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Ryan Hutton on Unsplash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許多忙碌的現代人一樣,已經很久,都不曾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了呢?
邀請你,在閱讀文章的此時此刻,暫停一下,花點時間專注自己的呼吸:試著感受呼吸時每一次緩慢的吸氣、吐氣,感受胸口、腹部的起伏,感受氣流通過呼吸道時的清涼。
試著想像,紅血球攜帶著氧氣,隨著血液流遍全身,將生命必需的養分送往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試著閉上雙眼,動動你的手、動動你的腳趾,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覺察一下它們的位置、它們當下的感受,可能是有點癢、有點麻、有點緊繃、有點放鬆,也可能因為溫度、濕度的變化有冷、熱、悶、乾爽各種不同的感受。
現在,當你睜開雙眼,是否有一點「找回了自己的身體」、「與身體重新建立連結」的感覺?
請你再試著想像、感受一下,在你有形、可見的身體之中,有一股豐沛的能量在不斷的循環、流動,這是你生命的力量,也是你的內在身體。
托勒說,內在身體是介於外在形相與真實本相(即真正的我)之間的門戶,如果我們能夠安住自己的內在身體,向內求索,就能夠從「無意識」的痛苦中解脫,進入「有意識」寧靜平安的狀態。
外在的世界紛紛擾擾、變化不斷,隨時都有可能挑起自身「小我」的反抗(也就是對於自己身分認同的過度執著),並衍生出種種情緒反應和隨之而來的苦痛。如果我們能夠安住內在身體,就不容易和外在的的負面能量產生共鳴,那麼,即使這些負面能量偶爾進入我們的身體,它們也將很快穿透、離開,不會累積下來造成長期的傷害。
那麼,我們該如何連結並安住自己的內在身體呢?其實很簡單,方法就是我們在一開始做過的,有意識的專注呼吸。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過度使用心智,最終容易造成自己被心智所掌控,與內在身體的連結被切斷。因此,在使用心智的同時,懂得在思考與默觀之間做切換是很重要的,適時地進行默觀(例如專注呼吸、冥想、靜心、瑜珈等等),讓自己隨時與內在身體、與意識相連結,不但能夠讓我們的心智更「清明」,也會讓我們在寧靜、平安的狀態下,擁有更豐沛的創造力。
同樣的道理,托勒建議我們在聆聽他人說話的時候,不要只用心智去聽,而是用「整個身體」,也就是一面聆聽,一面感受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以「心智」和他人交流、建立關係,容易流於表相、過度自我中心,也容易造成衝突和爭執;保有與「內在身體」的連結,就能創造出一個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真正的聆聽到他人,彼此的關係也才會真正的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