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手沖咖啡悶蒸原理!悶蒸的秘密與你不得不知的沖煮技巧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i 大家好,我是阿迪🎤
相信有接觸過手沖咖啡的人,對悶蒸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很多經驗老道的咖啡師,也都會說「悶蒸悶的好,沖煮沒煩惱。」
究竟悶蒸的原理是什麼?手沖咖啡時該怎麼悶蒸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悶蒸的秘密!

什麼是悶蒸?

悶蒸是身為手沖咖啡新手一定需要了解的一個重要咖啡沖煮步驟,也有人稱為預浸、或預浸潤。悶蒸 (Bloom) 是咖啡粉與水接觸後,咖啡粉浸濕並快速釋出二氧化碳的過程。
悶蒸的過程咖啡吃水並快速釋出二氧化碳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粉中的氣體會被釋放出來,因此會看到咖啡表面有大量的排氣、冒泡的狀況,也會發現整個咖啡粉向外膨脹了起來,這個狀態看起來真的超療癒。
悶蒸除了讓氣體快速釋放出來以外,水也會透過毛細作用進入咖啡粉所有的隙縫中。
沒錯,就是一個從外往內移動的過程!
水與水之間有內聚力,這是為什麼兩滴小水珠可以互相連成大水珠;而水和咖啡粉之間有附著力,這就是為什麼水能夠完全浸濕咖啡粉。毛細作用就是結合了內聚力與附著力,讓水可以漸漸浸濕咖啡粉所有的隙縫,就好像我們拿一張衛生紙,把桌上的水吸上來一樣。

為什麼手沖咖啡應該要悶蒸?

悶蒸是咖啡粉浸濕、並快速釋出二氧化碳的過程,這兩件事情對於手沖咖啡來說都非常重要:

排放咖啡粉內的氣體

咖啡粉內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是咖啡烘焙過程產生的自然結果。當烘焙後的咖啡豆磨成粉末並遇到熱水,二氧化碳便會迅速釋出,這就是我們在悶蒸時看到的咖啡粉排氣的現象。
在沖煮的初期盡量將二氧化碳完全釋出的好處在於:避免這些氣體卡在咖啡粉內部、阻擋水流;也可以避免在沖煮中後期釋出會降低萃取的穩定性。所以手沖時盡量要讓氣體在悶蒸階段就釋出。
注水的時候會大量排氣,如果悶蒸階段沒讓更多氣體出來,會影響萃取

完全浸濕咖啡粉

水是一種非常懶惰的東西,如果有輕鬆的路絕對不會走困難的。對水來說,流經已經濕潤的咖啡粉隙縫中很快很輕鬆、但要浸濕乾燥的區域很慢很難。
因此,如果今天你的咖啡粉在悶蒸階段沒有均勻浸濕,那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萃取中,水就會先從已經建立好的水道中流過去,造成某些部分的咖啡粉過度萃取、但某些部分萃取不足(甚至還是全乾的!)。
(關於萃取我們改天再寫一篇來跟大家講解🤣)
更重要的是,一但水浸濕咖啡粉,其中的可溶物質就會開始溶解、往外擴散。所以好的悶蒸可以會讓後續萃取可以更完整、更有效率去把咖啡粉中的可溶物質萃取出來。
但也不是所有的沖煮方式都需要悶蒸,例如浸泡式沖煮,因為咖啡粉和水是長時間接觸的,因此有沒有先悶蒸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像是 Hario Switch 這種可以浸泡的濾杯,就不需要悶蒸

手沖咖啡的悶蒸該怎麼做?

悶蒸的重點就是讓所有的咖啡粉都可以吸收水份並排氣,大致上各項參數如下:

悶蒸時間

通常在 30-60 秒都有,會依照咖啡粉的狀態去做調整

加入的熱水量

通常是咖啡粉的兩到三倍,有些手法會用到五倍

悶蒸方式

由內而外均勻的繞,盡可能讓水沾濕每一顆咖啡粉
悶蒸的重點就是讓所有咖啡粉都可以吸收水份並排氣

悶蒸的兩個實用技巧

大家在手沖咖啡時,很容易因為注水穩定度不佳、或因為濾杯的形狀讓悶蒸的品質不好。例如說像錐形的濾杯會讓中央的粉層很厚,發生其實中間的咖啡粉沒有完全浸濕這樣的狀況。
因此這次提供大家兩個實用悶蒸技巧,去提升悶蒸的成功率!

在錐形濾杯中間挖洞

為了讓錐形濾杯的中間、外側的粉層厚度落差不要太大,可以拿出一支湯匙或筷子,在中間挖一個洞。這樣讓中間和外側的咖啡粉層厚度接近、把握內外側均勻注水的原則,就可以在悶蒸時就讓內外的咖啡粉都均勻的浸濕。
在錐形濾杯中間先挖一個洞,讓濾杯中心和外圍的粉層厚度接近

悶蒸完整個抓起來搖

這個做法是在注完水之後,拿起濾杯和下壺,以畫小圈的方式旋轉,強迫水以水平的方式移動。這樣不但可以讓水快速且均勻地分布到所有粉中,也可以重製咖啡粉的顆粒位置、破壞原本的通道,讓後續的萃取均勻度更好。
悶蒸的水注下去之後整個濾杯拿起來水平晃動

悶蒸調整咖啡的風味

在前面的分享中,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悶蒸對咖啡後續的萃取有重大的影響,而悶蒸的時間長短,對咖啡風味的影響也非常大。
悶蒸時間越長,在這個階段溶出的風味物質就越多,也就會讓整體的咖啡味道喝起來更加豐富,喝起來可能也會更濃郁。
因此大家自己平時在家手沖咖啡時,也可以測試不同時間的悶蒸長度,去找到最適合手上豆子的悶蒸時間唷!

歡迎追蹤我們的 YouTubeInstagram ,和我們討論更多咖啡內容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2會員
8內容數
分享各種手沖咖啡的技巧、知識與實用手法,讓你在家也能學習手沖咖啡,提升咖啡沖煮功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