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8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raw-image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觸),追求終極目標——涅槃,所以稱為人天導師。

【佛陀為比丘和比丘尼制定戒律】

對於出家眾,佛陀隨著因緣來制定比丘和比丘尼,戒條以約束他們的身口意,利益修行。戒是趨向解脫的根本,依著戒律如法行持與修行,可以達到諸多禪定的境界和消除眾多煩惱的智慧。戒律是讓佛法延續傳承的重要法寶,有戒律與精進持守的比丘和比丘尼,佛法得以長久不衰。

圓滿戒德後,佛陀會教導止禪和觀禪。

【指導止禪以淨化心意】

淨化自己的心意是佛弟子的理想,因此佛陀指導弟子們修行止禪,平息人們散亂、飄蕩的心。止業處(samatha)的修習是通過正念,讓心不忘失地守住于單一目標上,長期訓練,便能調伏散亂之心。凡夫未受訓練的心,從無始輪迴以來,即四處飄蕩,若不用正念之繩將之拴在禪修的業處上,如呼吸(出入息念),讓其集中,則很容易想入非非,與煩惱相應,甚至走向邪惡,這是心的傾向。

正如《法句經:惡品》第116偈頌所說:

心樂於惡法。

佛陀教導四十種禪修的業處,如出入息念、白骨想、四界差別觀、三十二身分、十遍等,以平息及調伏眾生紛亂騷動的心。

佛陀教導不同的業處,是為了適應眾生不同的根性〔carita〕。對貪根比較重的眾生,佛陀就教導他們觀想,十種死屍腐爛的狀況,或觀察自己的身體,是由三十二不淨的部分,如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肉、腱、骨等組成,這種修習可以協助眾生克服,對自己及他人色身的貪欲

瞋根重的眾生,佛陀教導他們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慈〕是希望一切眾生幸福、快樂;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時心生不忍,希望拔除別人的痛苦。

〔喜〕是隨喜他人的成就與富裕;

〔捨〕是以智慧瞭解到業,是一切眾生的主人或遺產,眾生的得失、苦樂都與業相關,因此產生一種不執著、中捨地對待他人的心境。

對於癡根重及心散漫的眾生,出入息念和地、水、火和風遍是理想的業處。

對於信心強的眾生,佛陀指導他們觀想或隨念佛、法、僧的功德,或憶念自己慷慨大方佈施的功德,以便能激發歡喜心,再由歡喜而生輕安,從輕安而得定。

對於慧根強的眾生,則適合觀生命之無常,死亡隨時隨刻發生的死隨念,或分別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四界分別觀」(界差別觀)。

raw-image

當一切煩躁騷動的心通過心一境性(ekaggatā),統一在單一目標而得以安止,心就會變得集中、輕快、柔軟、易操作、清澈及寧靜。有定的心就能如實知見五蘊或名色的真實本質。正如世尊開示:

比丘,你們應當培養定力,有定力的比丘能夠如實知見。

何謂如實知見?

色的生與滅,受的生與滅,想的生與滅,行的生與滅,

識的生與滅。

——《相應部•蘊品•三摩地經》

因此,在修行的道路上,定的培育至關重要,雖然經典沒有明文規定要達到禪定的境界,剎那定或近行定是基本要求。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時間? 圓滿波羅蜜的最短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中等的期限是八阿僧祗與十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時間? 圓滿波羅蜜的最短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中等的期限是八阿僧祗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