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就像是一群在內心建造巴別塔的人們,小心翼翼地堆砌每個日常的細節,渴望觸碰到最高的所在,並堅信在那個地方住著更好版本的自我。這種看似努力、積極的正面追尋背後隱藏了失衡的自我,依照個人的慣性發展出各種樣態的行為模式,用無止盡忙碌、拖延,甚至是逃避去掩飾過高的自我期待和過低自我評價所引發的內在戰爭。
在本書中,作者將「完美主義」這個極其複雜的人格特質以平實、易懂的文字攤放於讀者眼前,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從字裡行間照見自己曾經的偏執。
回顧成長歷程的片段,我總是以追求完美作為目標,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放進所謂的標準或是更嚴苛的規則裡,將這些來自於外界的要求,內化成為自己的聲音,要求自己成為那個「理想」的模樣,做到了就再要求自己超越,永無止境的循環下去。「我想成為更好的人」這個願望成為了一個包袱,就像《木偶奇遇記》裡的皮諾丘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孩,進而展開無止境的追尋之旅。但是我開始發現追求完美是一個將自己繃緊到極致的不歸路,原本擁有的東西承受不了壓力,而裂解成碎片,從自己的身上掉落,越害怕失去,便會失去越多,逐漸扭曲了自我存在的樣態,隨之而來產生了大量的焦慮和恐懼—害怕自己因為嘗試而受傷,同時也會因為自己的停滯而焦躁不安,超負荷的情緒衝突最後在心裡蜷縮成習得無助的感受。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終於了解,完美原來是一個無底洞,而我深陷其中無法逃脫。
如果這是一種宿命般的特質,身為完美主義者又該如何自處?在本書第三章裡關於「如何與你的完美主義和平共存?」的論述內容為讀者們提供了找回自我平衡的方法在於:練習覺察自身真正的需求,進而洞見隱藏在縫隙中的匱乏與恐懼。我想,完美主義者的自我和解課題並不容易,但是透過這本書的文字讓我感受到被理解的善意和改變的邀請。
願「完美」的同類人們在閱讀的過程裡看見了安放自己的空間,也期待在某個奇蹟般的時刻我們能夠不再偏執的追求所謂的完美,而開始發自內心地擁抱自己所擁有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