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二章)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這樣就有了醜;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
在沒有選美比賽以前,學生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年輕就是美」;上班族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健康就是美」;老年人問我什麼是美,我說「自然就是美」。
一旦開始各種選美比賽之後,年輕、健康與自然都變得無關緊要,因為大家一談到美,就被少數明星人物獨占了,他們代表美的標準,然後放眼四顧,到處都是醜人。
美是如此,善也一樣。譬如,張三每年捐一百萬給孤兒院,成為大家推崇的善人;然後我沒有辦法像他一樣,我就無法成為善人。這不是很讓人泄氣的想法嗎?
老子提醒我們:一切價值都是相對的,所以不必執著於外在的評價方式。他接著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六對名詞都是相互對照才有意義的。
既能相互對照,就表示彼此是相對的,也因而沒有任何固定的或絕對的判準。我們只要珍惜自己,自然不難肯定在自己的身上也有美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