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戲外,技藝的傳承。

2023/05/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偶戲之家》國際版正式海報
甫摘下第73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法國導演菲利普·卡瑞(Philippe Garrel),在他個人的第26部作品裡,仍帶著強烈的自傳性色彩,與對「電影」這門藝術的強烈隱喻。在這套「家庭」電影裡,路易·卡瑞(Louis Garrel)、埃絲特·卡瑞(Esther Garrel)以及莉娜·卡瑞(Léna Garrel)三位「卡瑞」家人均參與了演出。
電影《偶戲之家 The Plough》(Le Grand Chariot),在法文上除了代表北斗七星之外,同時也作為劇中一家人的家族事業「木偶戲」的劇團名稱。菲利普·卡瑞在劇中特別安排了一名父親Simon的角色,作為這個家族事業的起承與延續;可惜戲才演到一半,Simon就過世了。而菲利普·卡瑞在這個分身的喪禮上僅安排了他的家人,以及兩位年長的粉絲來向他道別;某種程度展現了這位導演的幽默,也是「挖苦」自己的一種形式。
菲利普·卡瑞終究還是那一位菲利普·卡瑞,是《餘音不再》、《安那其戀人》以及《黎明前與妳相遇》那位愛情至上,遊走於理想與道德邊緣的法國新浪潮導演。「你不能過度仰賴愛情,但也絕不能沒有愛情。」相戀,失戀,出軌,迷戀,在瞬息萬變的戀人世界中沒有什麼是絕對;大概最能說明菲利普·卡瑞的「愛情」宗旨。
《偶戲之家》劇照
在《偶戲之家 The Plough》裡,擔任家族偶戲團裡的佈景繪畫師Pieter,很快地就背著剛生產的妻子Hélène找上劇團裡另一位年輕的操偶師Laura。看在Louis(路易·卡瑞 飾)眼裡,當然不捨Hélène的處境;兩人很快地發展出另一段感情。熟悉法國愛情片、或菲利普·卡瑞導演作品的觀眾,對於這樣的劇情轉折應該不會太難理解與消化。他對於自己電影裡角色的雕塑,通常抱持著一種極其淡漠、不涉入、旁觀疏離的態度;在《偶戲之家 The Plough》裡如是。
《偶戲之家》劇照
再回到木偶戲身上。菲利普·卡瑞在電影裡將「偶戲」取代電影導演一職;父親Simon是整個偶戲團的靈魂。當父親離世,劇團的靈魂只能仰賴家族其他成員延續香火。而第一個出走的人正是後來大紅大紫,成為法國影壇舉足輕重的電影明星路易·卡瑞。在電影裡,Louis演的是他自己;希望藉由演出「哈姆雷特」來讓自己在劇場界佔有一席之地。
木偶在歐洲人的記憶裡,它具有惡魔、精神病或其他惡性能量管道的象徵。而在電影《偶戲之家 The Plough》裡,只被導演菲利普·卡瑞拿來當作觀眾與藝術之間的鴻溝;它不具任何靈學或玄學意識,反而成了「電影」與「導演」自身的隱喻。
我一直都認為菲利普·卡瑞的電影,很難找到新的觀眾。他賴以為生的藝術方式,帶點不合時宜與老生常談,卻又是那麼地迷人,甚至甜膩。當新的觀眾想要進入他的電影「視」界,通常必須跨過某種門檻,亦或理解菲利普·卡瑞是如何的自溺與自愛。
導演菲利普·卡瑞(Philippe Garrel)
《偶戲之家 The Plough》拿到了「最佳導演」,只能說影展的評審仍願意信服這名74歲導演說故事的方式;以及他搭設、鋪陳場景,場面調度的功力。有一種「老派」的浪漫逐漸消逝於21世紀的浪漫愛情電影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速運行的多巴胺與複雜的愉悅感。上述因子,不是菲利普·卡瑞所能、或願意探討「愛情」的方式。若觀眾硬生生地以偏概全,不如拿《偶戲之家 The Plough》比較看看去年坎城的《美好的早晨》(One Fine Morning);你會發現菲利普·卡瑞仍值得再拿到一座導演獎。
2023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偶戲之家 The Plough
chez Ethan
chez Ethan
台北直男,附有各種伊森處方,音樂、閱讀、電影診斷與使用說明書。喜歡影展片、嗜讀歐美文學,音樂從簡處理;毋須要向誰證明自己會聽音樂。文字偶爾出現在《周刊編集》;歡迎邀稿(藥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