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主管其實不適任!探究其中的「彼得原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主管能力無法跟上升遷速度,整間公司都跟著受苦
多數人終其一生未意識到自己處於不適任等級,因而持續追求升遷

組織上下階層的對立,來自部屬對主管能力的不信服

前陣子跟一個客戶聊天時,他提到公司正在進行部門改組,這間台灣數一數二的工業電腦製造商,上千員工的企業規模加上領先業界的技術,使其長時間盤據市場龍頭寶座。
改革的發起人是具國外學歷的企業二代,他的大刀斬向那些坐領高薪,實際上卻沒幫助公司持續進步的高階主管,取而代之的是從其他產業挖角,較年輕且做事能力與學習力皆更強的專業經理人。
跟我說這個故事的人其實位階不高,但公司的改組讓他對於自己在公司的未來明朗許多、也更有衝勁;而在這當下,內部其他高階主管個個人人自危,深怕自己成為下一波汰舊換新的對象。
這個故事的做法看似大快人心,實際上是在挑戰亞洲社會職場架構的傳統,彷彿敲下了「活得越久,官作越大的時代已經過去」的第一聲響鐘,但很遺憾地,時至今日大多企業依舊將資深程度與所具能力劃上等號,《彼得原理》正是探究這樣奇特現象的管理著作
企業注重員工穩定性大於能力,因此造就《彼得原理》產生
好的追隨者有許多升遷機會,但不表示將成為好的領導者

每個人的最後一次升遷,都會使自己處於「不適任」的位子

我們的周遭都有這樣的同事,他是年度業績王、產品開發奇才、或僅單純是配合度極高的「乖乖牌」員工,無論是上述何種形式,都會在一段時間內,被公司拔擢為主管,若人生照著劇本走,總有一天我們終將從被動的「任務接收」,轉為團隊的領導者。
於是當年度業績王帶領一陣子後,大家開始察覺團隊業績不僅毫無起色,業務與執行部門間的衝突更日益加劇。問題到底出在哪?關鍵是職位提升後,對應所需的能力並(暫時)沒有跟著一併提升。
一個過去習慣單打獨鬥績效員工,忽然要拖著 5 人團隊一起前進,這時的重點早已由「自己多會簽單」,轉為能否「與團隊一起贏單」的個人拓展到群體的共贏,而彼得原理的突破,在於相較盲目升遷的追求,應更重視個人能力的提升,是持續自我強化的過程。
蠟燭能照亮餐桌,裝進路燈卻無法照進街角。

關注身份地位的社會氛圍,造就許多無用的「雞肋升遷」

XX執行副總、YY特助、ZZ董事總經理…這個社會過著注重身份、地位、甚至背後潛藏的財富,有時僅為表揚(安撫)一些為服務時間夠長的員工,組織會新創許多講出來嚇死人,但實際上毫無用處的職位。
這樣的安排,大多為架空、或純粹想將其支開內部核心決策權,說好聽是退而不休,實質上則是讓他們換個無傷大雅的地方,繼續佔著茅坑不拉屎,也讓公司得以正常運轉。
為了匹配這樣絢麗的職稱,這些主管一般偏好個人辦公室,裡面擺上一張寬大的桌子,並時常將各式產業經驗、或高大尚的方法論掛在嘴邊,以輝煌的戰績掩飾自己多年未實作的事實,最重要的,他們喜歡參與大大小小會議,因為身處會議中,就有自己在做事的錯覺。
每個組織都有不可雕的朽木,可能是雞肋升遷到該職位,或純為有升遷資格的準雞肋。

後記:知道《彼得原理》,然後呢?

這也是我在看完整本書後的疑問,書中並沒有提及太多實用的解決方法,我想每個人身處的職場環境不同,大概很難有一套方法能解決所有彼得原理探究、統整出的職場異象。
但比起原本預期看完後的自己會充滿負面能量,出乎意料地感到輕鬆許多,彼得原理點出的是任何在「吃人頭路」的人都會遇到的瓶頸,但更多的是提醒目前在職場相對資淺的我們,社會雖然現實,但也不會虧待我們的努力,調整心態與步伐,追求卓越而非成功的路上,風景不僅優美也踏實許多。
最後,記得時刻用彼得原理自我提醒: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

《彼得原理 _ Peter Principle》

作者: Laurence J. Peter, Raymond Hull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10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cc__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可能、另闢蹊徑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可能、另闢蹊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看似沒什麼能力的人,卻坐上了主管的位置。這時,大家心裡都會冒出一個疑問:「這人怎麼能當主管?」今天,讓我們透過小王的故事,來探討一下這個令人困惑的職場現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主管不會考慮提拔你的五大原因,包括能力不足,恃才傲物,態度不積極的耍油頭,與主管接觸不多,愛管閒事愛抱怨,和性格固執心直口快。文章最後邀請讀者繼續閱讀作者的其他相關文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看似沒什麼能力的人,卻坐上了主管的位置。這時,大家心裡都會冒出一個疑問:「這人怎麼能當主管?」今天,讓我們透過小王的故事,來探討一下這個令人困惑的職場現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主管不會考慮提拔你的五大原因,包括能力不足,恃才傲物,態度不積極的耍油頭,與主管接觸不多,愛管閒事愛抱怨,和性格固執心直口快。文章最後邀請讀者繼續閱讀作者的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