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味:一場飲食文學的流水席

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九味〉是一篇很好看的散文,然而好看卻不等同於好教。關於這一課的教學,我設計過兩個(喜歡的)上課版本:一個是從課文出發,談作者如何經營文章末段;另一個則是從主題出發,談飲食文學的層次。
這一篇就來分享如何從主題出發,進行〈第九味〉的課程。
這個課程的設計,絕大部分來自於以前在台北F高中時,拜讀一位夥伴的教案「食話食說」的內容後的運用。非常感謝這位夥伴點亮了我往後十年的「第九味之路」

飲食的滋味

集體現象

你知道嗎?關於飲食經驗的討論,其實是有層次的。第一層是感官直覺的感受,吃下一樣食物,我們本能覺得好吃,覺得難吃,覺得意猶未盡,覺得胃口盡失,覺得心情變好,覺得不被滿足.....
第一層過後,我們不妨將飲食多加上一層滋味:異國飲食的滋味。日本的拉麵、韓過的泡菜鍋、馬來西亞的叻沙、義大利的PIZZA,放眼望去,台灣這座島,對於異國美食,永遠是擁抱的;而如果我們能在味蕾大呼過癮之外,多吃進一些對於這個國家文化的認識,也就不枉這些食物飄洋過海,落地台灣,落地在眼前的這個餐盤。
若說第二層是異國美食的滋味,那麼飲食的第三層次是什麼呢?我以為那是時代的滋味,也就是古早味。古早的紅茶,古早的擔仔麵,古早的割稻飯......好像每次吃到,都能再把那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口中跟著吟誦一次。
以上飲食的滋味,共同之處就在於這是每個人共同經歷過的。我們都為好吃的美食著迷,我們都享受著異國美食,回味著古早味食物。

「個」性

而再往上的飲食層次,就更偏向個人獨特經驗。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特別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而那不是因為味蕾評斷它好不好吃,而是和你的某段經驗綁在一起?
接著,我們來到了飲食的第五層次,個人對於飲食的獨特詮釋。有些食物對你而言不只綁著一段故事,還有某個象徵意義,像是麵條代表了母親的祝福,燕窩代表了人情的溫暖等等。

眾生共相

最後一層,我們依舊以飲食滋味共相作為收尾。那最適合討論的作品,就是〈第九味〉了。作者講的豈止是食物,更是人生繁華聚散無常的觀察。

文學X飲食的滋味

介紹完六層的飲食層次,接著就是在每個層次導入文本閱讀和學生個人經驗的書寫。這部分我會簡單介紹,但在文末會提供相關講義,有興趣的夥伴再跟我索取喔。

第一層:食話食說之感官飲食滋味

文本:焦桐〈論便當〉(節選)
內容:說明便當好不好吃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並想像假如當年演員倪敏然自殺前,若能吃到一個好吃的便當,會不會重新找回對生活的希望?
延伸個人經驗書寫:
請學生分享,如果他心情不好,吃學校附近哪一家便當能夠轉換心情(我剛到S高中教書時,就靠這招收集學校附近各家便當的特色)

第二層:食話食說之異國飲食的滋味

文本:蔡珠兒〈叻沙迷情〉
內容:提及叻沙融合各種文化的滋味(福建、馬來、南印度)。也提及每一個食物到了異地,就會孳乳出殊異風味。
文本:焦桐〈台式日本料理〉
內容:先定義日本料理舉重若輕的美學,再細數台式日本料理對其的轉化,以及轉化後的變調與自我風格
(PS:因為這篇文章完成時間是十年前,其實現在的台式日本料理又經歷了一番變化)
延伸個人經驗書寫:
1.分析兩篇文章撰寫異國美食的切入角度、寫作手法的異同
2.你自己最喜歡的異國美食是什麼?請從色、香、味三個角度描述這道異國美食
3.若你需要行銷台灣美食,哪一道食物你覺得最值得推薦?它是否能展現台灣文化的精神?為什麼?

第三層:食話食說之古早味與祖先的話

文本:蔡珠兒〈豬油拌飯〉
內容:回憶豬油拌飯這道食物是台灣窮困年代的常客,以及現代變身為懷舊美食過程中個人的觀察和想像
延伸個人經驗書寫:
你最有印象的古早味小吃是什麼?簡要敘述這道古早味背後的故事。知道一道古早味背後的故事,會不會改變你吃這道食物的心情?說說看那種轉變是什麼

第四層:食話食說之記憶的滋味

文本簡媜《吃朋友》(第一段航程)
內容:簡媜敘述自己為什麼不「能」吃小捲的原因,乃因父親騎摩托車載小捲去販賣時,因車禍而身亡的記憶......
文本阿嬷的衛生紙(影片)
內容:短片中主角敘述阿嬤如何在衛生紙裡包著食物,也包藏著對主角的愛(非常賺人熱淚)
延伸個人經驗書寫:
有沒有哪道食物因為背後有個故事,導致你特別喜愛或懷念?你有沒有大部分的人都敢吃,而你卻不敢吃的食物?為什麼?

第五層:食話食說之舌尖象徵

文本:黃春明〈在龍眼樹下哭泣的小孩〉、黃春明〈蘋果的滋味〉
內容:〈在龍眼樹下哭泣的小孩〉黃春明在文章中以龍眼樹象徵對母親的思念;在〈蘋果的滋味〉中,則以蘋果象徵臺灣依賴美國援助那如同蘋果「沒有想像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的滋味
題外話:
文學經常讓我們產生既視感。現在我們似乎對美國仍然是依賴的。不過我比較樂觀,我相信這次的依賴中已經含有平等互惠的關係。
以及,黃春明真的是我心中運用象徵一等一的好手。

飲食文學,最終說的是人生的滋味

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在進入〈第九味〉前進行上述活動(其實這也可以拆出來做一套飲食文學的課程),目的有三:飲食文學的閱讀/ 自我經驗的捕捉 / 飲食層次的感受。
這樣進入〈第九味〉是我自己喜歡的方式,雖然相對耗時,(因此新課綱國文時數大量縮減之下我就無法這樣上課了)(之後考慮變成彈性課程)但是在我自己的脈絡下,確實能一步一步地談談「食物」和我們的關係。
如果是這樣上〈第九味〉,我會把課程重點放在各種對「味」的討論,以及最後一段:
辣甜之味:
(辣)百味之王,正因為是王者之味......辣之於味最高最純,不與他味相混,是王者氣象,有君子自重之道在其中......甜則是后妃之味,最解辣,最怡人,如秋月春風,但用甜則尚淡,才是淑女之德,過膩之甜最令人反感,是露骨的諂媚。
鹹苦之味:
鹹最俗而苦最高,常人日不可無鹹,但苦不可兼日。
苦味要等眾味散盡方才知覺,是味之隱逸者
鹹則最易化舌,入口便覺,看似最尋常不過,但很奇怪,鹹到極致反而是苦
味無味:
一般人好吃,但大多食之無味,要能粗辨味者,始可言吃,但真正能入味之人,又不在乎吃了,像那些大和尚,一杯水也能喝出許多道理來。
偏正之味:
辣甜鹹苦是四主味,屬正;酸澀腥沖是四賓味,屬偏。偏不能勝正而賓不能奪主,主菜必以正味出之,而小菜則多偏味。
這四個層次的說味很有意思,自有可供思辨的哲理依託其中。我喜歡他對辣甜的說明,但卻不是那麼同意把甜和后妃之德譬況,畢竟淑女之德這類的思想,在我的心裡頭確實是該被變顛覆的。
而最讓我低迴再三的應該就是最後一段了:
那逝去的像流水,像雲煙,多少繁華的盛宴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多少人事在其中,而沒有一樣是留得住的。曾先生談興極好,用香吉士的果汁杯倒滿了白金龍,顫抖地舉起,我們的眼中都有了淚光,「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我記得樂遊園歌是這麼說的,我們一直喝到夜闌人靜。
這人生滋味說得多好。曾先生用飲食堆砌而成的人生故事。作者從飲食之味的旁觀者變成人生之味的體會者。
人生如同一場宴飲,聚聚散散,多少人是在其中,而沒有一樣留得住。
那麼,這個段落文章的ending,就要放一首我非常喜歡的歌,楊宗緯〈留不住的故事〉(應該說我只喜歡這個版本的)

在年輕的迷惘中,我最後才看清楚,美麗和悲傷的故事,原來都留不住

飲食文學的課堂,也有我的人生故事

第一次用這樣的方法上課時是在8年前,那是一個充滿自然組男生的課堂。那也是我第一次當自然組的國文老師,經常不太知道該怎麼麼跟他們溝通。
可是上完這一課過後幾天,他們班的導師告訴我:「XX同學的媽媽說想謝謝妳,因為他的兒子原本都怕胖不多吃。但這幾天他開始正常吃東西,他說因為老師上課講了很多吃的東西,所以他覺得可以開始吃東西了。」
雖然我始終沒和那位清秀的男孩子對談過這件事,但我記得他在那之後的許多作業都寫得很好,那種好是看得出了用了心去寫的。
行筆至此,發現身邊的食物僅有咖啡,而且是我隨意買的:看來,晚上該好好去探索我的飲食文化了。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考卷發下拿看到作文題目:「城市風景」。16歲的你,最熟悉的城市,就是你的家鄉,在那電光火石的一秒鐘,你決定寫自己家鄉的風景。 接著你陷入苦思,要怎麼介紹家鄉呢?美食,人情,文化? 這篇文章提供了兩個方法:由負轉正、三層鋪墊 怎麼做?讓知名作家和網紅告訴你
表達: 若「表達框架」是產出者的表達工具,那麼「思考框架」就是閱聽人去拆解文章內在邏輯的思考工具 思辨: 房慧真《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閱讀/參觀過程絕對不會愉快,但若閱讀悲劇是為了讓我們對生命產生敬畏,參觀沈重空間敘事,是否也是為了避免讓人類再次陷入狂妄自大中?
要怎麼上〈愛與死與IG網紅〉? 我們可以從新媒體寫作的角度切入,先學生談愛與死與IG網紅的下標,接著以SCQA拆解文本結構,最後收束在知性題的寫作練習。
新課綱之下,必修課減少,彈性和選修增多,這意味著老師必須重新規劃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上完必修;以及從頭設計課程,開設各類選修。所以一個老師有N套課,已經是教育現場真實的樣子。 如果手邊有N套課程,跨領域合作能讓教師在備課時有人可以討論,快速修正;用吸引人的說法,就是「花費更少時間,收穫更多學習成
〈威尼斯商人〉帶給我們最大的疑惑有兩個: 第一:這真的是喜劇嗎?夏洛克沒有被欺負嗎? 第二:莎士比亞有沒有暗中挺猶太人? 這些爭議正是〈威尼斯商人〉不朽的原因,作者將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立場都呈現出來,讓角色根據自己的處境說話。即使事這類作品還是可以被不斷解讀出新意。 而這就是不朽
考卷發下拿看到作文題目:「城市風景」。16歲的你,最熟悉的城市,就是你的家鄉,在那電光火石的一秒鐘,你決定寫自己家鄉的風景。 接著你陷入苦思,要怎麼介紹家鄉呢?美食,人情,文化? 這篇文章提供了兩個方法:由負轉正、三層鋪墊 怎麼做?讓知名作家和網紅告訴你
表達: 若「表達框架」是產出者的表達工具,那麼「思考框架」就是閱聽人去拆解文章內在邏輯的思考工具 思辨: 房慧真《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閱讀/參觀過程絕對不會愉快,但若閱讀悲劇是為了讓我們對生命產生敬畏,參觀沈重空間敘事,是否也是為了避免讓人類再次陷入狂妄自大中?
要怎麼上〈愛與死與IG網紅〉? 我們可以從新媒體寫作的角度切入,先學生談愛與死與IG網紅的下標,接著以SCQA拆解文本結構,最後收束在知性題的寫作練習。
新課綱之下,必修課減少,彈性和選修增多,這意味著老師必須重新規劃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上完必修;以及從頭設計課程,開設各類選修。所以一個老師有N套課,已經是教育現場真實的樣子。 如果手邊有N套課程,跨領域合作能讓教師在備課時有人可以討論,快速修正;用吸引人的說法,就是「花費更少時間,收穫更多學習成
〈威尼斯商人〉帶給我們最大的疑惑有兩個: 第一:這真的是喜劇嗎?夏洛克沒有被欺負嗎? 第二:莎士比亞有沒有暗中挺猶太人? 這些爭議正是〈威尼斯商人〉不朽的原因,作者將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立場都呈現出來,讓角色根據自己的處境說話。即使事這類作品還是可以被不斷解讀出新意。 而這就是不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對『第九味』的寫作技巧來分享,進一步分析收尾方法和人生感慨呈現,以及今昔對比產生滄桑感,虛實相間引述人生之味以及主題曲抒發人生感慨。
生日只有老朋友記得這個特別的日子。自己為自己慶祝生日,買了花和蛋糕,唱起生日歌。但今年,也要好好的。
Thumbnail
工作、一人放鬆、便宜和舒適享用的北港小吃店。
雖說骷髏士兵的個體戰力並不高,可是它們不會累也不會痛,一個個打死必定會耗費掉我不少體力。 因此我藉著手鎧的神力,從身後的圍牆拆下一大塊殘骸,往大軍扔去。 這又寬又厚的殘骸狠狠輾過路上的所有骷髏,在無盡的人潮中挖開一條大路。 我順著這條路衝進敵軍,力求在被包圍以前拿到藍色石板。
Thumbnail
周銘城的太太提高聲量,驚問著:「怎麼沒聽過周銘城提過你? 我問過他班上有幾個女生留在這個城市,他說有八個,每個名字我都知道,他怎麼沒提到你? 有九個女生留在這裏,他怎麼說八個? 」
Thumbnail
步夏一人跑出宮廟許久,江馳仍會擔心步夏的安危,甚至更擔心又會有惡靈的出現。 找到步夏的江馳,再看到步夏狀況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對『第九味』的寫作技巧來分享,進一步分析收尾方法和人生感慨呈現,以及今昔對比產生滄桑感,虛實相間引述人生之味以及主題曲抒發人生感慨。
生日只有老朋友記得這個特別的日子。自己為自己慶祝生日,買了花和蛋糕,唱起生日歌。但今年,也要好好的。
Thumbnail
工作、一人放鬆、便宜和舒適享用的北港小吃店。
雖說骷髏士兵的個體戰力並不高,可是它們不會累也不會痛,一個個打死必定會耗費掉我不少體力。 因此我藉著手鎧的神力,從身後的圍牆拆下一大塊殘骸,往大軍扔去。 這又寬又厚的殘骸狠狠輾過路上的所有骷髏,在無盡的人潮中挖開一條大路。 我順著這條路衝進敵軍,力求在被包圍以前拿到藍色石板。
Thumbnail
周銘城的太太提高聲量,驚問著:「怎麼沒聽過周銘城提過你? 我問過他班上有幾個女生留在這個城市,他說有八個,每個名字我都知道,他怎麼沒提到你? 有九個女生留在這裏,他怎麼說八個? 」
Thumbnail
步夏一人跑出宮廟許久,江馳仍會擔心步夏的安危,甚至更擔心又會有惡靈的出現。 找到步夏的江馳,再看到步夏狀況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