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諮商心理師,服務場域遍及學校、企業及社區。這系列文章是我的工作儲思盆,希望提供一個空間讓所有人「一起」思考、「一起」對話。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如何面對最愛的毛孩離世」?
古人曾言:「養兒防老」,早期農業社會的臺灣,除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之外,也深信孩子是年老後的依歸,而這樣的傳統文化也確實為臺灣、為社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幫助,建構臺灣人「家」的樣子。
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也因為「這樣的家」受苦,可能是家暴、可能是性侵、可能是長期情緒暴力,但「家醜不宜外揚」,許多人被迫綁縛在這樣「失序的問題」裡生活。然而,時代變遷快速,忙碌且現代化的工作氛圍使人類逐漸從大家庭中抽離,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我們開始得到更多自主權,但也獨自承擔更多苦痛,然而人在受傷時,最需要的其實是關係支持,是家人、是愛人、是朋友、是那些彼此在意的關係。
永遠不會背叛我們的毛孩成為現代生活的最佳避風港。毛孩又可愛又調皮,他用肢體語言與我們一起生活,相處的每一天都被寫入大腦的長期記憶區儲存,他承受我們缺失的關係與複雜的情緒,他成為我們最愛的家人。
在諮商現場,也確實有越來越多民眾因為毛孩的困擾預約諮商,許多現象都讓我們明白:毛孩已經走入人類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家人。
面對家人離世,想怎麼哭就哭、該怎麼痛苦就痛苦、不知如何突然歇斯底里就歇斯底里,只要不危及自己與他人的安全,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悼念已逝者,無關好壞方法與對錯。
若真的想做些什麼,可以在情緒抒發後,與毛孩說說話,問問自己:
- 是什麼時候開始與毛孩成為家人?
- 你們陪伴彼此渡過哪些人生低潮?
- 如果沒有毛孩,你會如何撐過那些低潮?這些低潮又是怎麼發生的?
- 毛孩離開後,是否準備好面對一直存在的人生困境?為什麼這些困難這麼駭人?
- 你還想為毛孩做些什麼呢?你也能為自己做什麼呢?
死亡是每一個生命必經的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學習與面對,不要強迫自己好起來,也不宜過份哀傷,我們與毛孩的愛是真的,還要讓這份愛陪著我們走好遠好遠!
你有與毛孩相遇的故事嗎?與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