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Gideon Rachman的歸納,強人的共同點包含:個人崇拜、藐視法制、民粹主義,以及打造由恐懼與民族主義推動的政治。
縱使「強人」讓人直覺式地聯想到專制、暴力及反全球主義,近代的強人領袖,其實都是打著自由開放的旗號上位──就連臺灣人最友善的鄰居亦然。2013年習近平掌權之初,提出脫貧、經濟成長,以及「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的主張,聽來理性且符合技術官僚治理,讓西方記者樂觀地將他與鄧小平、戈巴契夫相提並論。
在恣意妄為的外表下,強人深諳「民主」在權力面前從來都是工具,而非目標或願景。是以在掌權之後,首要步驟就是箝制言論、控制媒體,避免讓其他人再藉同樣的手段與之爭奪、挑戰。
除了寒蟬效應,近年來民族主義與反菁英浪潮更是甚囂塵上。人類對於人權與平等的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後天的教育逐步養成。而強人告訴人民不須再壓抑最原始的動物本能:對不同族裔性別的歧視、對暴力的嗜好、對權力的崇拜,是一種對「政治正確」的絕地反撲。
他們都聲稱代表人民反對全球主義精英,他們都承諾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
然而究竟何謂強人?在各自表述的情況下,「強人」一詞太過籠統,得以輕易的將其套在所有意識形態相左,甚或僅對特定政策抱持不同立場者頭上;「強人」也太過侷限,以至於在適用上須大幅的去脈絡化,俾將既定對象塞進專制、枉法、民粹的指控之中。
舉凡英國脫歐、德國難民政策,都被作者化約為個人意志的強行實踐;他同時將川普和杜特蒂的當選,評價為「透過選舉制度技巧性獲勝」──不禁讓人想起台灣的民選總統,亦曾評價某次合法罷免投票結果為「民主倒退」。這樣似是而非的解讀,何嘗不是缺乏邏輯卻極具煽動性的說詞,證實了有些人(在本書中,很明顯是美國左派)的民主,比起其他人更加民主。
Gideon Rachman形容強人領袖「想讓自己看起來無可取代,他們的目標是說服人民他們一個人就可以拯救這個國家」同時卻又焦慮的表示:「民粹與獨裁統治者如今把持了世界政治的走向……而拜登想要在這股強大的潮流中重興自由價值與美國領導地位,將會面臨重重挑戰」。換言之,這位大哥不也將拯救世界的重任寄託予拜登一人身上,使他實際上成為了自己撰文批判的那種人:為複雜的問題,提供了簡單的答案;用未經驗證的事實或經擷取的敘述,將一切化約為善惡二元。
候選人無非都是靠著個人魅力當選,其與「個人崇拜」的界線為何?各國元首都在宣揚自己的道德價值,落實為施政方針,並為其辯護,在「固執/開明」的光譜上又該如何擺放?均被巧妙、含糊地帶過了。問題的癥結,在於「強人」是否確實存在最大公因數;倘若答案為否,則如何應對、挽救民主衰退(decline)、倒轉(reverse),甚或崩解(collapse),充其量也是個假議題罷了。
強人風潮不容忽視,惟若不細究各地獨有社經發展脈絡──社會價值變動、移(難)民對文化人口的衝擊、民族主義的復甦、全球化及經濟衰退的影響,以及特殊的宗教、政治、貿易環境,這種臚列方式實則聳動有餘,焦點不足,成為另一種同樣片面、擅斷的意識形態。
綜上所述,《強人時代》可以做為一本認識、科普世界各國元首的圖鑑,但如果此書讓你讀得酣暢淋漓、拍案叫絕,那有極大機率,你也被作者以與「強人」如出一轍的手法,推銷了另一種鮮明的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