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論心理類型 Psychologische Type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新書 : 榮格論心理類型 Psychologische Typen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9733

【諮商信念】簡論「人格功能:榮格的心理類型

http://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393551296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命理學中的萬物類象理論與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之間的相似性,強調兩者如何透過象徵和意義的方式理解自然和人類事件。文章詳細介紹了萬物類象的理論基礎、在預測術中的應用以及其對心理探索的價值,揭示了這種網絡思維模式如何幫助人們洞察過去、理解當下並預見未來,從而成為中國傳統智慧的關鍵組成部分。
Thumbnail
對Finviz標普11大板塊方塊圖持續觀察,主要殺盤都在科技類股,而且是連環爆,依序是英特爾、美超微、輝達、博通,都是半導體權值股 若你能信任本蛙,目前應該是投資人中持股比例最低,且完全沒有主流科技類股,之前建議「反向ETF」到季線上再空,或是季線守不住再空,如全數照做,你今天可以安心上班免煩惱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佛登主張,自性並非到中年時期才影響個體化的歷程,他認為自性與自我透過「解體與再整合」(deintegration and reintegration)的動態關係,從兒童期就開始形塑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 麥可佛登對於分析心理學領域貢獻卓越,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自性在兒童期發展的見解。佛登主張
Thumbnail
很多小孩子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之間,該榮格學派學者認為,從人類最初的生命開始,都是小嬰兒在不同的階段跟外在的世界negotiate的一個過程。有時候因為外部條件和支持的不足,negotiate失敗,小孩會退回至從前的一個階段,甚至嬰兒時期「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其實,這也是武志紅《巨嬰國》的理論支持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命理學中的萬物類象理論與榮格的意義網絡概念之間的相似性,強調兩者如何透過象徵和意義的方式理解自然和人類事件。文章詳細介紹了萬物類象的理論基礎、在預測術中的應用以及其對心理探索的價值,揭示了這種網絡思維模式如何幫助人們洞察過去、理解當下並預見未來,從而成為中國傳統智慧的關鍵組成部分。
Thumbnail
對Finviz標普11大板塊方塊圖持續觀察,主要殺盤都在科技類股,而且是連環爆,依序是英特爾、美超微、輝達、博通,都是半導體權值股 若你能信任本蛙,目前應該是投資人中持股比例最低,且完全沒有主流科技類股,之前建議「反向ETF」到季線上再空,或是季線守不住再空,如全數照做,你今天可以安心上班免煩惱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佛登主張,自性並非到中年時期才影響個體化的歷程,他認為自性與自我透過「解體與再整合」(deintegration and reintegration)的動態關係,從兒童期就開始形塑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 麥可佛登對於分析心理學領域貢獻卓越,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自性在兒童期發展的見解。佛登主張
Thumbnail
很多小孩子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之間,該榮格學派學者認為,從人類最初的生命開始,都是小嬰兒在不同的階段跟外在的世界negotiate的一個過程。有時候因為外部條件和支持的不足,negotiate失敗,小孩會退回至從前的一個階段,甚至嬰兒時期「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其實,這也是武志紅《巨嬰國》的理論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