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告別 ─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但教育是什麼?
開始學習自我療癒後我才明白,
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對特定的人事物產生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自我對話害怕採取行動?
甚至,我們為什麼怕高?怕蟑螂?怕蜘蛛?

嬰兒時期的時候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且願意去探索,
究竟是什麼樣原因讓我們產生恐懼,
進而讓我們沒有辦法採取行動?

恐懼的根源

可以回憶一下,長大的過程有沒有印象誰跟你說的一句話是讓你記到現在的?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還在讀幼稚園的時候,有一次下雨天我們全家要出去吃飯。
出門的時候,我沒有撐傘就自己跟在要先去開車的爸爸後面跑出門。
回程,我媽媽跟我說了一句「你自己跟著爸爸跑去,害我被你爸爸罵!」

小二我爸爸住進加護病房時,我在社區的空地跟表姊騎腳踏車。
我的哥哥跟我說「爸爸都住院了,你還有心情在這裡玩!」
隔天,我的爸爸離開了。

我當時感受到的情緒是生氣,然後我覺得被責備也感受到憤怒、難過跟受傷
我覺得因為我不好,所以害我的爸爸媽媽受到傷害了。

這個畫面跟對話越清晰,
接受到的反應情緒越大,
我們的記憶就越深刻。

所以,恐懼根源的組成就是:
當時所發生的事件➕連帶感受到的情緒

其他的情緒感受也是以同樣的方式讓我們記住。

如果當時媽媽完整的跟我表達,「外面下著雨,我們擔心你淋雨會感冒,爸爸媽媽需要跟你一起照顧你的健康與安全。」

如果當時哥哥完整的跟我表達,「爸爸生病了,我跟媽媽都很擔心,我需要你跟我一起陪著媽媽。」

這兩件事情在我的記憶裡會有什麼不同?

恐懼的影響力

我們可以接著問,
這個記憶為什麼這麼深刻?
又影響著我什麼樣的決策行為?

我害怕他人生氣的情緒是因為我,
我害怕因為我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我怕因為我不符合期待就不會被愛。

我的恐懼影響著我的親密關係,
我的恐懼影響著我獲得我想要的。

我小心翼翼的在過著生活,
以為跟著別人口中好的模範就不會被責備,
也不會讓我在乎的人受到傷害。

這樣在潛意識中的對話,
產生很多問題導致自己很多事情都離成功有距離。

如果這些恐懼是我自己編輯的,
那我辦法重新改寫嗎?

跟恐懼告別

找到根源,接下來怎麼辦?

恐懼衍伸的對話是事實嗎?

回到前面說的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我們在孩童時期,
沒有辦法篩選接收的語言。

大多時候我們是用感官去學習辨認,
例如語氣、肢體而去判斷我們接收到的情緒與話語。

如果過往的恐懼信念都是學習而來的,
那我也是不是可以重新學習有效信念?

而「生活日常的對話」除了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外,
其實我們每天也都在「跟自己對話」。

如果沒有意識到然後適時地打斷,
就是一直在加深恐懼的記憶。

建立跟恐懼健康的關係。

恐懼的存在是必然的,
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啟動身體機制閃避危險。

但如果恐懼並不是真實的,
就開始打斷吧!

如果你有你想去的目標,
而你找到了你的恐懼根源。

一步步的直面這個恐懼,
然後用行動去改寫你的情緒。

三步驟: 打斷-行動-覆蓋。

跨越過了,這個恐懼便不再成為你的藉口。

Just Keep Going!


當我們開始改變內在語言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就可以減少因為日常的對話,
而讓孩子重新走上我們自己走過的療癒自我的路!

畢竟,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從「複製」而來的!


關於告別的專題,歡迎追蹤 學會告別,迎接新的人生


下半年度,人生整斷室將會開啟善待自己的工作坊,Ellie將帶領你重新認識自己,幫助你梳理自己的特質,看到一個被遺忘的自己。歡迎大家關注IG(人生整斷室)動態。

透過整理,我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的文章,歡迎追蹤! 有任何想跟我分享的也隨時留言哦!


歡迎來到人生整斷室!
我是整理師Ellie,我希望透過整理能讓每個人都能遇見美好自由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生整斷室的沙龍
67會員
42內容數
對我來說整理不單單只是斷捨離,而是回到自己生命的本質,引導自己養成正向思考的習慣,無論是對應到有形的物品或是無形的關係中。
2023/05/10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2023/05/10
死亡帶來的恐懼? 2020初至2022年底疫情肆虐,似乎是大家都最接近告別的一段時光。 整個世界充滿了緊張、擔憂與不安。 有些人的最後一面是來的那麼突然。 有些人深怕暫時的告別就是永別。 我們都希望有良好的防疫政策、安全的環境, 關心著防疫與經濟上的平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聲音呢? 我們真正在意的是
Thumbnail
2023/05/04
有些人可能是我們「想像中的友誼」。 這樣說,不代表這段關係中的共創回憶被否認,而該確認的是那些是否已成為「曾經」。 也許過去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會一起出去玩,一起創造新的體驗,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做。
Thumbnail
2023/05/04
有些人可能是我們「想像中的友誼」。 這樣說,不代表這段關係中的共創回憶被否認,而該確認的是那些是否已成為「曾經」。 也許過去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會一起出去玩,一起創造新的體驗,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做。
Thumbnail
2023/04/18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於生命的告別。 「分離不可怕,只要有愛與信任。悲傷會過去,而回憶會存在。一生的陪伴,就是永遠。」─ 這是我在跟我們家的貓Soda告別的過程中學會的。
Thumbnail
2023/04/18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於生命的告別。 「分離不可怕,只要有愛與信任。悲傷會過去,而回憶會存在。一生的陪伴,就是永遠。」─ 這是我在跟我們家的貓Soda告別的過程中學會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對孩子生氣背後,有著「不原諒自己」的心情。 自從第7週的練習之後,為了內心平靜,我不斷轉換想法,透過「原諒」來諒解自己的情緒。然而,生氣與憤怒,還是經常出現在與孩子的應對日常。我雖然學會了覺察應對姿態背後的情緒,但也體會到「全心原諒自己」的知易行難…即使不斷告訴自己要原諒自己,還是會冒出自責的念
Thumbnail
我對孩子生氣背後,有著「不原諒自己」的心情。 自從第7週的練習之後,為了內心平靜,我不斷轉換想法,透過「原諒」來諒解自己的情緒。然而,生氣與憤怒,還是經常出現在與孩子的應對日常。我雖然學會了覺察應對姿態背後的情緒,但也體會到「全心原諒自己」的知易行難…即使不斷告訴自己要原諒自己,還是會冒出自責的念
Thumbnail
有時候看劇會去勾起自己的一些經歷,會去盤點你到底經歷過了什麼,又成長了什麼 ?其實我一直很清楚知道我小時候的恐懼根源,我會害怕人的根源,在這一世中最早是從父親身上開始的。也就是當父親喝酒失控後,跟母親大小聲吵架,會摔東西摔盤子,吵的天地皆知,鄰居皆知。雖然身體沒受到體罰,但是心理上已經有很大傷害了。
Thumbnail
有時候看劇會去勾起自己的一些經歷,會去盤點你到底經歷過了什麼,又成長了什麼 ?其實我一直很清楚知道我小時候的恐懼根源,我會害怕人的根源,在這一世中最早是從父親身上開始的。也就是當父親喝酒失控後,跟母親大小聲吵架,會摔東西摔盤子,吵的天地皆知,鄰居皆知。雖然身體沒受到體罰,但是心理上已經有很大傷害了。
Thumbnail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但教育是什麼? 開始學習自我療癒後我才明白, 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對特定的人事物產生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自我對話害怕採取行動? 甚至,我們為什麼怕高?怕蟑螂?怕蜘蛛?
Thumbnail
我們的恐懼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但教育是什麼? 開始學習自我療癒後我才明白, 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的對話」。 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對特定的人事物產生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自我對話害怕採取行動? 甚至,我們為什麼怕高?怕蟑螂?怕蜘蛛?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都曾經有過害怕的經驗,例如在黑暗中獨自行走、看到蜘蛛或蛇時的反應等等。這些都是恐懼的表現。恐懼是一種情緒,它可以幫助我們保護自己,但有時它也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進步。在本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恐懼的定義、影響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現。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都曾經有過害怕的經驗,例如在黑暗中獨自行走、看到蜘蛛或蛇時的反應等等。這些都是恐懼的表現。恐懼是一種情緒,它可以幫助我們保護自己,但有時它也會阻礙我們的成長和進步。在本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恐懼的定義、影響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現。
Thumbnail
一般人對特定的環境或事物會產生恐懼心理,例如黑暗、高處、水中央、火等產生自然的恐懼反應,面對陌生的少見的事物害怕被傷害。這些恐懼源於人類在原始社會在野外生活的狀態,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恐懼反應透過產生適當的行為反應來為生存提供協助,因此它在整個演化過程中一直被保留下來。個人的恐懼不僅取決於
Thumbnail
一般人對特定的環境或事物會產生恐懼心理,例如黑暗、高處、水中央、火等產生自然的恐懼反應,面對陌生的少見的事物害怕被傷害。這些恐懼源於人類在原始社會在野外生活的狀態,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恐懼反應透過產生適當的行為反應來為生存提供協助,因此它在整個演化過程中一直被保留下來。個人的恐懼不僅取決於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安全感。對於金錢的安全感、生存危機的安全感、職涯發展的安全感、愛與關係的安全感。 現今主流的心理學認為,安全感是嬰兒時代就開始培養的心理素質,而隨著我們身心的成長會漸漸茁壯。
Thumbnail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安全感。對於金錢的安全感、生存危機的安全感、職涯發展的安全感、愛與關係的安全感。 現今主流的心理學認為,安全感是嬰兒時代就開始培養的心理素質,而隨著我們身心的成長會漸漸茁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