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閒聊 | 《魔戒》的兩三事

2023/06/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沒什麼條理的一些雜記,看到昨天有同好寫「下架朱譯」有感(原本寫在奇幻故事說不完臉書社團的貼文,重貼一份在這邊)。
慕名而買的「鄧譯」版《魔戒》,但沒真的好好讀完
  • 高中的時候《魔戒》電影剛出來,我也不免俗地找了朱學恆翻譯的版本來看。 2000 年代初期除非啃原文書,中文譯本也就只能看這個版本。有好好讀完,那時候其實有點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本書會有如此高度,覺得故事其實很平淡,尤其是結局的部分(少年人血氣方剛比較想看主角與大魔王決鬥)。現在大部分對這本書的印象也還是電影的呈現為主(電影其實省略、改編不少東西,例如:湯姆·龐巴迪 Tom Bombadil 好像就沒出現)。書在幾次搬家的過程中處理掉了。
  • 我「聽說」《魔戒》這部作品是在 2000 年的時候在某個活動看到一個烏克蘭人(已經不記得名字)在讀「 The Silmarillion 」這本書,他跟我簡介這整部作品;我有借來翻看,但除了書名之外完全看不懂,因為是烏克蘭文譯本;後來聯經出版鄧嘉宛女士翻譯的《精靈寶鑽》當然也是很開心地找來看了。這本只看了三分之一左右,不是很好讀的書,就偶爾想到的時候會拿起來看一點。據說簡體中文版有更新一些東西,但我沒有細究。
  • 讀一些《精靈寶鑽》之後我比較能理解為什麼《魔戒》的故事會是那樣子結束而不是某種動作場景的「正邪大決戰」。也比較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 The Hobbit 》(《霍比特人》或者朱譯《哈比人》)比較像是一般人認為的的奇幻冒險故事。
  • 2015 年左右,曾經想找《魔戒》的「鄧譯」來看。後來沒什麼耐性,買了書,只有略翻,沒有讀完任何一本,有些鄧嘉宛女士選用的翻譯名詞例如 Strider 譯為「大步佬」⋯⋯我至今還是很難習慣。講到 Strider 其實我會想到的是 Capcom 遊戲人物的飛龍(某種帥氣的忍者),難免有「《天堂》比《魔戒》早」的笑話感,但對每個人來說,「比較早接觸到」的作品印象畢竟比較深刻。
  • 如果只能看中文,就是有什麼書看什麼書,翻譯的名詞之類的問題,可能就像是 JoJo SBR 的大總統說的「最先舉起餐巾」的人決定了餐桌的禮儀,先做出來的東西有某種強大的優勢。但也有例子如 D&D 地名 Neverwinter ,中文寫「絕冬城」還是「無冬城」?現在三十歲以上的繁體中文使用者可能直覺是「絕冬城」,因為我們小時候看的翻譯是這樣。簡體中文譯本譯作「無冬城」,最近也還蠻常看到 D&D 同好稱「無冬城」,可能因為因為簡中的資料網路上比較豐富。
  • 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到《魔戒》系列與相關的出版品,「對於現代人( 2020 年代)來說可能比較適合當作資料或史料來看」,以現代人的喜好和對故事的閱讀習慣來說,可能已經不是那麼「刺激感官」的故事了(不見得是壞事)。
  • 據說國外出版托爾金的筆記資料《 The History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可以看到《魔戒》三本書其實各自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改寫或重寫——沒有電腦的年代這些東西都是手寫的,某方面來說很珍貴?可以看到作者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但這種更資料性質的東西,就只能得找原文書來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38內容數
2024 年是《龍與地下城》的 50 周年, 2023 年年初,版權所有者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 )的一些針對開放遊戲授權引起的爭議事件之後,筆者覺得在新版( One D&D 或者其他稱呼)出現之前,想對 2018 至今探索《龍與地下城》的一些經驗與想法做個回顧與總結,並尋找之後的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