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囤積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囤積既非強迫症,也不是焦慮症,
而是在消費文明的外衣下「痛苦和快樂的混和」。

《囤積癖》

奢侈的問題

囤物是個很奢侈的問題,你可能很難意識到,尤其是你正淹沒在一場清理當中。
在世界許多地方,人們不用跟太多的東西糾纏,而得設法憑著太少的東西求生存。
當生命面臨風險,「少一點東西,多一點生活」(Less stuff, more life)這句極簡主義口號就不適用了。

集體自我撫慰

購買要比丟棄要容易得多。
消費社會利用一種稱為「禀賦效應」的現象,也就是,讓你以為擁有某樣東西,就會為你這個人注入更多的價值,彷彿這些物件是它們擁有者的延伸。
怪不得,人們總是很難放棄自己擁有的東西。
此外,這個世界(大部分都是負面的)資訊泛濫,24小時透過各 種裝置、途徑和平台發送,我們被分心,我們被淹沒,身處在一個對人和對自然暴力束手無策的世界,令我們感到存在性焦慮。
怪不得這麼多人都緊抓著自己的所有物,而且花費過多的時間加以整理和管理。
怪不得那些許諾大家能和物質生活建立和諧關係的整理大師,會成為暢銷作家。
這種現象解讀為:面對壓倒性混亂的集體自我撫慰。

羞恥和污名

對髒污和失序的具體定義和詮釋,因文化而異,但按照道格拉斯的解讀,將失序與不道德或不潔淨扯上關連,是一種近乎普世的人類體驗。
依附在囤積症的羞恥和污名,讓這種古老的關聯一直延續下去。
對於那些供奉財貨及精神實踐的工業經濟體來說,囤積,就表示有人未能以「正確的」方式生活。
為了理解囤積為何會造成這麼多的騷動—不過是些東西而已,對吧?
道格拉斯的觀察很有用:「如果我們能從髒污的概念中抽出致病性和衛生,剩下的就是髒污,也就是『不在其位之物』的舊定義。
這是一種非常具有暗示性的取向,意味著兩個條件:一套有序關係,以及對秩序的違反。
髒污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特孤立的事件,哪裡有髒污,那裡就有系統。」
囤積擾亂了我們,也涉及讓事情脫序的那種錯亂。
心智失序,生活也跟著失序。

虛擬厚重內容

堆雜長久以來都是個實體性的問題,但現在也佔據了數位的世界。
在這個重科技時代,數位內容(電郵、文件檔案、照片等)堆積得有如幾乎無形的堆雜。
然而,隨著這種新型堆雜不斷積累起來,它們也像有形的堆雜那樣會把人壓垮。姑且將它們稱為「虛擬厚重內容」吧。
2018年,諾桑比亞大學心理學系的英國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關於數位囤積行為的研究。
他們發現,身處數位世界的現代人,經歷了在實體囤積領域常見的課題,涉及到數位材料的過度積累、刪除這類材料的困難,以及和這種積累/刪除困難所引發的焦慮。

轉念

無論不遠和長遠未來的堆雜會呈現什麼形式—包括數位和生態堆雜—我們都需要具備一種集體轉念來加以應對。
近藤麻理惠的人氣,多少來自於她向大家保證,在一個被物事淹沒的社會,仍然有可能在太多和太少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能做出這種轉念嗎?
我們能湊合用著較少但更有意義的東西,並且好好照顧最要緊的東西—包括地球—嗎?

重新看見物事

學著重新看見物事,無論是因為它具備某種用途,還是你相信它們是美的。
定義用途和美感,也是說,一個物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建立起來的種種關聯,還是因為它能夠做些什麼?
擁有它,必須在時間、金錢或精神和環境健康上,耗費多少 代價?
想想這些物事的隱性成本和歷史。
~珍妮佛.霍華德(Jennifer Howard)/《華盛頓郵報》特約編輯與專欄作者
~《囤積癖:從消費欲望到斷捨離,囤積世代的物我依存關係》
~《Clutter: An Untidy History》
#囤積癖 #囤積 #囤積狂 #整理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閱讀

【博客來購買《囤積癖》】
【金石堂購買《囤積癖》】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0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抱怨像是口臭,只有從別人口中傳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 ●我想要幸福度過每一天,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終將死去。生命是一份禮物,每一分鐘都極為珍貴,所以我想要好好把握人生。 而我發現,最不益於身心的就是那些抱怨的時刻。邊做事邊嘀咕、對著電腦螢幕發火、開車時發牢騷、跟別人大聊八卦、抱怨自己的孩子、嘆氣、
★一切負負得正,人生歸位! ●負能量是什麼? 是原本就存在我們生活周遭,但你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用正能量假象去掩蓋,用假裝積極的態度去逃避的真實人生。 ●有些人說 看負能量久了會變負面思考 我笑了 說得好像你有在思考一樣 ●有人說不要常抱怨 因為生活就好像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好 我想問你被熱水燙到
★沒有人能管理時間,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 ●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 這本書裡沒有安慰,因為這本書不是寫給脆弱的人看的—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斷需要安慰。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難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對哪一個層次的人,都是如此,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
★留下美好,戒掉不美好。 ●我在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Bavarian Alps)山腳下,剛為某家公司「遠離辦公室的工作日」(awayday)完成演講。車來接我到慕尼黑機場前還有一小時空檔。要怎麼殺時間,我有兩個選擇:在飯店處理電子郵件,或是出去找山腳下的那座湖。 我選了後者。櫃台後方那位女士遞給我一
★抱怨像是口臭,只有從別人口中傳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 ●我想要幸福度過每一天,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終將死去。生命是一份禮物,每一分鐘都極為珍貴,所以我想要好好把握人生。 而我發現,最不益於身心的就是那些抱怨的時刻。邊做事邊嘀咕、對著電腦螢幕發火、開車時發牢騷、跟別人大聊八卦、抱怨自己的孩子、嘆氣、
★一切負負得正,人生歸位! ●負能量是什麼? 是原本就存在我們生活周遭,但你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用正能量假象去掩蓋,用假裝積極的態度去逃避的真實人生。 ●有些人說 看負能量久了會變負面思考 我笑了 說得好像你有在思考一樣 ●有人說不要常抱怨 因為生活就好像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好 我想問你被熱水燙到
★沒有人能管理時間,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 ●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 這本書裡沒有安慰,因為這本書不是寫給脆弱的人看的—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斷需要安慰。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難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對哪一個層次的人,都是如此,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
★留下美好,戒掉不美好。 ●我在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Bavarian Alps)山腳下,剛為某家公司「遠離辦公室的工作日」(awayday)完成演講。車來接我到慕尼黑機場前還有一小時空檔。要怎麼殺時間,我有兩個選擇:在飯店處理電子郵件,或是出去找山腳下的那座湖。 我選了後者。櫃台後方那位女士遞給我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Thumbnail
隨意堆積雜物的習慣常常難以改變,因為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心理和生活上的深層原因。以下是幾個無法輕易改變的痛點,這些痛點讓許多人難以徹底擺脫隨意堆積的行為: 1. 情感依賴與物品的情感連結 許多人對物品有著深厚的情感依賴,特別是帶有回憶的物品。無論是舊照片、手工藝品,還是某些特別時刻的紀念品,他們總是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越是發展好的國家,越有物資過剩和無法整理的情況,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現代病。
Thumbnail
從實質的物品到內心深處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找回生活的掌控力,用大刀闊斧的方式捨棄無法怦然心動的物品,擁抱更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去年 10 月從高雄搬回台北後,首要之務就是重新整頓居住空間,特別是我那過去 20 幾年來厭惡的房間。 我丟了很多東西,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除了物品,我也下定決心丟掉陪我一路長大的鵝頭牌木書桌,以及父親生前使用的大辦公桌。然而下決策的是我,母親卻比我還糾結。在預告要丟那書桌後,她不只一次透露「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Thumbnail
隨意堆積雜物的習慣常常難以改變,因為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心理和生活上的深層原因。以下是幾個無法輕易改變的痛點,這些痛點讓許多人難以徹底擺脫隨意堆積的行為: 1. 情感依賴與物品的情感連結 許多人對物品有著深厚的情感依賴,特別是帶有回憶的物品。無論是舊照片、手工藝品,還是某些特別時刻的紀念品,他們總是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越是發展好的國家,越有物資過剩和無法整理的情況,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現代病。
Thumbnail
從實質的物品到內心深處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找回生活的掌控力,用大刀闊斧的方式捨棄無法怦然心動的物品,擁抱更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去年 10 月從高雄搬回台北後,首要之務就是重新整頓居住空間,特別是我那過去 20 幾年來厭惡的房間。 我丟了很多東西,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除了物品,我也下定決心丟掉陪我一路長大的鵝頭牌木書桌,以及父親生前使用的大辦公桌。然而下決策的是我,母親卻比我還糾結。在預告要丟那書桌後,她不只一次透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