰經驗→腦內啡、腎上腺素
- 生命力旺盛反而能對他人做出貢獻→使命感
- 任何測驗,人的個性無法固定不動,在框架游移
你就是你,無法變成另一個人。......「你以後一定有出息......」—黑冰
找到夥伴
- 族群=範疇與同好
結識有懷抱相同熱情的人,相互激盪出火花
我能看得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也可能是前輩或他人的作品
團隊大於個人的力量
批評視為進步的因素
付出代價
- 作者看作是障礙同心圓:個人、社會、文化(由內而外)
EX: 傑佛斯《向生命下戰帖》接受你的恐懼,但依然放手去做
- 發展心理學家哈里斯,發現影響個人發展有三因素:個人性情、父母、同儕
為了維繫同儕關係,否決自己內心的熱情,追求一致性
「從眾行為」實驗
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幸運
- 「幸運」的人找到熱情,「不幸」的人則不斷遭遇挫折
幸運來自態度,態度創造運氣
EX: 威爾森的救盲協會,拯救了非洲好幾代的孩童免於河盲症
→面對遭遇採取的態度
小蝦: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協助多重潛能者找到自己做自己
- 推薦書:心理學家韋斯曼《幸運的配方》
「刻意」用不同角度看待尋常情況
- 兩種幸運:態度&重新旗鼓的能力
堅持不懈的堅強意志力
面對際遇的態度與面對自己的態度
良師益友
小蝦:曾憧憬成為老師
- 良師提供四種功能:識別、鼓勵、輔助、督促
→識別:引領進門,或給予衷心的建議
→輔助:提供建議與技巧,幫助鋪路或示範
人生才剛開始
人生永遠不嫌遲
是恐懼造成我的「被害者心態」與負面態度,阻止我對生命經驗負起責任—傑佛斯《向生命下戰帖》
- 第一中年(35-50)
- 第二中年(50+) 50才開始,研究表示現代人實際歲數回推二十歲(-20),才代表自己的心智年齡,長壽化趨勢
- 人生並非線性,仍能迴轉
隨時重新成長、重新發展,年齡不是問題
- 70%的美國人並非老化,而是退化(生活方式),是我們自己走出門,從架上買回來的
- 「全人」思考及可塑性
持續保持腦部活動→腦袋肌肉
著重經驗的領域,年紀都是資產
青春之泉就是你的心靈你的天賦
生計外的熱情
- 在工作外找到的天命,業餘是真正的熱情所在,專業業餘者
工作只是工作 天命就是天命
- 維持生計與開創人生之間取得平衡,都需在某時間點與熱情結合
影響自己影響世界
如果我能隨心所欲,不必擔心生計或他人對我的看法,我最想做什麼?
成績不等於未來
- 教育體系不需要改變,需要的是轉型,發現每個人的天賦
激發孩子的潛能
因材施教 而不是去個人化
結語
《讓天賦自由》相當激勵人心,啟發看到人的潛能,當人歸屬天命,會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充滿熱情與活力。當我們願意付出代價、拿出態度、找到同好,奮而不懈地前進,我們將成為理想的自我。教育應該不一樣,追求狹義的填鴨式教育,無法發揮所有人的天賦,放下對智力的執著與歧見,若能在國小國中提早探索,結合興趣測驗,鼓勵孩子多加嘗試,便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發光發熱,人人適得其所,才是這個社會最美好的樣貌,多一個人知道這個秘密,就多一個幸福的家庭,乃至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