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機車人格圖鑑 Ch.9】愛得混亂又失序?在「施害者-受害者-救助者」三角背後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自己騎著機車,突然就到家了,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走過哪條路、轉過甚麼巷子而到家的?又或者是,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機車停在哪裡,而每一次在機車海中找回自己那台的時候,卻依然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把車停在這裡。
今天哈理斯之所以放下過去八篇的開篇問題「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正是因為今天要介紹的人格是相對複雜的:這是一台機車,但某種意義上又不是,而是兩台或以上的機車牌,同時掛在一台機車上。相信一些讀者已經猜到,這叫解離性心理狀態(dissociative psychologies)
當然,這種經典電影中的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的狀態其實是種特例。在諮商工作中,比較常見的解離狀態是:個案感覺自己有點魂不附體;「登出了」幾分鐘、突然「下了線」;或嚴重的是在某段時間做了某件事,而自己只留下一些些記憶碎片、甚至平靜下來(回到主人格)後完全沒有印象自己剛剛做了些甚麼。
但不少研究顯示,其實社會上可能有為數不少的人曾經或仍然有解離的經驗。在嚴重程度低的方面,其實許多人可能在一些情緒事件的促發下,發生「遁入空門」一段時間、經驗到一種「躲在腦後方/身體上方/成為了旁觀者」一般的微解離狀態。
這之所以會是一種隱藏的病理(a pathology of hiddenness),而不像憂鬱、焦慮、恐慌等症狀立即被當事人知悉,是在於當事人很少認為自己在解離、或很少意識到解離是個問題,用術語表達就是個案的解離自我狀態(dissociated self-states,或變化的人格,alter personalities)是自我協和的(ego-syntonic)。
為何人們出了這麼嚴重的心理困擾或障礙,仍沒有自覺/治療師很難快速覺察與判斷呢?之所以會發展出「解離」作為對身心痛苦的一種防衛,往往代表當事人在童年早期就經驗嚴重的「創傷事件」(trauma)!不論是因為這種早期人格發展與防衛間的互相適應,還是創傷事件本身需要被防衛繼續潛抑,都使得解離很難被當事人體驗為不妥當的。
以十分簡化的方式作連結與表達:創傷不一定造成解離,但解離狀態幾乎都跟創傷有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到底著重潛意識知識,且工作時程都強調慢慢地感受與思考的精神分析模式,要如何使用於跟大專學生們的一次性職涯諮詢呢?網路一找,幾乎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那就邊做邊學,讓經驗說話吧! 在 2022 年的十月,我受心理師朋友邀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來幫十多位學生做職涯諮詢!那位朋友擺明是在逗我:「你要用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到底著重潛意識知識,且工作時程都強調慢慢地感受與思考的精神分析模式,要如何使用於跟大專學生們的一次性職涯諮詢呢?網路一找,幾乎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那就邊做邊學,讓經驗說話吧! 在 2022 年的十月,我受心理師朋友邀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來幫十多位學生做職涯諮詢!那位朋友擺明是在逗我:「你要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汽車情結: 「一般公認許多強迫症患者會出現這種徵兆, 阿德勒認為,極度在意快慢,無非是追求優越感的心理病態傾向。 …… 一般來說,喜歡開車的人往往是想擺脫不愉快的情緒, 或是從母親面前逃離。」 以上是《解剖情色學》看來的。 這本書,感覺上是18禁色色的書, 殊不知,裡面竟然很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車禍的記憶莫名喪失,選擇性失憶?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作者在摩托車意外受傷後的心路歷程,包括意外時的情景和生理反應,以及在病房中的體驗和思考。文章觸及靈性和心靈的層面,充滿深刻的思考和啟發,是一篇關於自我成長和心靈修煉的分享。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汽車情結: 「一般公認許多強迫症患者會出現這種徵兆, 阿德勒認為,極度在意快慢,無非是追求優越感的心理病態傾向。 …… 一般來說,喜歡開車的人往往是想擺脫不愉快的情緒, 或是從母親面前逃離。」 以上是《解剖情色學》看來的。 這本書,感覺上是18禁色色的書, 殊不知,裡面竟然很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車禍的記憶莫名喪失,選擇性失憶?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作者在摩托車意外受傷後的心路歷程,包括意外時的情景和生理反應,以及在病房中的體驗和思考。文章觸及靈性和心靈的層面,充滿深刻的思考和啟發,是一篇關於自我成長和心靈修煉的分享。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