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裏的黃金傳說?阿里山林鐵塔山裏線踏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位於塔山東側的塔山裏線有著許多神秘傳說,有人說裏頭埋藏著黃金,也有人說藏著阿里山林鐵下落不明的蒸汽火車。藉著阿里山林鐵處舉辦《再建祝山─祝山車站改建紀念活動》的機會,時光土場與長期合作夥伴《鐵道情報》便一同上山進行踏查,接下來就跟著場長的腳步一揭阿里山林鐵廢棄路線的神秘面紗。

raw-image

塔山裏線位於塔山東側,之所以稱為「裏線」是因為與舊稱塔山線的眠月線互為表裡,並以十字分道為分歧點。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的「十字分道」並不是現今眠月線與祝山線分歧的十字分道,而是位於今日大塔山登山口的木棧平台底下,並分歧出塔山線、塔山裏線、對高岳線等路線,呈現十字形而得名。

十字分道舊址,左側鐵道為眠月線

十字分道舊址,左側鐵道為眠月線

依據蘇昭旭老師的考證,塔山裏線在日本時代文獻記載長度為3.4公里,但戰後接收的資料卻顯示為0.86公里。短少2公里多路線被傳說認為路線中斷的地方有一座隧道,裏頭藏著日軍為了應付太平洋戰爭轟炸所疏開的軍事物資,比方說黃金或是現今下落不明的蒸汽火車。然而,至今網路上所搜尋到的資料僅有蘇老師所引用的松本謙一繪製的地圖有提到該座隧道,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所收錄的地圖甚至連這條鐵道都沒畫上,連隧道是否存在似乎都得打上問號,更加增添神秘色彩。為了找尋黃金...呃不是...是找尋傳說中的隧道,在送別祝山車站之後的一行人下午便前往一踏究竟。

舊線入口就在階梯右手邊草叢中,一行人在15:47出發

舊線入口就在階梯右手邊草叢中,一行人在15:47出發


舊線似乎常常有人走,所以路線相當明顯。草叢間也不時出現枕木

舊線似乎常常有人走,所以路線相當明顯。草叢間也不時出現枕木

才剛從步道右側的解說牌鑽入就在地上發現遺留的枕木,看來這條路線廢棄的時間應該相當晚。大夥繞過一旁的咬人貓之後,便繼續沿著路線相當清晰的小徑前進。步行約8分鐘後,路線來到一處小地塹。轉過彎後就可以看到臺大實驗林設置的「金剛鑽柳杉生長量試驗」告示牌,上頭標示這座柳杉林是在1926年栽植。塔山東側的森林自從日本時代便是「大學演習林」的範圍,這裡說的大學並不是栽植當時還沒設立的臺北帝國大學,而是由東京帝國大學(今日的東京大學)所管理。這座供林學研究使用的實驗林地在戰後由臺灣大學接收,目前屬於臺大實驗林轄下的對高岳營林區。

實驗林告示牌

實驗林告示牌

下午四點我們來到一處路堤,鐵軌下方的路基似乎是由木頭堆成,相當地就地取材。因為下切並不深,於是大家紛紛在此擺拍。再往前的路上出現了不少枯倒木,下午16:11我們抵達了廢棄的台車車輪與車軸組,雖然還是可以在鐵軌上滾動,但前方土石掩蓋了路線,可憐的車輪無法跟著我們一起前進。越過土石堆之後,鐵軌不僅出現道岔,右側還出現了重錘式轉轍器閘柄。不過因為前方的路基崩落,一夥人便往上高繞一小段,繞過這段崩塌地。

由木頭堆成的路堤

由木頭堆成的路堤

路上不時出現崩落土石與倒木

路上不時出現崩落土石與倒木

我們在這個疑似場站的的腹地一共找到兩股道,尚不知是僅有交會功能,抑或是本身就是集材地。整座站場長約數十公尺,地上除了鐵軌尚有鋼索遺留,不過除了勉強可見的小徑之外都已被植物覆蓋。站場前方是一處上頭已長出森林的舊崩塌地,當然也就找不到鐵軌等遺物。一行人稍微高繞一段路之後,在一處更大的崩塌地前打住,隱約可見前方出現塔山的東稜線,K長官推測如果有所謂的大塔山隧道應該就在前面,不過因為天色已比出發時暗了許多,只好先打道回府。

過了車輪組後出現一個有兩股道的場站

過了車輪組後出現一個有兩股道的場站

雖然最後沒有找到失蹤的蒸汽火車,但大家在回程途中卻在草叢裡發現一輛機車,成為此行的一大彩蛋。根據同行友人所記錄的GPS軌跡,從舊十字分道到鐵軌中斷處大約800多公尺,大致與戰後接收紀錄相同,看來站場北側的舊崩塌地可能已有75年以上的歷史。傳說中埋有黃金與蒸汽火車的大塔山隧道,或許只能繼續等待有心人前來發掘。

raw-image

參考資料:
1.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塔山線 台灣鐵道的神祕之地
2.GSMBOY流浪貓的攝影記事:被遺忘的百年遺跡-塔山裏線(1916- )
3.Camel 的登山旅遊記事:阿里山鐵路塔山裏線遺跡
4.臺灣總督府營林所,《營林事業一覽》(1939)

探訪時間:2020.10.
完稿時間:2020.10.
本文同步刊登於時光土場Blogg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2會員
222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阿里山林鐵全線於2024年7月6日恢復通車,作者參與了12月17日的中興號專車之旅,記錄了從嘉義至阿里山的沿途風景以及SL31賞楓列車的盛況。文章詳細描述了旅程的過程,包括沿途的景觀、與其他鐵道迷的互動以及一些意外插曲,並表達了作者對於阿里山林鐵復駛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未來阿里山林鐵發展的期許。
Thumbnail
2025/02/02
阿里山林鐵全線於2024年7月6日恢復通車,作者參與了12月17日的中興號專車之旅,記錄了從嘉義至阿里山的沿途風景以及SL31賞楓列車的盛況。文章詳細描述了旅程的過程,包括沿途的景觀、與其他鐵道迷的互動以及一些意外插曲,並表達了作者對於阿里山林鐵復駛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未來阿里山林鐵發展的期許。
Thumbnail
2023/08/02
阿里山林鐵本線自2008年中斷至今已經15年,期間還遭遇八八風災(2009年)與杜鵑颱風(2015年),讓路線全通的希望一再破滅。讓路線全通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前述的後兩次風災中一再發生大坍方的屏遮那前後路段。趁著上山拍火車的機會,場長走訪了從過去到現在都頗為神秘的屏遮那車站,記錄下今日的現況。
Thumbnail
2023/08/02
阿里山林鐵本線自2008年中斷至今已經15年,期間還遭遇八八風災(2009年)與杜鵑颱風(2015年),讓路線全通的希望一再破滅。讓路線全通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前述的後兩次風災中一再發生大坍方的屏遮那前後路段。趁著上山拍火車的機會,場長走訪了從過去到現在都頗為神秘的屏遮那車站,記錄下今日的現況。
Thumbnail
2023/06/05
近年來,行政院積極推動開放山林政策,大幅簡化了入山手續,越來越多人往山上出發。昔日被中國遊客塞滿的阿里山在外國人來不了之下,今日則被大量的國內遊客取而代之。要說阿里山眾多景點中最受歡迎的「秘境」景點,大概非眠月線莫屬!在出發前往這段秘境鐵道跡之前,不妨跟著場長的腳步來神遊這段秘境吧!
Thumbnail
2023/06/05
近年來,行政院積極推動開放山林政策,大幅簡化了入山手續,越來越多人往山上出發。昔日被中國遊客塞滿的阿里山在外國人來不了之下,今日則被大量的國內遊客取而代之。要說阿里山眾多景點中最受歡迎的「秘境」景點,大概非眠月線莫屬!在出發前往這段秘境鐵道跡之前,不妨跟著場長的腳步來神遊這段秘境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每年12月、1月期間是工程開始初期,要走訪年度工作區所有地方,上至山上叢林,下至街頭小巷都要繞過一次,尋找合適的布設圖根點位置,然而這個山坡、登山步道則意外的被我走過,完完全全的是普通人不會走訪的地方呢! 其中在山上的一個路段視野挺好,也碰巧在地上發現攝影師來過的足跡,就是被遺忘丟在地上的鏡頭蓋!
Thumbnail
每年12月、1月期間是工程開始初期,要走訪年度工作區所有地方,上至山上叢林,下至街頭小巷都要繞過一次,尋找合適的布設圖根點位置,然而這個山坡、登山步道則意外的被我走過,完完全全的是普通人不會走訪的地方呢! 其中在山上的一個路段視野挺好,也碰巧在地上發現攝影師來過的足跡,就是被遺忘丟在地上的鏡頭蓋!
Thumbnail
通天的日本神社 同地底的礦坑一起化為遺址 淘金歲月被淹埋了嗎?
Thumbnail
通天的日本神社 同地底的礦坑一起化為遺址 淘金歲月被淹埋了嗎?
Thumbnail
20181117-18 昨天爬完李棟山+.泰平山O型後, 回到李棟山休閒農場全身虛累累~ 吃完晚飯後回到帳篷到頭就睡. 隔天一早天剛濛濛亮便叫醒花花吃早餐邊收帳, 等會兒要開車往秀巒爬芝生毛台山,不能讓隊友等我們收帳等太久啊~ 而我們家的7人座大白車自從2009花花出生那一年跟著我們東
Thumbnail
20181117-18 昨天爬完李棟山+.泰平山O型後, 回到李棟山休閒農場全身虛累累~ 吃完晚飯後回到帳篷到頭就睡. 隔天一早天剛濛濛亮便叫醒花花吃早餐邊收帳, 等會兒要開車往秀巒爬芝生毛台山,不能讓隊友等我們收帳等太久啊~ 而我們家的7人座大白車自從2009花花出生那一年跟著我們東
Thumbnail
【塔關山】(又名大關山),與【關山嶺山】剛好分踞「大關山隧道」(埡口)的兩側,步道風景也大異其趣。 【關山嶺山】登山步道受到日昇東曬、風雨直接吹襲的影響,1.5公里的步道林木較少、幾無遮蔭,且多是陡坡與碎石; 【塔關山】的登山步道則位在拉庫因溪上游避風處,沿途較少裸露岩壁外,反而多是高聳入雲的鐵杉林
Thumbnail
【塔關山】(又名大關山),與【關山嶺山】剛好分踞「大關山隧道」(埡口)的兩側,步道風景也大異其趣。 【關山嶺山】登山步道受到日昇東曬、風雨直接吹襲的影響,1.5公里的步道林木較少、幾無遮蔭,且多是陡坡與碎石; 【塔關山】的登山步道則位在拉庫因溪上游避風處,沿途較少裸露岩壁外,反而多是高聳入雲的鐵杉林
Thumbnail
2022年4月24日一大早即前往名列東北角黃金十稜第二稜的「煙囪稜O型線(約5公里,3至4小時完成)」尋幽探秘。 勸濟堂停車場→煙囪稜步道入口→沿途經過第一、二、三廢煙道→一號煙囪→攀爬之字形山徑→山海大草原→復興山登頂→黃金洞→往回走行經復興山、煙囪山→經過無耳茶壺山登山口→勸濟堂停車場
Thumbnail
2022年4月24日一大早即前往名列東北角黃金十稜第二稜的「煙囪稜O型線(約5公里,3至4小時完成)」尋幽探秘。 勸濟堂停車場→煙囪稜步道入口→沿途經過第一、二、三廢煙道→一號煙囪→攀爬之字形山徑→山海大草原→復興山登頂→黃金洞→往回走行經復興山、煙囪山→經過無耳茶壺山登山口→勸濟堂停車場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一般若非連走多段,大多會走O型的路線,從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形成一個環狀的路線。此行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形成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旅途。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一般若非連走多段,大多會走O型的路線,從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形成一個環狀的路線。此行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形成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旅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