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回到了華盛頓大學教課
從2020年開始,很榮幸能在華盛頓大學指導小朋友們學習科技思考
這裡是一個超棒的機會,讓我無限制的設計各種原創課程
2020年我也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有一門影響我很深的課程:「人類發展學」
聽起來很像在說生物怎麼樣長大成人
但實際上,發展學的意義在告訴教育者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幾千年前就被流傳,
但到了課堂上,要做到這句話變得好難好難
“學生這麼多,怎麼可能考量每個人的需求?”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的確是如此,但有一件事情卻很常被忽略
“起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可以客製化適合的課程吧?”
當年我在台灣唸書的時候,沒有感受到教學法與教材有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狀態
可能有“難度差異”,但例如“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到“測驗模式”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似乎都長得差不多
在教育所的課堂上,我才認識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之間,
在抽象理解、情緒管理和社交議題上,會經歷幾次重大的轉變
(還有性議題和科技議題等等,長大真的很忙碌)
這也在我的教學經驗上被驗證,一樣的原理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解釋
原本被視為“理解力差、沒那麼聰明”的孩子,也可以順利學會
尤其是「科技思考教育」,當把“文字程式語言”換成“可愛圖片”
孩子也能快速理解迴圈、條件式或是變數等等程式概念
「新手」也是一樣的情況,所以第一次學習程式感到挫折的大家
不用太緊張,有時候把抽象的元素轉換,你也可以馬上開竅
--
新的學期,這次我決定挑戰自己
開設了“1-3年級”, “4-6年級”和“國中班”三個班級
全部都是“零基礎”,代表要教的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
但若用低年級的方式教國中生,他們絕對會翻白眼整堂課
而用國中生的方式教導低年級,他們會全程目瞪口呆,過不久開始分心打瞌睡
而除了抽象理解的差異,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乎的事情也不一樣】
在我的經驗裡,年紀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團體活動
但他們在意的主題比較個人中心:喜歡魔法、動物和好笑的事
而越接近青少年,他們越想了解「真實的世界」
因此1-3年級的班裡面,有繪本討論、團體遊戲,各種夢幻的材料來製作簡單專案
而國中班裡,我們認真討論APP從前期設計到後期程式的開發過程
他們被要求以設計師的角度來做專案,也當場拆開IPhone手機給孩子們看
「原來我是為了這個而學習!」對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要
因為這個階段,他們在意「自我認同」,思考自己是誰、可以是誰、社會跟我的關係可以是什麼樣的
但很可惜,我小時候沒有太多機會在學校裡思考這些事情
這也是尊重「發展」的一個提醒,拋下只考慮「智力」的想法
全方位的納入孩子需要的「自信」、「同儕」、「情緒感受」到各個學科裡
孩子們會前所未見的主動,因為那就是這個生命階段,該好好關注的事情
在教育所「人類發展」是必修的一個領域
他們在意教育者,對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敏感度和理解程度
希望台灣的孩子之後也能在一個「尊重發展階段」的環境好好學習
------
好的!今天稍微分享了「發展學」在課程設計裡的重要性
超興奮可以一次開三個年齡層的班級
一下看到超冷靜的國中生,下一秒看到瘋狂賣萌的小小孩
(當然還有介在中間,想耍酷又不小心很可愛的4-6年級)
讓我覺得生命真是奇妙~~~
那我們下次見,請按讚、追蹤、分享~~~
如果你有對課程設計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私訊鳥仔
這都是我未來分享教育的養分!
#教育 #台灣教育 #課程設計 #思考 #教育創新 #兒童發展
Why思考學校-FB粉專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2120762120035043&id=6155105131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