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EP1]放下信念,人生勝利組為何成為森林僧人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新的書摘來了!先感謝IG讀著的投稿!
而這本新書的寫作難度非常高,是關於 - 僧人、冥想與放下信念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在26歲那年辭掉高階主管工作,到泰國成為森林僧人,以僧人身份度過了17年後還俗回到瑞典
這本書便是作者的人生流水帳

這本書很像清粥,忠實地記錄著生活中的體悟和小故事, 不會有天大的理論
對於作者人生的巨大轉折,也不會有過多解釋 基本上就是「直覺」或者說是「意念」,這對想要解開人生謎底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失落
但這本書想說的一直都不是「找到解答」,而是「放下信念」

Ok, 我知道很抽象,我也擔心自己無法駕馭這本書!但不想太多, Let’s Go!

「森林僧人」是什麼

森林僧人是一種佛教的流派,除了佛教禁色、禁酒、禁殺人等等的基本規定
他們沒有繁瑣的教義和宏偉的寺院,作者一群僧人住在簡陋的泰國雨林村落之中,生活環境很苛刻

簡單說他們的修行,「是排除非自然的事物,並想辦法活下去」
在食物這件事情上,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他們一天只吃早上的一餐,
並且只透過「化緣」來得到食物,因為森林僧人不能經手金錢,也要求放棄對食物的喜好(天阿,這好痛苦啊)
基本上他們要生存,完全仰賴外人,得到什麼食物便吃,一天也會長時間處於禁食狀態

而吃完飯之後呢?他們會有例行的「冥想時間」以及「講道活動」
其他則是進行自由活動和寺院的工作,沒有手機、電腦以及電視,
甚至沒有熱水洗澡 幾乎斷絕所有娛樂和享受
(看書是可以的,但我懷疑書本在雨林中也會發霉或被蛀食掉)

但為什麼要當森林僧人?

這可能是許多人會有的疑問,就現代人來看,一點意義都沒有
沒有累績任何成果,連幫助人可能都說不上(雖然他們會幫助村民祝禱、募款建設)
但每天所經歷的一切,似乎都不會累積下來,對自己不利,對社會也沒生產力
畢竟連生存都不易了,到底意義何在?!

面對「可怕的信念」


作者在成為僧人之前,是個超級勝利人士,
23歲從頂尖商學院畢業,並在26歲就得到了企業財務長的榮耀
但就在他即將邁入人生最輝煌時刻,他的焦慮再也無法隱藏

經濟學家為大公司工作的動機何在? - 將股東的財富最大化
這對我有什麼意義??

為了對抗焦慮,作者進行了一場冥想,便做下決定:兩天後,遞出了辭呈

看到這裡,第一他肯定智商極高,因為太過勝利
第二,也太果敢!就這樣放下一切嗎?!他家人不會得心臟病嗎?

一開始作者先到了泰國參與寺院中的「四週冥想課程」
「冥想」是作者在低谷時期,唯一讓他重回平靜,感受到生命喜悅的經歷

而這樣的高智商人士,應該能在冥想世界中獲得什麼真理吧!
但不是!他在四天後就逃跑了!!!!OK,這又跌破我眼鏡一次

作者說道,自己能在毫無興趣之下忍受商學院三年學業,在高溫下跑完馬拉松 但沒想到冥想了四天就無法認受,因為一切都得「直面內心的信念

當一切安靜下來,只剩下「你」與「你」,不再有手機、朋友和食物
你的內心會浮現出什麼呢?也許我們許久沒有這樣嘗試了呢
可能第一個念頭「擔心起還沒做的事情」,
再來「我怎麼今天浪費那麼多時間?」
「咦…冥想不就是要什麼都不想?我怎麼一直想?」

冥想需要面對內在的信念


在冥想訓練的最初,作者跟許多冥想初學者一樣, 發現腦袋的思緒一團混亂,
而且那些聲音多半的都很邪惡… 喋喋不休、挑剔、批判、悲傷、困惑、不甘心……
也許在腦袋底下,我們潛藏著許多可怕的信念
它們常常跑出來,而我們便會立即作出反應:回去工作、去看劇、吃好吃的美食吧!
我們看似處理了,但其實信念默默地成長、交織,而我們也需要更多娛樂和美食的滋潤 - 也許能夠稱之為「成癮」


儘管是年輕的成功人士也未必有能力直面心魔
作者經歷三次逃跑後終於完成四周的課程

此後,他對於人生成就的想法已經轉變:

成為可以與自己自在相處、欣然做自己、
不會總是被念頭支配的人…

然後下定決心成為「森林僧人」,成為一個「不再相信每個念頭的人」

在美國的憂鬱

這邊想插播我自己的故事。
我非常感謝這本書在這個時刻來到我的身邊
在前兩週,我無意識地陷入憂鬱的循環,並且後知後覺

憂鬱大多會在睡前來臨,讓我入睡困難並且淺眠,
在早晨六點睜開眼之後,會一路持續到下午一點左右
這段時間,我會頭痛和四肢無力,因此會誤以為是身體不適或過度勞累

但我的內心存在著反覆的信念,不時閃爍出現或佔據大腦一段時間

「我為什麼在這裡,而不在台灣呢?」
「在美國我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動力去做...」

這並不是幾個月的不順遂,是來美國前兩年,就時常有的念頭
我非常熱愛台灣的生活,並且關心台灣的教育,很想投入相關的工作
但因為家庭因素來到美國生活,似乎造成了一種心靈的撕裂
成為全職主婦、育兒生活等等,更讓我的人生走向從未設想過的未知

儘管設下了五年後回到台灣的約定,但在美國的日子每天都漫長與黯淡
實在難以想像要如何再撐好幾年

我也嘗試過外在的努力, 經營自媒體、認識當地團體,創辦自己的課程、認識更多媽媽朋友
這一切的一切,正是想讓我有些可以驕傲和排遣的事情
「讓我好受一點,創造許多激情」 但過一陣子激情便會退去,
我仍然難以接受「失去的事實」, 難以避免地陷入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沒有意義」的信念之中 (話說寫到這邊已經流下淚來)

而本書的作者引導了我另一個方向,「回頭看看信念
那個失去過去一切所有的我,是多麽的抗拒和恐懼

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

這殘忍的觀點,在蛤蟆先生的書摘中曾經提及過,“情緒是自己給自己的”
外在的世界,不完全是造成巨大痛苦的主因

要擺脫那些讓我們受傷、感到委屈、無用、孤獨、恐懼、悲傷和憤怒的念頭,唯一的方就是放掉,就算它們是對的

作者比約恩在書裡提到。

學習「放下」傷害自己的信念

「放下」並不是在說「那信念不是對的」,
只是讓自己有機會脫離信念所造成的傷害
無論是暫時地平靜,又或是一個機會,看見、聽見或聞見平時沒有留意的事物
都能讓焦慮的當下,獲得一絲的轉變

而這件事情,非常困難,看著作者自願失去一切,他失去的簡直可怕(對於食物的部分我真的無法想像)
他也坦承過程中有痛苦,但是他不想再被「信念所支配」,
所以日覆一日的嘗試著,成為一位一無所有的森林僧人
正是把自己置入這樣的環境中,全神貫注地「放下」那些傷害自己、儘管千真萬確的信念

「放下」到底該怎麼做?

作者曾經比喻「信念和過去就像沈重的包包」,它很重要、也很有價值
但他很重,讓人搞不懂「真正的自己」有哪些能力和可能
所以作者鼓勵大家「暫時放下它,一下子就好
這就是放下信念的過程

但目前,看到2/3內容的我,還沒看到作者給出答案
但神奇的是,當作者說著他的失去,並轉化成不同的想法去面對痛苦之後
我開始被說服,有可能將死纏著自己的邪惡信念慢慢放下來

無論是作者超過24小時化緣不到食物,或是在大雨中與蛇共行
還有更多折磨人的信念,讓他想過要結束生命
他都「接納」與「信任」所有變化,逐漸拾起平靜與好奇心

目前我在美國的處境,還沒有多少變化
但我的憂鬱症狀,在開始閱讀這一本書,
重拾一些冥想習慣後,已經幾天都沒有再回來,它再回來也沒有關係
我已能專注在每個敲打鍵盤的瞬間、每個想哭的時刻「活在當下」

所以在閱讀的你,可以先問自己
1. 你相信:人是容易被信念支配,並且信念是會傷害自己的嗎?
2. 你相信:我們有能力放下信念嗎?

我覺得這是與作者繼續對話下去的兩個前提,
而我們都可以繼續在未來的生活裡,繼續咀嚼這些想法

而關於作者的「際遇」和「放下」,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說
現在大概到第五章而已吧!

下週我要和大家聊聊作者筆下的「冥想」,也是本書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
希望這篇文章不會寫得太差!大家下次見囉!




如果你喜歡鳥仔的文章,和《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別忘了幫我按讚和分享給朋友喔!

【請追蹤上學之WHY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及各大平台Podcast
也歡迎抖內鳥仔,創作更多教育和育兒友善內容:抖內連結

思考教育的100個為什麼 | 學習如何學習 |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就像一場舞台劇」,蒼鷺解釋,我們習慣扮演某種「角色」 便會自動且熟練地扮演著他們,所以人生劇本在某些層面來說,早已經寫好了 童年開始培養出的「應對模式」,引發著一連串類似的劇情 “在尋求認同感時的炫耀,反而在同儕面前出糗了” “無法相信伴侶能包容自己,在一次次沈默中又結束了一段關係”...
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發現他「好憤怒」, 身邊的人好常批評他,當時都沒有反駁,但他真心覺得一切都「不公平!」 「每個人都對我那麼壞,但這又不是我的錯…」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外在的世界卡住了一切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樣的人與狀況?“ 但這時蒼鷺卻邀請蛤蟆,開始探索童年
在故事裡,蛤蟆與許多小動物們生活在河岸 蛤蟆是個富三代,儘管有些家道中落,還是繼承了家庭龐大的資產和莊園 他原本是朋友中,最開朗、光鮮亮麗、最喜歡博得注目的人 但朋友卻發現蛤蟆把自己關在莊園裡,蓬頭垢面、眼神黯淡無光 「蛤蟆心理生病了?」,於是朋友們把他送去了「蒼鷺心理師」那裡
最近舉辦了Taiwan課程設計取暖會的第一場公開活動! 邀請在美國企業中擔任 教學設計師Instructional Designer的Amy和Chia 介紹他們的工作以及求職經過
「可是台灣孩子都不說啊?」怎麼辦呢? 其實在美國也常常會遇到亞洲孩子不想說話 那是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表達是一件很沒有安全感的事情” 「營造安全感」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會被大人糾正或是讓大人不悅 孩子沒必要冒這個險,這可能也是他們時常經歷的痛苦經驗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生活就像一場舞台劇」,蒼鷺解釋,我們習慣扮演某種「角色」 便會自動且熟練地扮演著他們,所以人生劇本在某些層面來說,早已經寫好了 童年開始培養出的「應對模式」,引發著一連串類似的劇情 “在尋求認同感時的炫耀,反而在同儕面前出糗了” “無法相信伴侶能包容自己,在一次次沈默中又結束了一段關係”...
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發現他「好憤怒」, 身邊的人好常批評他,當時都沒有反駁,但他真心覺得一切都「不公平!」 「每個人都對我那麼壞,但這又不是我的錯…」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外在的世界卡住了一切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樣的人與狀況?“ 但這時蒼鷺卻邀請蛤蟆,開始探索童年
在故事裡,蛤蟆與許多小動物們生活在河岸 蛤蟆是個富三代,儘管有些家道中落,還是繼承了家庭龐大的資產和莊園 他原本是朋友中,最開朗、光鮮亮麗、最喜歡博得注目的人 但朋友卻發現蛤蟆把自己關在莊園裡,蓬頭垢面、眼神黯淡無光 「蛤蟆心理生病了?」,於是朋友們把他送去了「蒼鷺心理師」那裡
最近舉辦了Taiwan課程設計取暖會的第一場公開活動! 邀請在美國企業中擔任 教學設計師Instructional Designer的Amy和Chia 介紹他們的工作以及求職經過
「可是台灣孩子都不說啊?」怎麼辦呢? 其實在美國也常常會遇到亞洲孩子不想說話 那是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表達是一件很沒有安全感的事情” 「營造安全感」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會被大人糾正或是讓大人不悅 孩子沒必要冒這個險,這可能也是他們時常經歷的痛苦經驗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
Thumbnail
某一天,在車上聽著Podcast的同時,廣志推薦了某一集曾寶儀的節目。 他說聽完好感動,想再聽一次,我想說哪來的那麼厲害要用好好聽來形容?結果只能說:我錯了,真的好感動! 來自〈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EP66,她分享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在節目中曾寶儀評論作者在書中及其可能的「真誠」,曾經是一位出家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書籍簡介: 26歲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在森林寺
買了這本書,就以此當生活箴言。雖然只打開讀了一點。 在出現評論的當下,這五個字【我可能錯了】就跑出來。 讓我再保持觀察,採取現象學的『放入括弧、懸置』。 事實證明,我真的錯了的機率很大。雖然這可能也是量子世界的波動使然。 這五個字根本是人間行走之道啊!或者說致力於消除煩惱者的妙方。 我不敢說用於企業
Thumbnail
瑞典年輕人對人生意義感到懷疑後選擇在泰國出家,十七年後還俗。這段期間的精神修練讓他學到一種「超能力」: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一本令人深思的書籍。它是一本有關人生哲學、自然環境和社會問題的書籍,作者透過自己的生活和經驗,向讀者們傳達了重要的教訓和啟示,讓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作者是一位森林智者,他在森林中度過了大部分的人生。他的經歷讓他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有了深刻的
Thumbnail
【書名】我可能錯了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譯者】 郭騰堅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2/12 【心得】 比約恩從一個成功的經濟學家到泰國森林出家的整個歷程,讓我嘖嘖稱奇,成功的他,並不快樂。 為了能夠去尋覓真正內在的穩定,下定決心拋開所有的
Thumbnail
跟朋友聚會完回到家裡,用Line 打給在三樓房間的凱哥:「凱弟不在家,什麼時候出去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p.88)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
Thumbnail
某一天,在車上聽著Podcast的同時,廣志推薦了某一集曾寶儀的節目。 他說聽完好感動,想再聽一次,我想說哪來的那麼厲害要用好好聽來形容?結果只能說:我錯了,真的好感動! 來自〈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EP66,她分享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在節目中曾寶儀評論作者在書中及其可能的「真誠」,曾經是一位出家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書籍簡介: 26歲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在森林寺
買了這本書,就以此當生活箴言。雖然只打開讀了一點。 在出現評論的當下,這五個字【我可能錯了】就跑出來。 讓我再保持觀察,採取現象學的『放入括弧、懸置』。 事實證明,我真的錯了的機率很大。雖然這可能也是量子世界的波動使然。 這五個字根本是人間行走之道啊!或者說致力於消除煩惱者的妙方。 我不敢說用於企業
Thumbnail
瑞典年輕人對人生意義感到懷疑後選擇在泰國出家,十七年後還俗。這段期間的精神修練讓他學到一種「超能力」: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一本令人深思的書籍。它是一本有關人生哲學、自然環境和社會問題的書籍,作者透過自己的生活和經驗,向讀者們傳達了重要的教訓和啟示,讓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作者是一位森林智者,他在森林中度過了大部分的人生。他的經歷讓他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有了深刻的
Thumbnail
【書名】我可能錯了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譯者】 郭騰堅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2/12 【心得】 比約恩從一個成功的經濟學家到泰國森林出家的整個歷程,讓我嘖嘖稱奇,成功的他,並不快樂。 為了能夠去尋覓真正內在的穩定,下定決心拋開所有的
Thumbnail
跟朋友聚會完回到家裡,用Line 打給在三樓房間的凱哥:「凱弟不在家,什麼時候出去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