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_人生4千個禮拜】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人生4千個禮拜】

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 奧利佛‧柏克曼

#書摘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是特別重視的事情上,你付出的代價就是你的生命。

raw-image


如果我們活到八十歲,人生大約會有四千個禮拜。生命是否比你想像中的短?


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作者奧利佛·柏克曼是《衛報》獲獎特稿作家,長期撰寫心理學每週專欄,身為時間控制狂的他,要告訴你如何好好運用這有限的四千週人生。


▍薛西佛斯的無盡巨石


你以為他會跟你說要如何有效率地做所有你想做、別人想要你做、社會期許你做、你認為宇宙賦予你做的所有事情嗎?


作者卻說,他體認到一天只有24小時,我們只是永不感到滿足的凡人。


每當我們試圖完成一件事情,又會有另一件想做或需要做的事發生。或者我們努力想達到某個目標,以為完成之後就能從此幸福快樂,但達到目標之後又會欽羨那些我們沒得到的。


於是每個人就像希臘神話推著巨石的薛西弗斯,將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永無止境又徒勞無功。

raw-image


▍錯失恐懼症


社會氛圍促使我們害怕錯過,我是否有趕上現在流行的話題,我是否看了最新的那部韓劇,除了這些大家都在談論的事情之外,我是否還額外知道了什麼厲害的新奇事物,如果我錯過了這些,社會的齒輪就會毫不留情地把我碾壓過去。


但事實上,就算錯過也沒關係,其實沒有人會在意。


作者寫:「面對『錯失恐懼症』時,你必須保持堅定的立場,因為你會發現,基本上你必然會錯過某件事(甚至幾乎是每一件事)。


錯過其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我們每選擇要花時間做某件事,都代表我們犧牲了其他所有可用那段時間來做、但最後沒做的事。願意犧牲,代表毫不保留地站定立場,投入你心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所以錯過並不是不合時宜的失敗,而是一件極端浪漫的事,因為我甘心將這些時間留給你、留給閱讀、留給好好為家中擺上一束鮮花,就像《小王子》中狐狸說的:「是你花費在花兒身上的時間,才讓你的花變得重要。」


▍平行時空的多重宇宙


我想到電影《媽的多重宇宙》裡的守著破爛洗衣店的秀蓮,在某個宇宙裡她成為事業成功的女子,卻沒有了她最愛的伴侶與女兒。


這本書點出了人生苦短,我們能做的有限,理解了這點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捨得拒絕大部分的可能性,並不是不能懷抱遠大的夢想,而是要認清我們無法在一生中活過無數個設定。


▍當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我最喜歡作者的一個觀點是,你已經在做的許多事情,即使自己認為很普通,其實比你想像中更有意義。


可能你是一個老師,改變了一個學生一生;可能你是一個護理師,救了人一命;可能你是一個作家,寫出能打動人心的作品;可能你單純愛唱歌,每天唱歌給需要打氣的人聽。


我們不會名留千古,但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刻,對某個人產生了意義,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厲害的普通人。


raw-image


▍五個問題、十種技巧


作者奧利佛‧柏克曼並非只談論時間苦短的哲學,書末他提供了非常實用的五個問題可以檢視自己,還有體認到時間有限,能完成更多重要事情的十種技巧。


·五個問題:

1)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哪一個部分,你追求的是安逸,但其實需要稍微走出舒適圈?

2)你是否要求自己達成不可能的生產力或績效,或是用那種標準來評判自己?

3)你在哪些方面必須接受你就是你,你當不來你心中認為該當的那種人?

4)在人生的哪些領域你依舊不敢出擊,想等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再說?

5)如果不必管某件事有沒有用,你會如何改變度過一天的方式?


·十種技巧:

1)採取定額的生產力策略

2)按部就班,一個一個來

3)事先決定要讓哪些是砸鍋

4)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只關注待辦事項

5)做好事也要集中火力

6)使用只有單一功能的無趣科技

7)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尋找新鮮感

8)在人際關係中當個研究者

9)隨手行善

10)練習什麼都不要做


書中對於每一個問題及技巧都有詳細解說,十分受用的篇章。


raw-image


▍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三毛在《傾城》裡面的一篇文章《簡單》裡寫道:


「不做不可及的夢

這使我的睡眠安恬


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

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


不說無謂的閒言

這使我覺得清暢


我盡可能不去緬懷往事

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


我當心的去愛別人

這樣不會氾濫


我愛哭的時候哭

想笑的時候笑

我不求深刻

只求簡單 」


人生4千個禮拜,因為有限,所以珍惜,而能愛人愛物的最好方法是,擁有極少,但好好地花上許多時間。

raw-image


◍ 作者|奧利佛‧柏克曼

◍ 譯者|許恬寧

◍ 出版|大塊文化



#人生4千個禮拜 #oliverburkeman #時間管理 #人生 #默默看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想讀❤❤❤
avatar-img
安博是個文藝半熟少女~⸜( ˶'ᵕ'˶)⸝
114會員
136內容數
雜讀者,不評論書籍,單純紀錄(極私人)閱讀感受,對象有時真實、有時虛構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三|Doctor Yourself X 字癒自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Doctor Yourself 」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自己活得更好。將這份關注落實於每天的行動,就能明白什麼對自己而言最重要,什麼能為自己帶來
Thumbnail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三|Doctor Yourself X 字癒自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Doctor Yourself 」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自己活得更好。將這份關注落實於每天的行動,就能明白什麼對自己而言最重要,什麼能為自己帶來
Thumbnail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二|感覺美好的人生,從懂得凝視開始】 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哪怕是再怎麼枝微末節的事,任誰都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這就是自己的個性。要想豐富人生,就得花時間思考一件事。減少知道的時間,多些了解的時間,才能深度了解重要事物。
Thumbnail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二|感覺美好的人生,從懂得凝視開始】 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哪怕是再怎麼枝微末節的事,任誰都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這就是自己的個性。要想豐富人生,就得花時間思考一件事。減少知道的時間,多些了解的時間,才能深度了解重要事物。
Thumbnail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一|想說的事只有一件 用心生活深思人生】 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用心就是心懷感謝。不是舉止從容優雅,也不是把桌子擦拭得一塵不染之類肉眼可見的事,而是無論對於任何事都能心懷感謝,這才是用心生活。」 ▍
Thumbnail
2025/04/14
【三天寫作挑戰之一|想說的事只有一件 用心生活深思人生】 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的寫作與思考方式 ◎ 松浦彌太郎 #書摘 「用心就是心懷感謝。不是舉止從容優雅,也不是把桌子擦拭得一塵不染之類肉眼可見的事,而是無論對於任何事都能心懷感謝,這才是用心生活。」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挺嚇人的書名,原來你的人生大概只有四千多個禮拜,也或許沒有? 整本書其實不是很厚,重點放在要人直視時間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多之外,也分析了我們在分配時間時的盲點,現代的資訊如何讓我們失去耐性,活得焦慮,因為到處都是看似有發展機會的商機,到處都是"很值得"學習的能力,到處都是你應該知道的最
Thumbnail
挺嚇人的書名,原來你的人生大概只有四千多個禮拜,也或許沒有? 整本書其實不是很厚,重點放在要人直視時間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多之外,也分析了我們在分配時間時的盲點,現代的資訊如何讓我們失去耐性,活得焦慮,因為到處都是看似有發展機會的商機,到處都是"很值得"學習的能力,到處都是你應該知道的最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讓我們看見生命的有限,卻也讓我們從有限中解放,邁向生命的無限,因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我們才能把心力擺在自己珍視的事情上,而不只是滿足虛無的安全感和他人的期待。我們或許比時間長河上的一粒沙還要小,但這代表沒人在乎我們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這絕對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讓我們看見生命的有限,卻也讓我們從有限中解放,邁向生命的無限,因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我們才能把心力擺在自己珍視的事情上,而不只是滿足虛無的安全感和他人的期待。我們或許比時間長河上的一粒沙還要小,但這代表沒人在乎我們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這絕對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你有感於時間的流逝,卻覺得無能為力嗎? 你有許多的代辦事項,每完成了一項,又跑出了更多待辦事項等著你,讓你感到焦慮嗎? 你明明做好時間規劃,為什麼永遠感到時間不夠用?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用時間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一同來看看這本書,你將會獲得全新又開闊的人生觀。(至少現在
Thumbnail
你有感於時間的流逝,卻覺得無能為力嗎? 你有許多的代辦事項,每完成了一項,又跑出了更多待辦事項等著你,讓你感到焦慮嗎? 你明明做好時間規劃,為什麼永遠感到時間不夠用?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用時間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一同來看看這本書,你將會獲得全新又開闊的人生觀。(至少現在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 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 奧利佛‧柏克曼 #書摘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是特別重視的事情上,你付出的代價就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 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 奧利佛‧柏克曼 #書摘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是特別重視的事情上,你付出的代價就
Thumbnail
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Thumbnail
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Oliver Burkeman 2022 大塊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人的生命有限」為核心探討時間管理,認為現下流行追求效率和生產力的時間管理概念實太過狹隘,沒有承認人的時間有限且能掌控的事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Oliver Burkeman 2022 大塊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人的生命有限」為核心探討時間管理,認為現下流行追求效率和生產力的時間管理概念實太過狹隘,沒有承認人的時間有限且能掌控的事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Thumbnail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