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80篇次原子想法後,我對Pivot的3個深層體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船難掉頭,但可以持續調整。
這個調整,就是Pivot的藝術。
Pivot是我們做任何創造性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調整策略關鍵。
我在與100+讀者真實交談後,更深入理解了Pivot的意義:從「想法」與「讀者」的互動過程中,挖掘新的話題,調整內容製作策略,歸零後出發。
數位寫作者之所以需要Pivot,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讀者」有百百款,常常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只有將「想法」投放到「讀者」之中,才能從中獲取新的指引,開創新的寫作話題。
下面是我進一步的三個體悟
  • 體悟1 - 個人興趣的不確定性:作為寫作者,還是得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帶勁。Pivot正是這種適應能力的具體體現。當我們的興趣換了,不要因為舊的寫作方向沒完成而心虛。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 體悟2 - 文章與讀者的互動:有的文章自己覺得很好,但沒什麼讀者喜歡。有的文章自己覺得很正常,但卻很多讀者點閱。Pivot正式被這種文章與讀者的互動給牽引,帶我們到我們沒想過的地方。
  • 體悟3 - 勇於歸零,重新出發:Pivot意味著在面對興趣變化,讀者變化時,勇敢地調整寫作方向,敢於重新出發。這是一個數位寫作者成功的必經之路,也是擁抱變化,不斷前進的核心精神。
你有什麼創作心得嗎?歡迎與我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一天會用Obsidian做10~20個數位筆記。 而這讓我的數位筆記庫成長很快,也很快遇到混沌,變得無法掌握。 無法掌握,讓「重讀」筆記變得非常困難。 還好!經過了十多個月的探索,我發現下面三個策略非常有效,讓我重新找回Obsidian筆記庫裡面的秩序: 小技巧1 - 建立筆記分類樹狀結構:用標籤
原子寫作,提倡用最精簡的字數,表達完整的想法。 這7個月實踐原子寫作的心態,輸出了350+篇原子短文以後,讓我對文章結構有了全新深刻的認識。 在練習原子寫作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以下三點: 心得1 - 資訊與組織的差別:對初學者而言,一篇文章看似資訊,但對瞭解寫作結構的人而言,文章是組織想法的巧妙呈
這45天與GPT-4共同寫作的經驗真是神奇! 尤其是GPT-4能幫我不斷找到大量草稿背後的價值! 我想你也知道,擁有大量草稿的背後,潤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據我的經驗,要讓GPT-4幫助我們高效率潤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範文學習」。 在這段與GPT-4的協作經驗中,我有以下三個重大體悟: 體悟
感覺沒有什麼文章的寫作題材嗎? 其實你每天的生活中,都有3個超有用的靈感來源 建立一個高效的寫作系統捕捉這3個靈感來源吧! 只要系統順利運轉,寫作自然成為這個系統的副產品,一不小心就寫出好多文章 靈感來源1 - 通勤時的感悟:通勤其實是一個讓心靈放飛的絕佳時刻!在家裡與工作往返的過程,養成用iPho
Obsidian真的徹底改變了我與知識互動的方式 Obsidian鼓勵的卡片筆記,讓我將知識可以分割成小小塊的卡片,又保留卡片之間的連結。 小塊卡片將知識細化,變得很容易消化,讓我即使只有1分鐘也能思考一些東西。 在Obsidian實踐了22個月的知識細化卡片筆記法, 底層原理1 - 更靈活交替「碎
我執行「原子寫作」已經10個月,超級好用! 這個寫作方法,幫助我轉化Obsidian筆記庫內容,超級有效! 原子寫作是一種高效且深入的寫作方法,將知識分解成更小的單位,以便重組與組裝。 而現有的Obsidin筆記,無疑是原子筆記的起始之源,只要懂得操作,就能快速將無限的可能性化為作品! 通過以下三個
我一天會用Obsidian做10~20個數位筆記。 而這讓我的數位筆記庫成長很快,也很快遇到混沌,變得無法掌握。 無法掌握,讓「重讀」筆記變得非常困難。 還好!經過了十多個月的探索,我發現下面三個策略非常有效,讓我重新找回Obsidian筆記庫裡面的秩序: 小技巧1 - 建立筆記分類樹狀結構:用標籤
原子寫作,提倡用最精簡的字數,表達完整的想法。 這7個月實踐原子寫作的心態,輸出了350+篇原子短文以後,讓我對文章結構有了全新深刻的認識。 在練習原子寫作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以下三點: 心得1 - 資訊與組織的差別:對初學者而言,一篇文章看似資訊,但對瞭解寫作結構的人而言,文章是組織想法的巧妙呈
這45天與GPT-4共同寫作的經驗真是神奇! 尤其是GPT-4能幫我不斷找到大量草稿背後的價值! 我想你也知道,擁有大量草稿的背後,潤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據我的經驗,要讓GPT-4幫助我們高效率潤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範文學習」。 在這段與GPT-4的協作經驗中,我有以下三個重大體悟: 體悟
感覺沒有什麼文章的寫作題材嗎? 其實你每天的生活中,都有3個超有用的靈感來源 建立一個高效的寫作系統捕捉這3個靈感來源吧! 只要系統順利運轉,寫作自然成為這個系統的副產品,一不小心就寫出好多文章 靈感來源1 - 通勤時的感悟:通勤其實是一個讓心靈放飛的絕佳時刻!在家裡與工作往返的過程,養成用iPho
Obsidian真的徹底改變了我與知識互動的方式 Obsidian鼓勵的卡片筆記,讓我將知識可以分割成小小塊的卡片,又保留卡片之間的連結。 小塊卡片將知識細化,變得很容易消化,讓我即使只有1分鐘也能思考一些東西。 在Obsidian實踐了22個月的知識細化卡片筆記法, 底層原理1 - 更靈活交替「碎
我執行「原子寫作」已經10個月,超級好用! 這個寫作方法,幫助我轉化Obsidian筆記庫內容,超級有效! 原子寫作是一種高效且深入的寫作方法,將知識分解成更小的單位,以便重組與組裝。 而現有的Obsidin筆記,無疑是原子筆記的起始之源,只要懂得操作,就能快速將無限的可能性化為作品! 通過以下三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日前,與一位作家朋友通話(我戲稱這是我們的編輯會議)談及隨筆作家轉向小說家必須克服的難題。我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首先,對每日能產出2000字的作家而言,他們沒有寫不出來的苦惱,反而要清醒地詰問自己:你的2000字產出是同義反覆或簡單重複呢?又或者還未自覺地從隨筆的寫法過渡到真正的小說的世界?其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雖然論文研究主題是寫作瓶頸,我多少也敢說自己是對寫作瓶頸有研究的作家,但並不表示我不會遇到。 實際上我最近還遇到新型態的瓶頸,是我之前研究時沒遇到或問到的。 是這樣的,我現在正在寫「歸途三:梗加 」,目前進度大概十分之一,但也同時在做大綱的細部修正。 大該沒問題,但出問題的是「斷點」,這有點好
Thumbnail
作為一位數位平台寫作人,必須天天寫作、天天發表,這是毅力的挑戰;而且必須維持水準、內容翻新,所以更是智力的琢磨。自從參與數位寫作以來,我承受過一些挫折,也有過一點點思考。以下是微末的心得,寫出來彼此共勉。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日前,與一位作家朋友通話(我戲稱這是我們的編輯會議)談及隨筆作家轉向小說家必須克服的難題。我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首先,對每日能產出2000字的作家而言,他們沒有寫不出來的苦惱,反而要清醒地詰問自己:你的2000字產出是同義反覆或簡單重複呢?又或者還未自覺地從隨筆的寫法過渡到真正的小說的世界?其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雖然論文研究主題是寫作瓶頸,我多少也敢說自己是對寫作瓶頸有研究的作家,但並不表示我不會遇到。 實際上我最近還遇到新型態的瓶頸,是我之前研究時沒遇到或問到的。 是這樣的,我現在正在寫「歸途三:梗加 」,目前進度大概十分之一,但也同時在做大綱的細部修正。 大該沒問題,但出問題的是「斷點」,這有點好
Thumbnail
作為一位數位平台寫作人,必須天天寫作、天天發表,這是毅力的挑戰;而且必須維持水準、內容翻新,所以更是智力的琢磨。自從參與數位寫作以來,我承受過一些挫折,也有過一點點思考。以下是微末的心得,寫出來彼此共勉。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