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來自山海,棲居溪源──專訪創作樂團 Cicad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穿越時間與大地

去年冬天,坂本龍一以線上音樂會的方式,最後一次與樂迷見面,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有幸聆聽教授的演出。影像以黑白傳遞,特寫了教授靜止在半空中的雙手,在休止符之後所落下的頭髮,以及陪伴他整個生命的音樂與鋼琴。在那一刻我很感動,那份感動是你望見一個人對音樂永遠的信仰,好像看到他的靈魂,也為著自己的創作而顫動著。幾週後,同為日本傳奇樂團 YMO 的一員高橋幸宏在冬天離世;接著夏天還沒到臨,坂本龍一也因病辭世。多數音樂人一定都在教授的音樂下受到感召與啟發,在他的沒有形狀裡,意識到音樂的廣袤。音樂和電影作為世界的共通語言,承載了時間與記憶,自然與文明。

「人們察覺到蟬的出現,往往是聽到牠們的聲音,而不是看見其形體。」Cicada 於二〇〇九年底創團至今,以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木吉他,將古典樂和流行音樂結合,留下人聲的空白,承載著土地、山林、海洋與島嶼的記憶,他們將那些因為人類而消失的原始、無法為自己說話的大自然編織在音符裡,他們的音樂和電影一樣,作為時代的見證者,看盡生滅與興衰。而我始終相信,消失的西海岸、離去的鯨豚、珊瑚與海龜,都在等待我們回望,回望的同時,死去的樹木才可能長出新的生命。

在地球因疫而被迫走向另一種更新狀態時,隔著一片海洋的日本那頭,由石川慶執導,改編自平野啓一郎小說的同名電影《那個男人》找上了台灣樂團 Cicada 製作電影配樂。這份跨洋的邀約,讓團員嘗試各式不同的音樂風格,一心達成導演心中對配樂的想像,卻在主題曲的製作過程中一再碰壁。最後他們才明白,劇組之所以跨洋找上他們的原因,是被原本的 Cicada 給吸引,而創造屬於 Cicada 的靈魂,也只有他們能做到。

raw-image

▍棲居在溪源之上

二〇〇九年的父親節,莫拉克風災重創南臺灣,我和親戚在日本的小島上參拜,走出神社時,接到當時身在台灣的父母傳來的消息:老家的一樓被水淹過,附近養殖場的魚蝦、農舍的豬隻都在家裡游泳。稍晚回到下榻的飯店,看著新聞投放災情畫面,我才驚覺事態嚴重。

當時 Cicada 還未成團,主創致潔人在美國的姊姊家,在看見新聞報導後,她在二十分鐘內以鋼琴譜出了後來作為首張 EP《Over the Sea / Under the Water》的同名歌曲〈浮游在海上的島嶼 / 潛沉於水下的人們〉,道出對人類與自然的關懷,那是靈光降臨的剎那,也是 Cicada 創團的契機。

後來的幾張專輯,《邊境消逝》是西海岸的沿景,《仰望海平面》是東海岸的礁岩與太平洋,《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則是將已逝的、仍在的地景與逐漸消失的珊瑚、白海豚譜成音符。二〇一九年,Cicada 從海裡上岸,走進大山與林葉,創作了《走入有霧的森林》。幾經團員的更替,於大疫逐漸消緩之時,Cicada 集合元老級的成員:鋼琴(致潔)、小提琴(罡愷)、大提琴(庭禎),加上甫加入的木吉他手(巽洋),將過去散落的時光重新凝練,再次走進山與山之間、走向溪的源頭,紀錄所見,發表了第二張關於群山的新專輯《棲居在溪源之上》。

致潔由南三線走進中央山脈,順著丹大溪來到一切初生的源頭。她帶著一份慎重在山裡行走,看見的不再是頂峰,而是望眼所及的整個世界是山林,是溪河,是萬物歸途的死亡,是向死後孕育的新生,枯木成為昆蟲鳥獸棲居的家園,倒樹依然長出新的枝枒。在山行的最後才完成的〈巨木曾在的痕跡〉則是紀錄她走進扁柏神殿所見的紅檜木林。後來,Cicada 也回到山裡進行音樂錄影帶的拍攝。

〈巨木曾在的痕跡〉起於台灣過去的伐木歷史,九〇年代的森林保育運動留下了如今已然參天的巨木。他們循著沒有路線的林徑,跟隨稜線,下切溪谷,揹著重裝,從清晨到午夜,穿過雨霧的森林,拜訪遺世的紅檜與扁柏。撇開對過去歷史的觀點,他們透過行走與樹木交流,以吉他獨奏開場,隨著其他樂器加入,是人類走進森林裡砍伐;在巨樹逐漸消失後,森林逐漸淪亡,鋼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像是對過去已逝的樹靈哀悼,而那些屬於悠久歷史的記憶,成為後生對自然的保護。我們聽見作為新生的大提琴開始撥奏,伴著長笛和豎笛的悠遠,人類開始有意識地將在大自然所得的一切視為寶藏,於是新生的林木在倒下的巨樹裡長出新的生命,再次抓牢了土地。

Cicada 向著山行,想的不是攻頂,而是循著溪的流向行走,沿途審視過去的創作,走到溪的源頭,同時也回到自己。

raw-image

▍回到溪流的源頭

出身自正統音樂班的庭禎、罡愷,拉奏的曲風帶著古典音樂的嚴謹,也影響了他們在收到新樂譜後的思考方式;而非科班出身的致潔擔當團裡的創作者,在他們剛創團的初期,花了更長的時間在溝通與磨合。

作為譜曲者的致潔,在創作時幾乎都是以鋼琴獨奏來完成,但一邊創作、一邊寫譜的當下,可能會不確定最精準、適切的拍子,甚至寫完後才又更改拍號,當其他樂器一同加入演奏後,才會因為樂手的想像,而使某個樂器變得強勢,進而改變原先所設定的風格。

致潔對音樂的詮釋可能會是:「我想要有一隻鳥飛過來的感覺」,這樣抽象的感受在樂手收到樂譜之後,將其具象化的方式可能是加入強弱、轉換技法,樂手將想像化成術語,回到創作者身上,必然會出現兩者之間想像的落差。經歷長時間的矛盾,譜曲者專精了知識訓練,樂手多了創作時的想像力,培養了更多的默契,他們的音樂才變得越來越精準。

變得精準之後,樂手能在鋼琴的基底下找到適合自己樂器的位置,找到可以讓音樂更加完整的方式。在各自發芽之前,有著絕對的嚴謹,這才是有了默契的隨興。後來,Cicada 的吉他做出了風聲,小提琴做出了群鳥振翅的拍動聲,大提琴做出了溪水流經土地的流水聲,他們進一步找到了 Cicada 專屬的 Grooving。

而當創作成為致力發展的路,最困難的,終究是「持續」。爬山是對致潔而言,最能維持這份渴望的方式,暫時離開城市裡週而復始的如常,走進山裡的時間,她才能重新充電,累積養分,發覺新的創作雛形。

最初幾年的致潔,會用相對激動、直接的情緒作為音樂的表達,但在開始爬山後,看待世界的角度變得不同,她也逐漸迎來屬於自己的平靜。「當我在面對一個議題時,漸漸不會很快地找到一個立場就去批判,因為每件事都有各自的脈絡,以及政治、環境的因素。我只能盡可能做功課,認識我感興趣的議題。」面對環境議題,她發現沒有任何一件事的肇因會是一個單獨的人、事、物,比起決定立場、歸咎孰是孰非,她想做的是更多的理解。

致潔直言自己的創作像是在拍紀錄片,找到自己想談論、紀錄的主題,就讓自己浸淫其中,等待事件發生,蒐集過程裡的一切靈光,而團員的工作則是在創作的核心以外,發掘還沒被找到、卻必要存在的東西。在這段改變裡,Cicada 的創作風格不斷演進,變得更加溫柔、內斂、飽滿。

raw-image

▍通往回家的路徑

在與石川慶導演合作的最後階段,Cicada 才意識到他們只需要做自己的音樂,就是最好的演繹。無論面對的是導演、劇本或是大自然,他們只需要誠懇地交換自己的感受,便能做出屬於自己的詮釋。

在電影裡面,在劇情的留白之間,配樂存在於電影之外,卻給予了電影更加飽滿的厚度,就像他們在大自然裡,為萬物、生命留下不會被遺忘的語言。

莫拉克風災後,在即將抵達台灣的飛機上,島嶼的輪廓慢慢清晰,落地前我往下看,視野所及都是灰色的水泥叢林、城市線條,我很難想像在建物興蓋之前,這座島嶼作為寶藏,曾經蓊鬱的模樣。但在 Cicada 的音樂裡,好像可以窺見這座島的記憶,以及作為演奏者的他們心神嚮往的那片海洋,那座大山,那棵巨木。

作為專輯裡的最後一首〈通往家的松針小徑〉,在不斷重複的鋼琴聲裡,我們像是孤獨一身的人,在下雨的夜晚,在回家的街道上,看見寒冷的大狗、小貓,還有一旁頹倒的樹木、折枝的花叢,彷彿獨自走過整個世紀的黑夜。樂曲中段緩緩加入演奏的小提琴成為在黑夜的最後一刻,迎來清晨的第一道曙光,曾經籠罩的暗夜,被終將升起的日出給覆蓋,終究是天亮了,該歸家的人們終究走向了海裡,走上了山裡,回到了家裡。

作為創作者的他們,終於在疫年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不見形體,但只要音樂響起,我總能認得他們面對創作的慎重,面對土地的真誠。

最後,誠懇地邀請讀到這裡的各位,在這個週末為自己留下一個夜晚的時間,親自走進 Cicada 的專場,聆聽真正令人心神顫動的音樂,感受一個晚上的寧靜。

採訪、撰稿:黃曦好夢
攝影:ioauue

raw-image

▍演出資訊 購票請由此

Cicada《棲居在溪源之上》專輯巡迴台中場
時間:2023/04/30(日)19:30
地點:Legacy Taichung 音樂展演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04
「我覺得我們兩個都有同樣的共識,演員是很脆弱的。在各個部門裡,最脆弱的應該就是演員了,因為我們使用的不只是腦力或體力,而是更多的感受,因此,離開角色的過程也同樣適用於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必須還原自己是一個人,還原本來的生活和興趣,主動思考自己想用怎樣的方式理解世界,這和角色相遇、道別是同樣重要的。」
Thumbnail
2025/04/04
「我覺得我們兩個都有同樣的共識,演員是很脆弱的。在各個部門裡,最脆弱的應該就是演員了,因為我們使用的不只是腦力或體力,而是更多的感受,因此,離開角色的過程也同樣適用於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必須還原自己是一個人,還原本來的生活和興趣,主動思考自己想用怎樣的方式理解世界,這和角色相遇、道別是同樣重要的。」
Thumbnail
2025/03/30
一直到十三年後因為《狗陣》入圍一種注目單元,真正走上紅毯,回到當年《翻滾吧!阿信》去坎城時到過的海灘,我才想起來自己曾經有這樣一個願望。而演員很多時候得要相信自己,但演員同時也經常懷疑自己,擁有不安全感,擁有脆弱。但在這個過程你只能自己成長、相信,相信自己願意將生活放進表演,相信自己想要表達的心。
Thumbnail
2025/03/30
一直到十三年後因為《狗陣》入圍一種注目單元,真正走上紅毯,回到當年《翻滾吧!阿信》去坎城時到過的海灘,我才想起來自己曾經有這樣一個願望。而演員很多時候得要相信自己,但演員同時也經常懷疑自己,擁有不安全感,擁有脆弱。但在這個過程你只能自己成長、相信,相信自己願意將生活放進表演,相信自己想要表達的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是響著的聲音,是發出聲音前的抽象畫的聲音組合。 在那裡聲音尚未發出,但其深處有抽象化的世界。 抽象世界因為是理論裝置,改變樂器的組合,音色就可以無限變化。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Thumbnail
不是響著的聲音,是發出聲音前的抽象畫的聲音組合。 在那裡聲音尚未發出,但其深處有抽象化的世界。 抽象世界因為是理論裝置,改變樂器的組合,音色就可以無限變化。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Thumbnail
放風箏樂團由古箏才女許嫚烜與手風琴演奏家蔡偉靖組成,2023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蒂卡波的星空》,以流行演奏、爵士、電子等近代音樂元素,重譯來自歐美的香頌、探戈、佛朗明哥,與東方經典漁舟唱晚,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大地音調。手風琴和古箏重構東西兩方古老鮮明的文化圖騰,將地球上美麗且獨特的景觀、生物蒐羅呈現。
Thumbnail
放風箏樂團由古箏才女許嫚烜與手風琴演奏家蔡偉靖組成,2023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蒂卡波的星空》,以流行演奏、爵士、電子等近代音樂元素,重譯來自歐美的香頌、探戈、佛朗明哥,與東方經典漁舟唱晚,以及台灣原住民的大地音調。手風琴和古箏重構東西兩方古老鮮明的文化圖騰,將地球上美麗且獨特的景觀、生物蒐羅呈現。
Thumbnail
中譯自傳,是在台北書店「打書釘」時覺很有趣買回家的,透過坂本龍一歷時26個月的長篇專訪,不但對他的音樂有更深認識,同時可涉獵他經歷的時代特色,包括日本的「迷失時代」亦呈現在自傳裡。
Thumbnail
中譯自傳,是在台北書店「打書釘」時覺很有趣買回家的,透過坂本龍一歷時26個月的長篇專訪,不但對他的音樂有更深認識,同時可涉獵他經歷的時代特色,包括日本的「迷失時代」亦呈現在自傳裡。
Thumbnail
——那天以後,偶爾,會不經心地碰觸合成器和鋼琴的鍵盤, 像寫日記一般錄下草圖(sketch)。 從其中選了12首中意的草圖作成專輯。 不多加施予,敢於素然呈現。 今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記錄「日記」吧。 坂本龍一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Thumbnail
——那天以後,偶爾,會不經心地碰觸合成器和鋼琴的鍵盤, 像寫日記一般錄下草圖(sketch)。 從其中選了12首中意的草圖作成專輯。 不多加施予,敢於素然呈現。 今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記錄「日記」吧。 坂本龍一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Thumbnail
對坂本龍一的印象原本停留在《俘虜》裡,那位內心熱情如火,卻不斷壓抑情感的軍官世野。而在紀錄片裡看到的坂本龍一,是位嬉戲於音樂世界裡的工匠,好像每天都能從那個世界裡找到一顆令他著迷的貝殼。
Thumbnail
對坂本龍一的印象原本停留在《俘虜》裡,那位內心熱情如火,卻不斷壓抑情感的軍官世野。而在紀錄片裡看到的坂本龍一,是位嬉戲於音樂世界裡的工匠,好像每天都能從那個世界裡找到一顆令他著迷的貝殼。
Thumbnail
2020,東京事變回來了。筆者隱然期待,東京事變能再一次,如當年帶給我的震撼般,在新一代的孩子身上,留下受用一生且可回味無窮的音樂果實。
Thumbnail
2020,東京事變回來了。筆者隱然期待,東京事變能再一次,如當年帶給我的震撼般,在新一代的孩子身上,留下受用一生且可回味無窮的音樂果實。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電子音樂早已融合在我們生活的旋律裡,許多人或許對於電子樂停留在「很吵的電子舞曲」印象,但其實這類型的音樂性是豐富且藝術性的,由聲響取樣、旋旋律變化、真實樂器與電子器材等組成,讓想像擴大讓音場融合而無限擴散⋯⋯
Thumbnail
電子音樂早已融合在我們生活的旋律裡,許多人或許對於電子樂停留在「很吵的電子舞曲」印象,但其實這類型的音樂性是豐富且藝術性的,由聲響取樣、旋旋律變化、真實樂器與電子器材等組成,讓想像擴大讓音場融合而無限擴散⋯⋯
Thumbnail
坂本最後是在創作中──坂本的音樂與關於坂本的電影──找到對抗死亡的永恆。而且,不同於眼界狹隘的平凡你我,坂本不只為現在的觀眾創作,還是為今後長達百年歷史中的所有人類創作。畢竟,能說出「我希望我的音樂在百年後,還有人聽聞」,還真是不凡的豪氣與超越永恆的準備。
Thumbnail
坂本最後是在創作中──坂本的音樂與關於坂本的電影──找到對抗死亡的永恆。而且,不同於眼界狹隘的平凡你我,坂本不只為現在的觀眾創作,還是為今後長達百年歷史中的所有人類創作。畢竟,能說出「我希望我的音樂在百年後,還有人聽聞」,還真是不凡的豪氣與超越永恆的準備。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是在近五年貼身跟拍坂本龍一的事業與生活,從過去樂團「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受到注目,到那首如今幾十年過了依然令人還盤旋在耳邊的電影《俘虜》中的樂曲《Forbidden Colours》,曾經認為音樂要純粹而到後來用音樂表達自我的理念與政治情感的坂本龍一將他想說的都放到這部影片之中...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是在近五年貼身跟拍坂本龍一的事業與生活,從過去樂團「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受到注目,到那首如今幾十年過了依然令人還盤旋在耳邊的電影《俘虜》中的樂曲《Forbidden Colours》,曾經認為音樂要純粹而到後來用音樂表達自我的理念與政治情感的坂本龍一將他想說的都放到這部影片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