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值化之鬼-讀書心得-1

數值化之鬼-讀書心得-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書名:數值化之鬼。

作者:安藤廣大。

書封標語: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心得章節:前言─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

Hi!這是本人脫離學生時代後第一次寫讀書心得,但我想自己寫了那麼多故事,讀書心得應該是一件能辦到的事。本書作者我們就尊稱為「安藤老師」,以便做於區分。

《數值化之鬼》看似是寫給企業管理者或是業務人員看的,但其中蘊含的知識是現代人極度缺乏的。

本書章節分別為:前言、序章、第一章至第六章,一共八章。

先行告知,本人寫讀書心得並非只想要簡化內容,我會視內容進而添加自己的想法,畢竟我就是個主觀意識的人。

※我為何會買這本書?

某日,當我在書店閒逛的時候,看見了這本《數值化之鬼》,書封背面的一句話讓我直接拿去結帳!

「現今社會言語過剩,但數字不足!」這句話讓我十分震撼,因為安藤老師直接戳中了我對現代人溝通過程中的痛恨之處─極其不精準。

請諒解我使用如此偏激的詞彙,但我真的無法逃避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或許多數人從未察覺這件事,但它卻天天出現,甚至只要與人交談就一定會發生,這件事叫做:無效溝通。

如果我們嘗試紀錄一天中自己與他人的交談,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供三小。

現代人用語言溝通的通病,我認為如下:只有情緒沒有說明、無意義的重複、沒有核心內容的聊天、以訛傳訛、捏造事實、不好意思打斷對方的尬聊……(我好像無法全部舉例)

這些都只是用語言溝通出現的通病,如果再加上文字溝通,那簡直就叫災難。

※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

安藤老師在前言的開篇即點明重點:我們必須學習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

過去幾年,有超過3000家日本企業引入「識學系統」,用來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所謂的「識學」又稱意識結構學,是用來釐清組織內的誤解及錯覺是如何發生,又該如何解決的一種學問。

為了展現對文字的理解,我來幫大家翻譯上一段,言簡意賅地說就是八個字:看清本質、勇敢面對。

首先我們先來解析何謂「數值化」?最簡單的翻譯就是:量化。但我覺得少了點精緻,我個人將它翻譯成:合理的量化。

比如說A一個月的平均業績是10件案子或是總金額20萬,身為主管該如何要求他進步?

下個月完成100件案子、總金額200萬!(各位,這叫做夢,不叫做業績)

下個月完成11件案子、總金額22萬。(我覺得這合理多了)

試想看看,兩萬元的差距平攤到10件案子中,就是每一件增加兩千元,這屬於可能達成的目標。

我知道,看到這裡肯定身為主管的讀者心中想說:對呀!我就是這樣輔導我的下屬,但他就是不進步啊!我勞心又勞力都快把自己搞成憂鬱症了!

對此,我只能說抱歉。本書不討論情緒,抑或者是說先搞定數字,才能穩定情緒,多數職場中都是情緒搞砸了一切,而不是數字。今天你努力輔導A,但是A始終無法進步,這是A的問題,不是你的。

我們永遠無法代替他人去解決他人自身的問題,就好比說月考的時候能不能讓老師代替你考試?

如此說明看似冷酷無情,但經歷過職場的人應該都能明白,我們都應該要心存良善,但當今天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自己的責任時,每個人都是在過江的泥菩薩。倘若我們有餘力,就不要吝嗇伸出援手,但如果自身難保,請三思。

這就像一支守城軍隊一樣,每一個士兵都有自己該做的事,如果多數人都在拖累同袍,那麼最後遭殃的將會是整座城池。

扯遠了,我們拉回來繼續談論數字對我們的影響。

※除數字以外的,其他應排在最後面。
※任何時候,都先以「數字」來思考。

安藤老師提到:除數字以外的,其他應排在最後面。本書在此用到了數字對於藝術家的影響。

的確,數字能衡量生活大小事物,但數字能否衡量藝術?

我想,多數人肯定認為,數字無法衡量藝術!但我必須說,數字的確能衡量藝術!這是千真萬確的!

就從我擅長的文字領域說起,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唐詩」能立於中國文學的頂點?(至少我這麼認為啦)

真的是因為那個時代天才如雨後春筍嗎?

詩之所以能在唐朝發展到鼎盛,我認為有兩種,第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第二:有固定的模式。

第一點我想就不用特別解釋了,就是皇帝喜歡全國就喜歡。

第二點就是唐朝對於詩的書寫要求,有規定的字數、句數、押韻、對仗。

試想今天武則天在你面前,要求你在一刻鐘內完成一首七言律詩,若你完成就是富貴加身,失敗了就是人頭落地。

你只有五十六個字的機會!五十六個字!你如何在這五十六的數字下挽救自己生命,嘔心瀝血之作,當是如此吧!

因此誰還能說數字無法衡量藝術,再者現代藝術不都時刻與數字掛勾嗎?(好啦,我也沒興趣再多諷刺什麼。)

又扯遠了,真是抱歉,一提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總是忍不住多寫了幾行。

我要說明的是:如果忽略數字,我們不僅會讓目標模糊,先正視數字才是成長的開始。我們必須狠下心面對自己的數字,以及數字告訴自己的不足之處。

※數值化並不是為了要讓人「安心」。
※可以用來消除彼此間的「誤解」。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經常把「數值化」誤解成能讓人安心的東西。我想各位在年終會報的時候,應該感觸良多吧。

現代人經常說著一句:數字會說話。

說真的,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以為大人們是不是有幻覺,數字怎麼會說話呢?長大後才知道,這是一種形象化的修飾。

可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再更精緻一點,叫做:數字不但會說話,還會騙人!

試想,今天我們將報表提交上去,然後開始口若懸河般地吹噓數字,這是有意義的嗎?我們只講業績相較於去年有所成長,但對整體成本增加卻避而不談,連最重要的利潤都已經倒退,可我們依舊感到安心。

為什麼說數字能消除誤解?

安藤老師提到:數字是一種客觀事實,不論誰來看都一樣。

我想很多人都曾遇到過下述情況。

「吃飽了嗎?」

「我只吃了一點點。」

這個「一點點」真的很讓人惱火,你他媽吃一頭大象也能是「一點點」啊!你怎麼不說自己剛剛吃了一架太空梭!

這就是我很討厭的「溝通不精準」,因為不夠精準,別人就會誤解進而腦補,最後造成無法正確傳遞訊息。

※數字能夠斷開「情緒」。
※現今社會的弊病,「言語過剩」但「數字不足」。

這句話我們能時常聽到─上班的時候不要把「情緒」帶來職場!

各位我可以很真誠地告訴你們,這句話就是一坨狗屎,百分百的狗屎。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試想一下人什麼時候才會沒有情緒?我個人認為只有一種時候─人死的時候。

但凡是人每時每刻,甚至是在作夢的時候都有情緒,請問上班的時候要如何沒有情緒?把腦袋放在家裡嗎?(每個人都是帶著情緒來上班的啦!)

人們會這麼說不就是因為對「情緒」這兩個字帶有負面印象!快樂也是情緒啊!冷靜也是情緒啊!熱情也是情緒啊!人們怎麼不說:請你不要帶著熱情來上班。

我知道,這又是一種文字語言的形象化,但我真的很厭惡。我們與其說出那句狗屎,倒不如精準地告知對方:上班的時候,請降低你的情緒敏感度。

為何安藤老師會說:數字能斷開情緒?

我是這麼認為─當人們在討論公事的時候(不限於職場),經常會無意識地希望對方覺得自己有付出很辛苦,而出現許多情緒詞彙,但當討論的過程中參雜了太多這種情緒詞彙,整個討論重點就會從提升業績變成個人辛勞甚至是互揭瘡疤,這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就是一群人在抱團取暖。

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公事的時候,請減少情緒詞彙,直視符合現況的真實數字,如此一來整件事才能有所進展,而不是陷入相互的虛假吹捧或是唇槍舌戰。當我們直面數字的時候就能清楚了解,情緒是如何影響自己做出離譜的判斷,這絕對不只在金融交易中才會出現。

如果你是想要實事求是,那麼就別擔心他人覺得你一天到晚計較數字。因為你正在做「自己該做的事」!

當然啦!在要求數字的時候,態度不要太機巴就好,這很重要。

※「自我」往往顯露於數字之後。
※數字能夠讓我們徹底「客觀」。

我們打從出生開始,什麼時候會開始體會到「數字」對我們的影響力?

沒錯,就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張試卷!

小時候我也曾經很疑惑,為何大人要一直用成績(數字)來衡量我們的學習狀況?

因此才會產生那一句鬼話─數字不能代表一切!

沒錯,數字不能代表一切,但能反應出許多狀況,例如:粗心大意、理解不足、銜接不良、觀念模糊……等等等諸多問題。

當我們看見眼前慘不忍睹的成績時,有人會選擇視而不見繼續玩樂,有人會選擇奮發向上積極努力。這兩者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但當我們選擇想進步的那一方時,我們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勇敢面對你的數字,接著開始在數字上要求自己,在達成既定目標之後,你才會認識不一樣的自我。追求數字的過程中往往都能顯露真實的性格與自我,更是了解自身優點的路徑。

試想,如果奧運會或世足賽中完全沒有數字,那還有看頭嗎?賭局還賭個屁啊!

我曾經寫過一篇〈主觀與客觀的狗屎現象〉,大意是說:對我而言只有主觀,沒有客觀,客觀只是一種既定事實。數字就是讓我們更靠近「既定事實」。

講了這麼多關於「數字」的好處,難道數字就沒有缺點嗎?有一件不爭的事實擺在眼前─數字帶給我們很大的壓力。

從小孩到大人,幾乎每一個人都因為數字而感到壓力,就是成績與金錢。這是用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都無法掩蓋的事實。

可我們是否想過,究竟是「數字」帶給我們壓力,還是「不合理的數字」帶給我壓力?

如果對於數字只是一昧地追求與吹捧,最終呈現的數字也會失真,我們必須了解數字最強大的用途,在於「如何使用這個工具」,而不要錯把手段當成目的。

你的目的是要過上好生活,因此賺到一筆錢只是一種手段。

你的目的是要成為高材生,因此考滿分只是一種手段。

媽呀!這才第一篇心得我就寫了三千多字,後面的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avatar-img
Alex Lin的沙龍
3會員
63內容數
你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生活中所有的理所應當,其實都來自於你的主觀意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ex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意:我們都不曾理解時間。   本來是要討論一個在農曆年想出的想法,叫做「易經的秘密」,但其中牽扯到時間的概念,我認為還是先談談我自己對時間的看法,下一篇再討論關於我對易經的看法。   什麼叫時間?這裡我們不談論光速不變、不談論時間膨脹、更不用說狹義相對論中的同時性。   在大多數人的腦
大意:這兩者必須兼容並存。   這個題目是我看電影《奧本海默》時想到的。劇中當美國得知德國科學家發現核裂變時,奧本海默堅稱不可能,但同事立刻在隔壁實驗室搞出核裂變,讓奧本海默徹底傻眼。   身為實驗物理學家的同事,勞倫斯笑道:「Theory will take you only so far
大意:唯有自私,才能獲得專注;唯有專注,才能理解自私。
大意:我們都不曾理解時間。   本來是要討論一個在農曆年想出的想法,叫做「易經的秘密」,但其中牽扯到時間的概念,我認為還是先談談我自己對時間的看法,下一篇再討論關於我對易經的看法。   什麼叫時間?這裡我們不談論光速不變、不談論時間膨脹、更不用說狹義相對論中的同時性。   在大多數人的腦
大意:這兩者必須兼容並存。   這個題目是我看電影《奧本海默》時想到的。劇中當美國得知德國科學家發現核裂變時,奧本海默堅稱不可能,但同事立刻在隔壁實驗室搞出核裂變,讓奧本海默徹底傻眼。   身為實驗物理學家的同事,勞倫斯笑道:「Theory will take you only so far
大意:唯有自私,才能獲得專注;唯有專注,才能理解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