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職場|人不知而不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學時看《論語》,多少有點羊群心理。人讀我讀,當然有看等於白看。除了好多的子曰,也就什麼都看不懂了。坊間對《論語》有許多不同註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南懷瑾《論語別裁》的說法。因為比較人性化,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距離感。也就沒有那麼抗拒了。雖然還是懵懵懂懂,總算是解開了小時候的迷思。所以,即使我偏愛道家思想。每次遇到事業上的重大考驗,我總會溫故知新。希望從中得到安身立命的答案。我最近接受了新的任命感覺很焦慮,就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大概是閱歷深了,今次再讀好似特別有感。讀到某些章節簡直猶如當頭棒喝。寫滿了的雜亂筆記,儼如一堆廢紙。就整理一下吧。揀幾個最觸動我的課題,記錄小小感想。作為小小的職場筆記。
人在職場,誰沒有迷失自我的時候呢?有一段日子,我既沒有彈琴,又沒有看書。大概是太忙太累了。精神時間都被工作花光光。那裡有閒情逸致琴棋書畫呢?當時我的讀物主要是管理有關的英文書。除了應付考試,應付老闆。可說是毫無用處。簡直連書名都記不起來。所以,對我來說。真正有深遠影響的,對實戰有裨益的。還是《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作為《論語》開篇第一章,這一段對我來說太重要了。說來我當年轉職,就是因為那份「人不知」的孤獨感。總覺得無人明白,無人理解。簡直是孤軍作戰。由於老闆接管了新部門。那是一個大家都嗤之以鼻的燙手山芋。而我照例被徵召做救火隊。雖說是自願,但我其實是不開心的。因為地點離娘家太遠了。況且,我每逢星期三放工都要同兩位同事返跳舞班。而且剛剛買了套票。就這樣白白浪費了我兩千大洋。好心痛呀!
遠離了好友,遠離了媽媽。我在新的工作環境,獨自面對一班奇形怪狀又如狼似虎的同事們。每天午飯時間,獨自一人吃迴轉壽司、吃all day breakfast。好友過來開會一同吃飯,我這才開心一點。長期處於孤島狀態的我簡直身心俱疲。加上當時每個月都要去外國出差。安能「不慍」呢?憤怒、抱怨、委屈、糾結、不安的結果,就是辭職。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句反問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分開來看好像沒有關係。學習之道,朋友之道,處世之道。但正如南懷瑾老師說,《論語》是不能分開看的。當然,沒有人知道孔子二千多年前的真正意思。只知道,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又談何容易呢?然而,當我重覆背誦三組說話並一同理解,又好像容易一點喔。首先從學問開始,得到「學而時習之」的「說」(悅),達致「有朋自遠方來」的「樂」。(雖然司馬遷和孔子的寂寞五百年實在令人洩氣)。既然透過學問,早晚會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那麼,將時空拉遠一點。今天孤軍作戰,一個人出差,又有什麼大不了呢?正如南懷瑾老師說:
歷史就是鑑古知今。人家犯了這個錯,自己不要再犯,就是歷史給你的意義。
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作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
隨時隨地學習、體驗、反省,就是學問。這是很難的。真的。但可以慢慢來。一天天進步。自有會心的樂趣。《論語別裁》
新的職位,新的環境。感覺卻是似曾熟悉。其實我不知道今次能不能克服當年的心理關口。畢竟我的心力真的很有限,能不能適應新職位的節奏呢?哎,不管了,就順勢而行吧。如果不知怎麼辦,一個人吃午飯又覺得好悶。就看看《論語》囉。烏龜爬沙慢慢來,循序漸進。說不定有天可以達到「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呢。真的可以嗎?希望可以吧(笑)
avatar-img
100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樂村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月光曲》第三章給我的感覺,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愛情。曲子很沉重。每個緊靠著的琶音,每個沉默的低迴,都是一份很深邃的情感,燃燒著的渴望。有人說,貝多芬的「不朽的愛人」,就是《月光曲》的女主角。可電影推翻了這個說法。是學生還是弟婦?也不重要了。畢竟,三封抽屜裡的情書,是永遠無法寄出的。
總覺得,古典音樂家之中,你可以不認識德布⻄,沒聽過拉赫曼尼諾夫。可貝多芬,你是 不可能不知道的。時至今日,貝多芬,還是很多人如此形容。他很有才華,可才華又及不 上莫札特。他很命途坎坷,可脾氣古怪、性格乖張,是個極麻煩的傢伙。
如果聽歌是一種心情。一個人聽歌,是孤獨,還是快樂?掃著手機,打開歌單,我在音樂之間,來來回回。發現喜歡的歌,複製連結,按下分享。原來,當你仍有一個願意分享音樂的朋友,而他又願意認真聽完你放給他的音樂。是一件孤獨而快樂的事。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月光曲》第三章給我的感覺,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愛情。曲子很沉重。每個緊靠著的琶音,每個沉默的低迴,都是一份很深邃的情感,燃燒著的渴望。有人說,貝多芬的「不朽的愛人」,就是《月光曲》的女主角。可電影推翻了這個說法。是學生還是弟婦?也不重要了。畢竟,三封抽屜裡的情書,是永遠無法寄出的。
總覺得,古典音樂家之中,你可以不認識德布⻄,沒聽過拉赫曼尼諾夫。可貝多芬,你是 不可能不知道的。時至今日,貝多芬,還是很多人如此形容。他很有才華,可才華又及不 上莫札特。他很命途坎坷,可脾氣古怪、性格乖張,是個極麻煩的傢伙。
如果聽歌是一種心情。一個人聽歌,是孤獨,還是快樂?掃著手機,打開歌單,我在音樂之間,來來回回。發現喜歡的歌,複製連結,按下分享。原來,當你仍有一個願意分享音樂的朋友,而他又願意認真聽完你放給他的音樂。是一件孤獨而快樂的事。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從孔子的時代就有生來就知道的人,所以這樣的人並不獨特,反而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從孔子的時代就有生來就知道的人,所以這樣的人並不獨特,反而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