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安穩自己,從平息安定情緒內亂開始(本篇為給新讀者試讀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怎麼他的事情你都有義務要聽,有責任要回應,可是當你要說些自己生活上的遭遇,他卻立刻採取關門的姿態,拒絕聆聽...

這樣的人際現象,其實給了我們一個徵兆,也就是你的這個對象,他把你當作一個陪伴他承擔生活各種遭遇,及各種不舒適情緒的照顧者,而且是一個完美的照顧者。就像是神佛一樣,不會有屬於人性的感受及需求,不會有屬於個人想要抒發的情感,你之所以存在,單單就是為了滿足他、回應他的需求。

空虛的人內在虛弱,一個外在訊息的干擾都足以讓內在當機

那麼這一個對象?他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非常大的可能性,他處於一個孩子般的心理狀態,他只想抒發,覺得世界上的別人,都有義務來接受他釋放出來的訊息。然而,其他人不該把自己內在的感受跟需要,具有情緒壓力的成分,來要讓他承擔,那是他承擔不了的。所以,他不想管也不想理會。

別人有需求,需要他的回應或照顧,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也會造成他的情緒上的壓迫感。

孩子心理狀態,情緒常會大亂

我們常常看見內在虛弱的人,也就是猶如無助無力小孩的人,他單單hold住自己的內在情緒,就已是相當困難的事。就像孩子一樣,遇到任何突如其來的干擾,都會產生驚嚇、恐懼、不安或焦慮,若再加上一些任務和要求,有些孩子甚至會產生退縮和逃避反應。

若是有這樣心理狀態的成人,遇到更多外界的需求、外界的訊息和指令,就會產生方寸大亂,內在就像是風雨交加的夜晚,看不清方向。所以,內心越亂,就越需要有人指引,越需要有人安撫,也常需要把內在的壓力外拋,才會感到內心的平靜。

然而,問題來了,誰能是他永恆的安撫者、回應者和引導者呢?

不外求的先決條件,你能自處

所以,我們的人生總有一刻,會讓我們明白,我們要能承擔更多及更大的生命責任,需要先從自我安頓的能力開始。也就是,任何處境情境,你要能先自處。

自處的能力,不在於你多有學歷、成就,或是頭銜,你就能學會或擁有的。

而是你內在對於支持自己、回應自己的能力,有多穩定?

當你遇到外界的訊息,你不是一下子就讓訊息打擾進你的心,而是先把這訊息,放在內在心理有段距離外的位置,試著思考及辨識這個訊息是什麼?有什麼影響?與誰有關?以及與自己的關聯是什麼?

當你在思索時,發覺內在已有情緒引發,你要試圖回應自己的情緒。回應自己情緒的作法是:

  1. 辨識及標定自己是什麼情緒(例如是煩躁、憤怒,或是不平)
  2. 覺察情緒是從哪一個環節或冒出想法而產生呢?(例如認為:對方又再針對我了)
  3. 先同理支持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知道我現在感到很生氣,覺得事情又是針對我的,這讓我感到煩躁或不平,但我可以先深呼吸,了解事情情況後再來說)
  4. 試著了解客觀事實的情況,必須澄清或是核對的部分,要試著為自己去溝通或說明
  5. 澄清或核對及說明過後,再繼續完成調節情緒,及安頓情緒(例如:剛剛真的很不舒服,也覺得很不安,但事情先到這裡了,我可以慢慢的讓心情沈澱下來)

也就是說,要成為一個有能力陪伴及協助自己去面對外在訊息及干擾的人,要有能處理訊息及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raw-image


內亂,是耗竭的來源

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處理外在來的訊息,也沒有能力安撫安頓內在的情緒,那他的內在會像是一個暴風中心,無法風平浪靜。

人內建的內在處理器,就是我們大腦裡的理性和感性,理性負責處理認知訊息,感性負責處理經驗和感受,無論是理性和感性,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做出我們和外界互動和相處時,最適切的反應,並且有利於我們內在的安穩。

若是理性和感性,在處理我們生活的大量訊息及經驗時,時常訊息錯亂、沒有辦法維持秩序,同時無法篩選及決策,又難以處理消化內在引發的大量情緒波動,那麼,長期的內耗下,此人的內在處理系統會失功能,無法運作得當,除了會誤解誤判情勢之外,還可能產生錯亂的行為反應。久而久之,內在的能量耗損嚴重,造成了身心個個方面功能的延宕及失常。

情緒安頓,是一個人得力的關鍵

情緒,在我們人生裡的運作很重要。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兇險環境的存在;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適時保護自己的安全;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避開一些有害物體;因為有情緒,我們對日子有期待也有希望...

但是,若情緒,這與生俱來的內建功能,我們不學習加以駕馭及加以管控,就像是一直沒有受到適當教育的孩子,沒有行為的管教,也沒有合情合理的引導,更沒有協助孩子,如何呈現及表達自己,才不致於傷人傷己,那麼,這個孩子的狀態,成長的一路上與這世界互動、與他人相處,都會倍感挫折及艱辛。

情緒,就像是你內在的一個孩子,他有原始的情緒能量,他有創意性,他有各種情緒表達的天賦,但是,重要的是,你是培育它成為生命裡一個重要助力?還是任由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情感暴風圈?不只操縱著你生活中的心理狀態,也操縱支配著你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及關係面貌?


raw-image


圖片來源:PEXEL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23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01/2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負責,但往往是「為別人負責」,而不是好好為自己負責。 好好為自己負責,是包括能妥善運用自己的身體資本、時間、能量,管理自己的資源,發展好自己的能力。這當中包括需要用幼年到成年期的成長時間,為自己學習如何在生存與生活中獲取平衡。 不僅是自己的體能、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5/01/2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負責,但往往是「為別人負責」,而不是好好為自己負責。 好好為自己負責,是包括能妥善運用自己的身體資本、時間、能量,管理自己的資源,發展好自己的能力。這當中包括需要用幼年到成年期的成長時間,為自己學習如何在生存與生活中獲取平衡。 不僅是自己的體能、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4/08/31
愛自己,是一切的基礎,特別是我們與外界他人的關係。不愛自己的人,或懷疑自己值得被愛的人,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即是容易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尤其是被操縱和被羞辱的情感關係裡。不愛自己的人,基本內在核心設定是:「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差的」、「我有很多不足和問題」
Thumbnail
2024/08/31
愛自己,是一切的基礎,特別是我們與外界他人的關係。不愛自己的人,或懷疑自己值得被愛的人,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即是容易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尤其是被操縱和被羞辱的情感關係裡。不愛自己的人,基本內在核心設定是:「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差的」、「我有很多不足和問題」
Thumbnail
2024/07/22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2024/07/22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情緒不是敵人,他只是內在需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因為成年了,所以可以在當下轉而面對其他人事時可以快速地轉換情緒和心態,但依然需要回頭關注它的存在,還有情緒出現的原因,如果讓它過了就算了,就會不斷的累積,不斷的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在內在需求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可能引發的是崩潰或憂鬱。
Thumbnail
情緒不是敵人,他只是內在需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因為成年了,所以可以在當下轉而面對其他人事時可以快速地轉換情緒和心態,但依然需要回頭關注它的存在,還有情緒出現的原因,如果讓它過了就算了,就會不斷的累積,不斷的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在內在需求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可能引發的是崩潰或憂鬱。
Thumbnail
「靠!他這樣太可惡了吧!這件事情絕不能這樣放過他!」 我想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像上面這樣的經歷。你自己都能很好的處理負面情緒,但身邊的人遇到事件時,你想幫他出口氣卻頻頻被阻止。 「算了啦...遇到這種事情算我自己衰」 「所以你不追究?你就這樣任由他繼續囂張嗎?」你瞪大眼睛問。
Thumbnail
「靠!他這樣太可惡了吧!這件事情絕不能這樣放過他!」 我想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像上面這樣的經歷。你自己都能很好的處理負面情緒,但身邊的人遇到事件時,你想幫他出口氣卻頻頻被阻止。 「算了啦...遇到這種事情算我自己衰」 「所以你不追究?你就這樣任由他繼續囂張嗎?」你瞪大眼睛問。
Thumbnail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中仍然有其他的部分。有他想做的事情,有他的夢想,有百無聊賴的打混時間,有他說起來會眼睛閃閃發亮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困擾好像籠罩、吞吃了這個人,或許身邊的人,或甚至當事人自己都忘記了這些被疾病抓住以外的時間,因此記得他還是一個人,也幫助他記得,我覺得也是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中仍然有其他的部分。有他想做的事情,有他的夢想,有百無聊賴的打混時間,有他說起來會眼睛閃閃發亮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困擾好像籠罩、吞吃了這個人,或許身邊的人,或甚至當事人自己都忘記了這些被疾病抓住以外的時間,因此記得他還是一個人,也幫助他記得,我覺得也是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親愛的,關於人際關係,我第一個建議反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在穩定感,不需要太過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當感覺到恐懼、擔憂、害怕憤怒時,整理自己與自己周遭的環境,讓自己先感覺到安全與穩定,反而是在人際關係上最需要的。 向內轉還包括探索自己,包括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語詞而生氣,會因為什麼樣的壓力而情緒飲食,探索自
Thumbnail
親愛的,關於人際關係,我第一個建議反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在穩定感,不需要太過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當感覺到恐懼、擔憂、害怕憤怒時,整理自己與自己周遭的環境,讓自己先感覺到安全與穩定,反而是在人際關係上最需要的。 向內轉還包括探索自己,包括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語詞而生氣,會因為什麼樣的壓力而情緒飲食,探索自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