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和美李安人墓(李光地之女)(本文曾刊登於聚傳媒樂風專欄)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彰化和美李安人墓,位於和美鎮錦西路67巷往西走到盡頭,左轉不久即可看到。但過年期間去的時候雜草叢生,僅可望見兩支石筆和墓碑及石獅。而且墓旁種滿蔬菜,不注意的話根本不會發現有墓,而那石筆也很容易被誤認為電線杆。

raw-image

  2018年被列為古蹟,目前由「楊志申祭祀公業」管理。不過這管理好像有點鬆散,都被種滿菜了這樣好嗎?

  進入主題,墓主李肅惠生年不詳,卒於1759年,你也許不知道是誰,但他的父親可大大有名,乃文淵閣大學士,神童李光地是也。若非他和姚啟聖力薦施琅,也沒有後來康熙將臺灣收入版圖這事了,亦或是說,康熙要佔領臺灣,可能要再推遲很久。

  李光地極受康熙寵信,說他:「知朕亦無過光地者。」,連雍正也讚譽,說李光地是「一代之完人。」 

raw-image

  有看過康熙帝國的肯定對李光地不陌生,南管絃友更是不會忘記李光地力薦五少先賢為康熙祝壽之功,使得南管被提升到「御前清客」的地位。

  李肅惠和丈夫楊國暢康熙年間渡臺,丈夫早逝,其子女中最有名的是二子楊志申,是彰化的大墾首,因對地方開發有功,死後成神,變成銀行山的土地公

raw-image

  來看看李安人墓碑上寫了什麼:

  「銀同誥贈六品安人肅惠李安人瑩」「乾隆己卯歲瓜月」「男楊志申、志義、志道、作舟、出嗣子志禮、出嗣孫秀(?)山暨孫、曾孫等勒」

  其子志申事母至孝,曾入祀忠義孝悌祠。

raw-image

  根據和美鎮志訪問陳義丁先生的結果,據說當年為李安人擇墓地時,地理師認為此穴有怪獸作祟,必須有皇帝御賜之石筆一對,插入怪獸雙眼,方能鎮壓此物,這也是現今墓前石筆由來。

  結果石筆豎立後,附近番雅溝連續三天三夜,水為之赤,赤水過處,莊稼不生,楊家子孫便舉行祭祀,並將祭祀用的紅龜粿分贈庄民,一切才恢復正常,之後每年照例舉行祭祀。我挺好奇目前這個例祭還存在嗎?

(原文發佈於2023年3月30日,2024年7月9日增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風的民藝筆記的沙龍
33會員
184內容數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2025/04/06
  民間應公廟都還有人定期祭拜,深入敵營,壯烈殉國的張玉寬烈士直接從官方文件中蒸發,幸好曾經還有鴕鳥「為伴」。
Thumbnail
2025/04/06
  民間應公廟都還有人定期祭拜,深入敵營,壯烈殉國的張玉寬烈士直接從官方文件中蒸發,幸好曾經還有鴕鳥「為伴」。
Thumbnail
2025/03/30
  之前在講述東山島烈士的事蹟時,曾說過有烈士復活,同樣的事情,在太原五百完人塚也出現過。
Thumbnail
2025/03/30
  之前在講述東山島烈士的事蹟時,曾說過有烈士復活,同樣的事情,在太原五百完人塚也出現過。
Thumbnail
2025/01/18
  清朝時期爆發林爽文起事,芝山巖亦成為戰場,戰死於此之無主屍體約有五、六十具。庄民發善心收埋這些戰歿者,是為大墓公同歸所最早的一批「居民」。   但這批居民不開心......
Thumbnail
2025/01/18
  清朝時期爆發林爽文起事,芝山巖亦成為戰場,戰死於此之無主屍體約有五、六十具。庄民發善心收埋這些戰歿者,是為大墓公同歸所最早的一批「居民」。   但這批居民不開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明永樂五年,即1407 年,明成祖朱棣命全國各地的地理師傅,為其蔔選陵址。 主要參與的地師:江西興國的廖均卿、曾從政、江西豐城知縣的王侃、巫涯等人。 兩年後長陵開始營建,一直到明宣德二年,陵園殿宇主體建築太基本告成,耗費銀兩多達八百余萬兩,長陵也由此成為明朝帝陵中蔔選最為精細,風水格局最符合風水
Thumbnail
明永樂五年,即1407 年,明成祖朱棣命全國各地的地理師傅,為其蔔選陵址。 主要參與的地師:江西興國的廖均卿、曾從政、江西豐城知縣的王侃、巫涯等人。 兩年後長陵開始營建,一直到明宣德二年,陵園殿宇主體建築太基本告成,耗費銀兩多達八百余萬兩,長陵也由此成為明朝帝陵中蔔選最為精細,風水格局最符合風水
Thumbnail
  在大陸劇《康熙帝國》中,很有名的李光地,他的女兒葬在臺灣,很意外吧!
Thumbnail
  在大陸劇《康熙帝國》中,很有名的李光地,他的女兒葬在臺灣,很意外吧!
Thumbnail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 王安石,泊船瓜洲
Thumbnail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 王安石,泊船瓜洲
Thumbnail
忽然街邊起了騷動,常寧回頭一看,一個衣著單薄小孩兒給人掃地出門,摔在薄霜地裡動彈不得,趕他出來那人口中呼喝,掄起掃帚還要打人,常寧眉頭一皺,策馬上前說道:「怎麼了?人都給你打落階下,還不足?這麼點大孩子,有事你不能教麼?」
Thumbnail
忽然街邊起了騷動,常寧回頭一看,一個衣著單薄小孩兒給人掃地出門,摔在薄霜地裡動彈不得,趕他出來那人口中呼喝,掄起掃帚還要打人,常寧眉頭一皺,策馬上前說道:「怎麼了?人都給你打落階下,還不足?這麼點大孩子,有事你不能教麼?」
Thumbnail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Thumbnail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1. 崎嶇的仕途之路 2.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 3. 安定城樓 4. 李商隱詩的四大特色
Thumbnail
1. 崎嶇的仕途之路 2.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 3. 安定城樓 4. 李商隱詩的四大特色
Thumbnail
1.中晚唐的政治情況 2.李商隱的少年
Thumbnail
1.中晚唐的政治情況 2.李商隱的少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