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體驗日】發掘生命的亮點,成為奇蹟的孩子:教師心聲分享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費茲 (W.H. Fitts) 認為「自我概念」分為五個層面:
  • 「生理我」(Physical Self):對自己身體、外表、健康、活動力及性方面的看法
  • 「心理我」(Psychological Self):對自己能力、特質的看法,包括個性、人格、性向、興趣、能力、態度、動機、信心、自尊、優點、缺點等
  • 「家庭我」(Family Self):對於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看法
  • 「社會我」(Social Self):對於自己與他人互動交往的能力及價值的看法
  • 「道德倫理我」(Moral-ethical Self):對於自己的道德觀、心靈生活、宗教信仰及好壞人的觀點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為全級二年級的學生,以「奇蹟日」這個生命教育主題體驗活動,讓學生集中探索「心理我」,從發現個人的性格、能力及優點,自小發現自己的「亮點」,發展相信自己的「自信力」,成為對學習及生活有信心、有動機、有能力的人才,藉此帶出活動的主題信息:
「這件事你一定要永遠記得:你比你所相信的更勇敢,比你看起來的更堅強,比你所想像的更優秀。」《小熊維尼》

奇蹟是……只要願意改變,隨時都能做更好的自己

校方運用教育家寶帕 (Borba) 的「自尊五感」作為「奇蹟日」的策略方針

三年級的班主任認為甚麼是「奇蹟」?

3A羅曉彤老師:低機率實現的美好

  • 在低概率下發生的,感覺難以實現的,離自己很遠
  • 美好的、有希望的

3B侯穎霖老師:希望自己做到的事情

  • 沒想過會發生的事情,沒想過自己會做到
  • 很多人做不到
  • 會發生的機會很微
  • 自己很希望發生的事情

3B黃倩祺老師:意想不到的正面事情

  • 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 正面的
  • 發生機會微,成果比預期高

3C黃嘉馨老師:需要努力的困難事情

  • 平時難做到的事情,需要努力
  • 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
  • 困難的事情

3D何綺琳老師:為人帶來希望的不可能任務

  • 在自我認知上,一些事情不可能做到或出現,但最後出現了
  • 難以發生的事情
  • 會為人帶來希望

3D陳翠嫻老師:難能可貴的希望

  • 神奇,預料不到,很少碰到,意想不到
  • 美好的事物,難得的事物,令人有希望

3E黎卓頎老師:尚未發生的美好事情

  • 成就看似不可能的事
  • 美好的、未發生的

3F劉世娟老師:化不可能為可能

  • 能做到貌似不可能的事

3F李穎芝老師:明知不可為以為知

  • 由0%到100%
  • 明知不可為以為知
  • 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
  • 抱持希望,實現夢想

奇蹟的顏色……活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在世界裡綻放光芒

學生運用創意及對自己的認識,設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我是奇蹟」獎牌

三年級的班主任認為甚麼是「奇蹟」是甚麼顏色的?

3A羅曉彤老師

  • 一種人類未認知的顏色

3B侯穎霖老師

  • 奇蹟是白色的:光學中彩色的綜合,同時白色允許不同的可能性

3B黃倩祺老師

  • 暖色系

3C黃嘉馨老師

  • 鮮明的顏色、白色、黑色、彩色

3D何綺琳老師

  • 五顏六色

3E黎卓頎老師

  • 閃亮的白色,因為白色包含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可能
——就算天上最小的那顆星星,都能像天使一樣發出光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一月曾舉辦〈全校主題週:犀遊記〉的教育實踐,發現學生喜歡從小組合作、創意挑戰中學習,並從中發現他們潛藏的天賦與亮點。 適逢學校在五月40週年校慶,以「WE together」為主題,故為全級四年級學生舉辦一個名為「小學電影節!WE ARE電影大聯盟」的特色活動。
未來,正在等待哪些人才? 有哪些關鍵能力能讓人改變未來? 教育現場正在培育孩子這些關鍵能力嗎? 假如現在有四天不用上課,我們可如何培育這六大關鍵能力? 國際知名未來學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曾提到,改變未來的六大關鍵能力,分別是:說故事、設計、整合、關懷、玩樂、重視意義。這
「教學的基本功:重點、難點、落腳點、興奮點、應用點——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葉祖賢)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一月為全校學生舉辦連續四天的創意學習週:「犀遊記」。是次活動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犀牛國」的危機說起。
「教學的基本功:重點、難點、落腳點、興奮點、應用點——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葉祖賢)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為全校學生舉辦連續四天的創意學習週:「犀遊記」。是次活動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犀牛國」的危機說起。
開學至今,到訪多間中小學校,進行各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動,感受到參與者內在潛藏的害怕及焦慮。 在低氣壓、不明朗的大環境下,個人、家庭、社會各方各面的壓力似乎有增無減。 會疲乏,會氣餒,會難過,自是人之常情。 你一直都很努力,努力得,即使沒有人看見,你還是如此努力。 你努力,不是為了要讓別人看見,你是
你相信了解孩子的挫折及心靈內看不見的傷口,可以讓他們遇見真正的自己嗎? 是為序。 你的孩子曾發生過以下的狀況嗎? - 常把「不要」掛在嘴邊 - 會因一些小事而鬧情緒 - 總是害怕挑戰新事物 - 遇到挫折時容易放棄 - 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一月曾舉辦〈全校主題週:犀遊記〉的教育實踐,發現學生喜歡從小組合作、創意挑戰中學習,並從中發現他們潛藏的天賦與亮點。 適逢學校在五月40週年校慶,以「WE together」為主題,故為全級四年級學生舉辦一個名為「小學電影節!WE ARE電影大聯盟」的特色活動。
未來,正在等待哪些人才? 有哪些關鍵能力能讓人改變未來? 教育現場正在培育孩子這些關鍵能力嗎? 假如現在有四天不用上課,我們可如何培育這六大關鍵能力? 國際知名未來學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曾提到,改變未來的六大關鍵能力,分別是:說故事、設計、整合、關懷、玩樂、重視意義。這
「教學的基本功:重點、難點、落腳點、興奮點、應用點——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葉祖賢)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一月為全校學生舉辦連續四天的創意學習週:「犀遊記」。是次活動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犀牛國」的危機說起。
「教學的基本功:重點、難點、落腳點、興奮點、應用點——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葉祖賢)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為全校學生舉辦連續四天的創意學習週:「犀遊記」。是次活動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犀牛國」的危機說起。
開學至今,到訪多間中小學校,進行各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動,感受到參與者內在潛藏的害怕及焦慮。 在低氣壓、不明朗的大環境下,個人、家庭、社會各方各面的壓力似乎有增無減。 會疲乏,會氣餒,會難過,自是人之常情。 你一直都很努力,努力得,即使沒有人看見,你還是如此努力。 你努力,不是為了要讓別人看見,你是
你相信了解孩子的挫折及心靈內看不見的傷口,可以讓他們遇見真正的自己嗎? 是為序。 你的孩子曾發生過以下的狀況嗎? - 常把「不要」掛在嘴邊 - 會因一些小事而鬧情緒 - 總是害怕挑戰新事物 - 遇到挫折時容易放棄 - 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奇蹟課程提到:你追尋什麼,它便成了你心目中的喜樂之源。你希望什麼,它對你也會顯得真實無比。你不可能期望得到一個自己不相信之物。 那麼,奇蹟又是什麼呢? 凡是出自愛的就是奇蹟。 我和《用願力召喚奇蹟》這本書,不僅存在強烈的連結,還有著妙不可言的共時性。 那就是,我和書中的作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份的靈氣療癒學生報告中,客戶主要希望能夠療癒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讓他不順利的原因,在富美子國際學院所學習關於「靈氣療癒」的技術,簡單的訪談是確認身體的狀態、是否就醫、醫生的診斷之外,在靈氣療癒過程中就能夠清楚的釐清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關於小我的奇蹟之旅 參加教育部的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已超過4年了,我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推廣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較傾向於推動心法,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去體驗自己的生命,啟發內在的生命力,然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跟教育部的團隊不太一樣,他們比較傾向給老師主任
Thumbnail
生命就是無數個愛自己的機會 你也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蹟-自我療癒實證,是一種愛自己的練習, 它源自於「自我療癒界的第一夫人」露易絲,賀所寫的書。 透過肯定句,進行內在對話,我們就能感到被愛,與被照顧。 起初,我會有鏡子練習的想法是因為,我從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能力更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第二課中的觀念,強調一切人事物的意義完全是由個人賦予的。文章透過深入的思考和例子,引導讀者在生活中審視對人事物賦予的特別重要的意義,並提出提醒並質疑的觀念。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奇蹟課程提到:你追尋什麼,它便成了你心目中的喜樂之源。你希望什麼,它對你也會顯得真實無比。你不可能期望得到一個自己不相信之物。 那麼,奇蹟又是什麼呢? 凡是出自愛的就是奇蹟。 我和《用願力召喚奇蹟》這本書,不僅存在強烈的連結,還有著妙不可言的共時性。 那就是,我和書中的作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份的靈氣療癒學生報告中,客戶主要希望能夠療癒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讓他不順利的原因,在富美子國際學院所學習關於「靈氣療癒」的技術,簡單的訪談是確認身體的狀態、是否就醫、醫生的診斷之外,在靈氣療癒過程中就能夠清楚的釐清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關於小我的奇蹟之旅 參加教育部的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已超過4年了,我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推廣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較傾向於推動心法,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去體驗自己的生命,啟發內在的生命力,然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跟教育部的團隊不太一樣,他們比較傾向給老師主任
Thumbnail
生命就是無數個愛自己的機會 你也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蹟-自我療癒實證,是一種愛自己的練習, 它源自於「自我療癒界的第一夫人」露易絲,賀所寫的書。 透過肯定句,進行內在對話,我們就能感到被愛,與被照顧。 起初,我會有鏡子練習的想法是因為,我從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能力更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第二課中的觀念,強調一切人事物的意義完全是由個人賦予的。文章透過深入的思考和例子,引導讀者在生活中審視對人事物賦予的特別重要的意義,並提出提醒並質疑的觀念。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