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先於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你說出任何話之前
必須先在腦中翻攪騰動一陣子
經過完全的消化與咀嚼
徹底變成你懂、你相信對象也會懂的語言
轉化成文字
再透過嘴巴口頭表達輸出
當然這還需搭配根據場合、對象、時機等外在因素
做出調整應變
但三思而後“言”是絕對不會錯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你做了某些人可能認為不對、無法苟同的事情時
當你疲累厭倦時
我們到底在追討、探找什麼呢?
如果你夠有包容性、度量夠大
我們都知道
我們常常在矛盾對立的衝突下生存、產生思想
在你做了某些人可能認為不對、無法苟同的事情時
當你疲累厭倦時
我們到底在追討、探找什麼呢?
如果你夠有包容性、度量夠大
我們都知道
我們常常在矛盾對立的衝突下生存、產生思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七、跳樓大拍賣,打開嘴、想像來 說話其實是一種放聲思考。本來存在心裡只有模糊概念、或簡化版關鍵詞句,都可以經由「說話」來重組成一段邏輯緊密的論述,甚至接續開發出更進一步的創意。就如同我現在坐在電腦前敲打這些文字,也必須時常重複念誦前後段落的關聯句子,也許這念誦只在心裡默念,但是對腦子來說,這也是一
腦中明明有許多想法,但臨時被點名發言時,卻說得零零落落的。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因為,在說話之前,缺乏將想法化為語言的訓練!這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秒回表達力》中提出的言詞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書寫對於表達能力的幫助。
Thumbnail
如果對方是第一次聽你說,不僅要聽懂你說的,還要嘗試理解並融會貫通才會覺得合邏輯,這過程有人聽到一半就開始恍神,因為還在思考你剛才說的內容。 因此你要觀察對方神情,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做一個小結,幫助對方消化,不要只問有沒有問題,因為對方可能不知道該問什麼。 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序 當你肩負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七、跳樓大拍賣,打開嘴、想像來 說話其實是一種放聲思考。本來存在心裡只有模糊概念、或簡化版關鍵詞句,都可以經由「說話」來重組成一段邏輯緊密的論述,甚至接續開發出更進一步的創意。就如同我現在坐在電腦前敲打這些文字,也必須時常重複念誦前後段落的關聯句子,也許這念誦只在心裡默念,但是對腦子來說,這也是一
腦中明明有許多想法,但臨時被點名發言時,卻說得零零落落的。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因為,在說話之前,缺乏將想法化為語言的訓練!這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秒回表達力》中提出的言詞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書寫對於表達能力的幫助。
Thumbnail
如果對方是第一次聽你說,不僅要聽懂你說的,還要嘗試理解並融會貫通才會覺得合邏輯,這過程有人聽到一半就開始恍神,因為還在思考你剛才說的內容。 因此你要觀察對方神情,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做一個小結,幫助對方消化,不要只問有沒有問題,因為對方可能不知道該問什麼。 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序 當你肩負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