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時的兩種教育想法

更新於 2023/05/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老師嘗試讓我去想
「你不喜歡它,但你有了解它嗎」
「還有,你了解你自己嗎?」
每個人都存在著教育哲學,
當我們面對孩子、晚輩和自己
嘗試教他們「如何掃地、做出投影片、如何做人」
我們的教法和要求,都來自於內心的教育哲學
但「哲學」是很複雜的,常常我們聽別人說的就直接當作自己的
忽略了內心的思考,接著就矛盾了起來,引發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危機
因此「了解哲學,其實就是了解思考的一個過程」
以後我們會常常聊到,因為上學之WHY的本質就是要思考「為什麼」
---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兩個過時的教育想法
這是鳥仔昨晚讀教育哲學的小筆記,和大家聊一聊

過時想法一:每個人出生都是一張白紙

這個想法其實蠻振奮人心的,白紙給人一種潛力無限的希望感
但在生了小孩後,發現同時期出生的幾個孩子,一出生個性、興趣和天賦就完全不一樣!
讓我開始懷疑靈魂的前世今生是否存在呢!
無論前世是否存在,「白紙說」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危險想法
(1) 相信世界上有「正確」的觀念和做法要學習
(2) 預設所有孩子都是一樣的
出生即是白紙,那要在上面畫些什麼呢?
過去曾有教育哲學家主張,教師的職責便是要教導學生「正確的事物」,
若是傳輸了「錯誤的事物」,有毒物質將會發酵,危害到學生的未來
忙著定義「何謂正確」的教育者們,可能侷限了孩子的眼界,
也排除了少數和獨特性的需求,更可能以「危險」為由,限制了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思考的能力
而當預設孩子都是白紙,同時也忽略了每個人存在著差異性
大人便會以為某種教養方式、教學方法是萬用的,這樣就歹勢大條了
現在的研究中,已經發現嬰兒時期就存在「天生氣質差異」,針對不同氣質的寶寶,要用不同的方式與之互動(非常推薦大家認識「嬰兒九大氣質」)
在現代的教學方法中,也相信每個學習者都具有獨特的「先備知識(Back Knowledge」,先備知識來自於天生興趣和家庭、文化環境,
教學時善用先備知識會加速孩子學習的速度
在我家教的時候,很常使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來比喻學校的課程,
有些人喜歡打電動、看漫畫或是剪影片,
我很喜歡大家特殊的興趣,可以借力使力當作教學材料,還能看到學生立體的樣貌

過時想法二:學習的挫折,使人更加強大

努力和毅力,是社會很常推崇的價值觀
故意讓學生挑戰艱澀的任務,嚴厲要求他不準放棄,
內心想著「未來你就會感謝我了」
這樣的老師在過去很常見到吧 !
其實我也認同一個人的「恆毅力Grit」是達成重大成就的重要條件之一
但我們必須留意,「恆毅力」或者說「受挫能力」究竟要如何培養才合理
培養「恆毅力」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培養出「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內心相信「我現在不會,但我可以透過努力學會」
純天然的將挫折正常化,就是一步步實踐成功的特質
可惜成長型心態的反面,「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往往深植在人們心中(尤其是亞洲人)
而相信自己能力有限的負面想法,卻往往也來自於「學習挫折」
可能是看到別人的表現更好,或是面對著自己無法解決的失敗,同時遭受到老師或外人貶低
因此「挫折」其實是培養或是擊垮「受挫能力」的雙面刃
故意創造挫折,或是讓學生孤獨地在挫折中奮戰,其實都挺危險的
「如何處理挫折」才是最最重要的關鍵,也是教育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心態致勝」以及「恆毅力」這兩本書
當面對挫折,人能接受到「激勵」和「建設性的回饋」會更能視「挫折為正常」
也建議孩子要在「符合發展階段」的環境之下學習
才不被大量不合適的挫折所淹沒,小看了自己的成長潛能
以鳥仔教學的經驗來說,學生的「差異」、「需求」和「自信心態」都是會很認真去了解和釐清的,會影響我的教課進度、方法和說出的語言,這是教育困難但也最有趣和富有專業感的地方~
本日QA:
1. 你相信世界上存在著「正確的事物」,並且應該只教導這些給孩子嗎?
2. 你覺得挫折到底好還是不好?學校有在教導學生培養心態嗎?
3.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呢?
好啦!今天哲學分享就到這邊!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請追蹤上學之WHY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及各大平台Podcast喔!
推薦書籍: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教育哲學 #恆毅力 #成長型心態 #教育學 #教養 #教學方法
思考教育的100個為什麼 | 學習如何學習 |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